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延安时期局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7 08:16
【摘要】: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非常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局部执政的地位,因而党的建设的任务也就集中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组织体系、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把自身锻造成为富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二是正确处理党与政权机关、人民军队、人民群众以及各个党派之间的关系,把自身建设建设成为受人民拥戴的执政党。本论文立足这一特殊历史背景,深入分析党的自身建设过程和局部执政行为,揭示党的发展与局部执政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环境里纯洁组织和提升治国理政能力的基本经验,探究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本论文共分为以下六章:(一)绪论。绪论部分阐述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在此过程中必将面临各种风险和考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探寻党的自身建设和治国理政的规律,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的两次转变,而党领导的政权建设也经历了苏维埃政权、抗H民族统一战线政权和人民民主政权三种政权形态,积累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极为丰富,总结和借鉴这些历史经验无疑将有助于推动今天的伟大社会实践。绪论部分还阐述了研究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提出了研究的基本思路。(二)延安时期局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本部分首先从马克思恩格斯党建学说和列宁党建理论两个部分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和执政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原则,然后分别对中央苏区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与局部执政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使本课题的研究置于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三)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历史考察。本部分首先梳理了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历史脉络,分析和阐释了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从而为研究局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提供现实的分析背景。(四)延安时期局部执政条件下党的组织体系的完善。本部分首先从历史脉络分析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德才兼备干部队伍的培养以及模范党员队伍建设的过程,阐明党的组织体系的成熟首先是在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实现的。然后,本部分论述了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和监督体系创新的过程,阐明党内政治的制度化,有助于党的首脑、干部和党员形成统一的整体。(五)延安时期局部执政条件下党建理论的成熟。本部分首先对延安时期党建理论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然后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正式确立、民主集中制的系统阐述、三大优良作风的高度概括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提出等五个方面展示了延安时期党建理论的突出成果,进而阐述了党建理论的发展与党建实践的之间的关系。(六)延安时期局部执政条件下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本部分主要是围绕中国共产对于“微型国家”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领导权问题展开论述。论文首先理清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过程中党、政、军、群之间关系,并且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共产党运用党的组织力量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过程。论文提出党在局部执政过程中着重提升了以下儿种能力:执掌政权的能力、领导统一战线的能力、领导人民军队的能力、动员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外交往的能力。由于党的领导能力首先体现为一种综合能力,即党统领各方的能力,因而论文在这一部分专门论述了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通过对上述能力提升过程的分析,揭示党的组织力量的发展、党的理论体系的成熟与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之间的内在关系。(七)延安时期局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历史成就和基本经验。本部分总结了延安时期局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历史成就:创立了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体系;造就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模型;培育出不朽的延安精神。在此基础上,论文最后总结了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从而为探寻执政环境中党的建设规律提供有益借鉴。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Yan ' an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CPC ) and the Chinese revolution are very important turning periods . During this period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CPC ) is in the position of local administration , so the task of the Party ' s construction is concentrated in two main aspects : one is to strengthen self - building continuously ,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 ,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the system system , and forge itself into a combative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Party , the people ' s army ,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and the parties , and the basic contents and principles of the Party ' s construction in the period of Yan ' an . This part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nd basic experiences of the Party ' s constru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ocal governance in the period of Yan ' an . The paper sums up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of the Party ' s construction under the local conditions of administration in Yan ' an era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arty building theor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The Chinese Marxist political parties have been created ;
To seize the leadership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
The model of the new - democratic state is established ;
On this basis ,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the party construction in Yan ' an era , thus providing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party ' s construction law in the ruling environment .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杨志武;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选举的宣传工作研究[J];兰台世界;2011年11期

2 马广荣;;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历史特点[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张远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学习运动的历史考察及基本经验[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12期

4 张远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年11期

5 梁星亮;陈莉莉;;试论延安时期毛泽东的局部执政观[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李忠全;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启示[J];党建研究;200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奕霏;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人民利益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高璐佳;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学风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张国茹;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政权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9年

4 樊建政;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研究:结构—功能互动分析的视角[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李会先;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众动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进芬;列宁共产党执政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权宗田;人民观视角下毛泽东执政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8 廖龙辉;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理论若干问题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张荣臣;论20世纪共产党执政的历史经验和教训[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10 张希贤;延安时期党领导思想文化战线的历史经验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本文编号:2129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129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2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