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我国劳资关系集体协商制度实施、评价及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4 09:08

  本文选题:集体协商制度 切入点:结构方程模型 出处:《中南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关系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集体协商制度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关于劳资关系集体协商制度的研究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虽然在我国系统性推动集体协商制度的实施已经有将近20年的历史,但对其展开的理论研究却还相当不够。鉴于此,本文遵循“理论—动机—行为—绩效—改善”的基本逻辑框架,探究推动我国劳资关系集体协商制度实施的动因,揭示该制度体系在我国实施、变迁的路径和趋势,对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创新及改进的有效策略。 (1)“制度需求快速响应—劳资社关系和谐度最大化”动因模型构建。在一般性分析框架基础上,以制度非均衡为直接诱导或扰动、以劳资社关系和谐度最大化为根本驱使构建出在内外动力共同推动下的集体协商制度实施动因模型。为了进一步得到各动力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基于模糊聚类分析法并结合问卷调查数据获得全体动力因素的归类结果。研究表明,总体上来自政府层面的动力因素重要程度排在前列,而来自资方的动力相对不足。 (2)集体协商制度变迁及其机理分析。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变迁可以划分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前的集体协商制度变迁和伴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集体协商制度变迁这两个大的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集体协商的结构、主体及内容存在着较大差异,然而政府主导始终是各个阶段所体现出来的显著特征。研究发现,集体协商结构正经历着从企业集体协商向企业集体协商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并重演变;就集体协商主体而言,行业工会组织发展相对较快,雇主组织发展则较为较慢,但是在总体上都满足不了实际需要;集体协商内容从最初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转变为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等综合性内容,然后逐步突出以工资为主。研究表明,劳动关系系统及集体协商制度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会因内部各种矛盾和冲突产生熵增效应,一方面应当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尽量减少内部矛盾,化解冲突,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引入有利于系统有序变迁和发展的负熵流即利好的外部因素是非常必要的。 (3)集体协商制度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首先,构建了劳方、资方、政府、外部环境及通过集体协商进度对协商效果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若干研究假设;其次,在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及信度与效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若干假设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集体协商制度在所调查企业中的实施效果大体处于较差水平,劳方、资方、政府、外部环境对集体协商制度实施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并通过协商进度产生间接影响,协商进度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4)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集体谈判制度比较分析及其启示。研究表明:各国都将集体谈判制度作为确立劳资关系秩序、维持劳资关系和谐的有效协调机制;政府一般不干预具体的集体谈判过程;从结构方面看,大部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集体谈判多由全国级、产业或行业级、企业级三个层次互补而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都通过法律对关于集体劳动争议以及罢工的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应该借鉴西方国家做法,培育强大独立的劳资组织,加强集体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设,积极完善集体协商法律法规,正确认识和发挥政府作用。 (5)我国集体协商制度创新及改进的总体构想及政策建议。在前文实证研究所得结论及国外经验启示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劳资关系集体协商制度创新的总体构想、基本原则及目标设计;进一步地,从劳方、资方、政府、外部环境几个角度提出针对性强的改善策略。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4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健;;集体谈判制度在国外[J];中国劳动保障;2008年04期

2 吕楠;;英国集体谈判制度的确立及其“自由”特征[J];中国劳动保障;2008年10期

3 杨云芳;杨云霞;;集体合同权利争议的分析与研究[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4 赵小仕;;国外劳资集体谈判分权化机理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10期

5 王芳;;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与劳动关系系统熵变模型[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卢现祥;论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J];经济问题;2000年10期

7 苗壮;;制度变迁中的改革战略选择问题[J];经济研究;1992年10期

8 杨瑞龙;论我国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选择目标的冲突及其协调[J];经济研究;1994年05期

9 杨敏杰;高长元;;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虚拟企业合作绩效评价维度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3期

10 林嵩;姜彦福;;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及其在管理研究中的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1565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565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6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