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吉林省县域经济差距及其对教育公共服务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7 13:11

  本文关键词: 吉林省 区域经济差距 教育公共服务 实证研究 出处:《吉林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提供教育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增大教育投入,促进公共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措施。发展公共教育需要财力支撑,公共教育发展水平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地区差异较大的国家,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对教育公共服务影响如何,学术界并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围绕县域经济差距对教育公共服务的影响开展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1978年以来,我国分阶段逐步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对各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经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全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的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城乡和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公共事业水平总体偏低、基本公共服务差异过大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对我国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和谐社会建设形成巨大挑战。从教育公共服务的经济社会效应视角来看,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任务,就是要积极满足地区居民对高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的需要,实现地方政府由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积极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制,努力缩小公共服务水平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在广泛借鉴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吉林省40个县的数据为样本,根据我国当前基础公共教育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的现实情况,重点对吉林省区域经济差距对教育公共服务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文对吉林省县域经济差距进行度量,并分析其动态演变过程。 利用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速3个指标,作为吉林省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效率、经济发展动力的替代变量,通过横纵向对比,分析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表现。研究发现:吉林省各县的经济实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2000-2010年,吉林省各县经济普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从2000年的接近80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接近120亿元,再到2010年的接近350亿元,吉林省各县经济实力排名较为稳定,区域经济格局基本与吉林省东中西部划分相一致,即中部实力较强、东西部较弱,除四平的公主岭梨树、延边州首府延吉市外,实力最强的县市主要集中在长春市周边、松原地区。吉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存在一定差距,人口稀少的县市水平较高,产粮大县基本全都退出了第一梯队,矿产资源丰富的前郭、乾安、磐石、临江,工业实力较强的通化、桦甸,以及延吉、珲春等县市人均生产总值较高。吉林省各县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普遍较快,因速度指标受多种因素影响,指标惯性特征较弱,吉林省各县经济发展势头的排名波动剧烈,没有固定模式。 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统计指标是度量区域经济差距的两个重要统计指标。研究发现吉林省的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对差距在不断扩大,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相对差距在2006年达到峰值0.745,随后开始急剧下降,到2009年为0.659,2010年与2009年基本持平,为0.655。在剔除人口规模因素影响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差距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由2000年的0.363轻微下降到2003年0.336,二是由2003年开始逐渐上升,在2007年达到峰值0.42,随后下降到2010年为0.338。十年内,吉林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对差距发生了下降-上升-再下降的一个周期性变化。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利用Geoda软件,计算度量全局自相关性Moran值,并根据局部Moran散点图研究吉林省各县域经济的空间结构表现与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吉林省各县地区生产总值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即具有较高生产总值的县市和同是较高生产总值的县市邻近,较低生产总值的县市和较低生产总值县市相邻近。观察Moran值的走势变化,发现2000年至2004年,Moran值总体稳定,略有上升,2005年至2007年,Moran值下降显著,各地区空间相关性变小,空间聚集特征有所减弱,2008年至2010年,Moran值不断上升,空间相关性不断增强,接近于2004年水平。总体上,吉林省各地区的空间依赖特征明显。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空间上未呈现出明显相关性,空间因素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小。基于局部Moran散点图,发现吉林省以地区生产总值为标志的空间格局变化不大,基本上是在在长春北部和松原地区形成了扩散效应区,在吉林省的东部和西部形成了低速增长带,在吉林市周边的永吉县、伊通县形成了凹陷区,延吉市始终作为东部地区的极化效应区。吉林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05年后表现出趋同的趋势,空间分布的随机性更强,空间结构特征不明显。 其次,对吉林省教育公共服务的县域差距进行度量,并分析其动态演变过程。利用公共教育财政投入占比、人均教育财政投入、生均教育财政投入指标和师生比4个指标,作为吉林省公共教育财政投入、教育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替代变量,通过横纵向对比,分析吉林省教育公共服务的区域差异表现。研究发现吉林省各县市的教育投入占比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区域的教育投入意愿不一致。2000-2010年,吉林省各县的教育财政投入占比逐渐下降,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各县市的教育投入增速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速。吉林省人均教育财政投入水平逐年大幅下降,尽管地区人口规模不是决定政府的人均教育财政投入的重要因素,考虑到各地区人口规模变化较小,这意味着各地区的教育财政投入在逐年大幅下降,横向比较发现各地区的人均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差别不大,个别地区较高。