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志愿精神中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培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3 15:26

  本文选题:志愿精神 切入点:志愿者 出处:《上海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培育是随着社会对志愿精神的认识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而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研究和探讨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培育在志愿服务实践中的意义和作用,是新时期我国志愿者培训的重要课题,也是志愿服务社会化的必然要求。本文将责任意识的培育与志愿精神对志愿者个体意识的要求紧密地联系起来,探讨形成一种在志愿精神引导下志愿者责任意识培育的实践模式。把志愿精神中志愿者责任意识的生成作为一种培育模式来看待,从系统的角度来理解和把握志愿精神引导下志愿者责任意识培育的体系,首先必须回答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责任意识的内容与志愿精神要求有何联系;二是志愿者责任意识的维度包括哪几个方面;三是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培育何以可能,影响其培育的因素有哪些;四是志愿者责任意识培育的目标指向何处,应遵循什么原则;五是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培育过程中系统各个方面应该如何运作。这五个问题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志愿精神中志愿者责任意识培育的主要实践问题。从概念的角度来说,责任意识指的是个体基于特定文化和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个体认知责任和履行责任的情感需要和心理态度。责任意识具有主体性和规范性的特点,这与志愿精神的要求是相契合的。但从本质上来说,责任意识并不具备志愿精神的无私性,这是因为责任是被动“赋予”的,有着自然法上强制性的特点。正是因为责任意识的利他性和规范性,能够使得志愿者在道德责任地引导下产生自觉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是志愿精神中自愿性的良好补充。从志愿精神的角度来研究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内涵,本文认为,志愿者内在的道德自觉是个体责任意识产生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志愿者德性的体现。志愿者在德性的视野下通过自身的道德自觉,在志愿精神引导下道德的生活,是德行实现的重要途径。因此,志愿者通过从德性到德行的实践,实现了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兼顾了公共利益的发展。从道德和责任的共同点出发,责任意识培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是可教的,因此,责任意识的培育是现实可行的。从个人心理的角度出发,责任意识作为一种心理态度,其培育离不开个体道德责任的驱使和对志愿者角色的认同,也离不开现实社会中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影响。所以,作为志愿者的个体来说,责任意识的培育离不开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志愿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具体而言,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培育需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尊重志愿者的主体性,并依据志愿精神的特点,注重责任意识培育的层次性。从志愿者责任意识培育的目标出发,培养志愿者的公民意识和道德选择的能力。因此,对于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培育需要个体自身和外界的共同努力。本文认为,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培育要求个体在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加强责任意识的自我教育;政府作为社会的治理者和公共服务的倡导者,需要在物质、精神和制度上提供志愿服务的资源和责任教育,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解决后顾之忧,增强个体的责任意识;而社会作为志愿服务实践的阵地,需要为志愿者责任意识的实践提供平台,并宣扬负责任的精神,营造一种“人人负责”的社会环境。总的来说,本文对志愿精神中志愿者责任意识培育实践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志愿者责任意识培育实践模式的一种探索,目的在于促进志愿者从情感层面认知到责任的存在,进而上升为主观意志外化到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去,从意识的角度来提升志愿服务行为的有效性。这为志愿精神个体化和社会化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借鉴。因此,本文研究对于当前志愿精神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和参考价值。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voluntee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 in the practice of volunteer service .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to cultivate the voluntee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volunteer spirit .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ultivation of volunteers '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requires the individual ' s self -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the course of voluntary service .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2.9


本文编号:1705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705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3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