吉林省生均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大幅上升。由于吉林省各地区的人口出生率下降,适龄上学人口每年下降,导致同等规模的教育投入经费水平下,以学生人数计算的生均教育经费大幅上升。十年内,吉林省各县的师生比普遍提高,大多数县从2000年的0.04提高到2005年的0.06,大量县在2010年进一步提高到0.08,个别县的师生比增长较快,如乾安等地。总体上,小学师生比提高较快,2000年不到10%,2005年普遍提高了2个百分点,到2010年,长白、乾安等个别地区再次提高2个百分点。 计算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统计指标,度量吉林省教育公共服务的县域差距,并分析其绝对变化和相对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吉林省的区域教育投入差距在逐渐缩小,生均教育投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尤其是2005年以后的绝对规模越来越大。吉林省各县的总师生比差距在逐渐扩大,反映出各区域的教育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小学师生比差距在2003年以后不断扩大,职业教育师生比存在巨大差距,部分地区水平很低,差距变化形状与W相似,变异系数与标准差显示差距正在不断扩大过程中,但水平值不高。 再次,围绕吉林省区域经济差距对教育公共服务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影响教育公共服务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财政分权为代表的制度、空间影响等几个方面,相应的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平、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财政转移支付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增值税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和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等数量指标;借鉴经济收敛假说的实证检验模型,建立吉林省区域经济差距对教育公共服务影响的计量模型,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于教育公共服务投入的增幅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历史投入水平,即历史上对于教育公共服务投入较大的地区,倾向于更大幅度的增加教育公共服务投入,在本文考察的样本区间内,不存在收敛的可能,即不会出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吉林省教育公共服务的县域差距正在扩大。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对均教育公共服务投入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总体上,经济相对发达、财政能力强的地区在扩大生均教育财政投入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未显现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上的优势,即这些地区的生均教育财政投入增速,相对而言,要慢于其经济和财政收入的提升速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各地区教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财政分权制度对均教育公共服务投入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若以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度量财政分权下政府偏向基本建设支出的强烈程度的话,在地方政府不可兼得基本建设支出与公共服务投入时,财政分权制度的确导致政府偏向基本建设支出,使得生均教育财政投入增速相对放缓;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此种追赶方式不利于增加教育公共服务投入,导致各地区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难度加大。 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吉林省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将会永远存在,并且随着经济聚集现象的不断加深,地区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先应该通过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各地区人均公共财力的均等化。与此同时,应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增长至上”型政府转变为公共服务提供型政府,使各级政府都更加重视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切实提高公公家与服务的投入和质量。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27;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吉;;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制度因素及实现路径:文献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2 陈扬乐;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与扶贫开发[J];经济地理;2003年02期

3 仇方道,朱传耿,孔令平,单勇兵;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及时空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4 罗迎新;;梅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与开发[J];经济地理;2006年01期

5 王秋影;徐效坡;;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8年01期

6 吴丽;刘霞;吴次芳;;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演化实证研究与R/S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2期

7 谷国锋;张晶;;吉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趋同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7期

8 任家强;董琳瑛;汪景宽;李双异;;基于空间统计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9期

9 张宇硕;白永平;李慧;;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2期

10 李建豹;白永平;罗君;黄永斌;;甘肃省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左翔;中国公共品供给失衡与地区差距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李宁;中国民族地区经济扶持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爱民;教育差距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赵佳佳;财政分权与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5 何鹏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罗伟卿;财政分权对于我国公共教育供给数量与区域差异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68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468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9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