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大学生体质调查及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模型构建

发布时间:2016-12-23 11:46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体质调查及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模型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体育学院》 2014年

大学生体质调查及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模型构建

刘丹松  

【摘要】:研究目的: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内容,对大学生体质进行测试,探讨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关系。通过间接测热法对常见体力活动项目进行能量消耗测量,构建基于三维加速度的能量消耗预测方程,探索准确、便捷、高效的能量消耗监测方法。 研究方法:1、以800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测试对象,依据《标准》内容分别对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共九项项目进行测试,同时使用2013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卡片(大学),对大学生个人课余活动与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从上述人群中抽取70人,随机划分为测试组50人(男=25,女=25),验证组20人(男=10,女=10)。受试人员需同步佩戴MetaMax3B便携式气体分析仪、三维加速度传感器仪SWA和polar心率表进行体力活动。测试项目共分为七项,依次为平躺、步行(3.2km/h、4.0km/h、4.8km/h和5.2km/h)、跑步(6.4km/h、7.0km/h、8.1km/h和9.0km/h)、伏案、爬楼梯(100-120步/分钟和全力冲刺)、自行车(10km/h、13km/h、15km/h和20km/h四个速度)、俯卧撑,记录每项活动的三维加速度值等数据。以间接测热(IC)法为标准,以垂直轴记数(ACz)、三轴综合记数(VM)和心率(HR)为自变量建立能耗预测方程。建立3METs为区分点所对应的能量消耗公式。验证组以同样顺序完成7项体力活动,以其测得体力活动的能耗结果对方程准确性进行验证。 研究结果:1、《标准》测试结果体现出高校大学生的体质整体表现不佳,除身体形态外,身体机能和素质是导致体质下滑的主要因素。问卷分析来看,体力活动不足、课业压力大和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体质下滑的主要原因。其次,体育锻炼环境不好、督促力度不够、运动评估手段的缺失,也是造成体力活动缺乏和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 2、不同测试项目,垂直加速度值ACz和综合加速度值VM有显著性差异;同一测试项目内不同速度,ACz和VM没有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得知,以性别、个体特征BMI值、心率、ACz和VM的作为自变量,能耗模型具有高拟合度,其R2值高达0.7。 3、依据项目构成,本研究基于综合能耗、分类项目能耗和METs构建了10个能量消耗模型。综合能耗模型和走跑类能耗模型可以较好预测体力活动能量消耗,非走跑类和基于METs建立的能耗模型,预测准确度有所下降。综合能耗模型和走跑类能耗模型如下: ⑴综合能耗模型:W/min=-9.125288+0.004357*ACz+1.097599*SEX+0.2270181*BMI+0.057226*HRW/min=-12.27049+0.008815*VM+0.953711*SEX+0.2318533*BMI+0.0586115*HR ⑵走跑类能耗模型:W/min=-18.78608+0.008212*ACz+2.058352*SEX+0.2000157*BMI+0.0474637*HRW/min=-8.849811+0.014097*VM+2.034297*SEX+0.1546967*BMI+0.0202001*HR 研究结论: 1、大学生需提高体力活动量,促进体质健康发展。 2、基于三维加速度值、BMI、HR、性别为基础构建的体力活动能量消耗预测方程具有较高准确度,可应用于大学生日常体力活动的监测。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04.4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2 王利森;;大学生体力活动影响体质健康的统计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王超;陈佩杰;;体力活动研究的现状及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4 尹小俭;杜建强;季浏;熊建萍;季成叶;;中国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趋势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5 王正珍;王娟;周誉;;生理学进展:体力活动不足生理学[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8期

6 赵壮壮;陈培友;;不同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人体走跑运动能量消耗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7 蔡丹聃;孙有平;季浏;;中外青少年体质测定标准之力量素质评价指标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冯立新;;利用运动传感器与加速传感器评价人体运动的方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1年06期

9 杨叔子;余东升;;素质教育: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思想一大硕果——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10 于海涛;;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薛洋;基于单个加速度传感器的人体运动模式识别[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向剑锋;大学生体力活动监测中运动传感器能耗预测方程的建立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罗奇;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晶;亚健康自评量表的编制与大学生亚健康中医体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5 关尚一;美国儿童青少年适宜体力活动推荐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余岚;大学生个性化体质健康促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卓明;吕志荣;史龙;;有关水污染现状与纯净水对机体健康影响的探讨[J];癌变.畸变.突变;2008年02期

2 陈晓明;张晓娜;曹艺陆;;淡水小龙虾下脚料酶解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3 柏友萍;吕路;王运良;王莹;;手球专业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体成分的比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吴嘉玲;平越;;网络环境下学生体质监测与训导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构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王丽;倪朝民;;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测量方法及其应用[J];安徽医学;2011年06期

6 吴健全,金宏,许志勤,王先远,南文考,李培兵;染料木黄酮改善γ射线损伤小鼠抗氧化功能的作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年04期

7 姜千秋;;辽宁科技大学05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陈志军;;大学生体质测试信息的运用[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9 陈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高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吴琳;;远红外瓷珠热敷对一次性力竭运动疲劳消除的实验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媛媛;于英慧;孟琳;赵婷;丁文军;李鹤;陈海波;;中老年BMD减低者血微量营养素及血脂水平变化[A];营养与老年代谢病——达能营养中心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郭义军;刘大庆;张莉清;张斌南;;张文秀备战奥运会训练过程控制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3 田惠光;于志杰;程义勇;王冬兰;李树田;陈伟强;;烟酸对心理应激适应能力的影响及机制研究[A];中国营养学会第九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项目总结论文集[C];2004年

4 孙建琴;沈秀华;宗敏;陈艳秋;李士捷;韩维嘉;魏期丰;陈霞飞;;控制血糖负荷及总能量的新型食物交换系统及其对2型糖尿病防治作用实验研究[A];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宋圃菊;;营养与免疫[A];儿童营养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万爱华;傅平;汪之顼;修新红;;青岛市城区120例中晚孕期妇女缺铁性贫血的膳食因素分析[A];妇幼与青少年营养进展学术研讨会及《中国孕妇、乳母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宣传推广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汪之顼;;孕期专用食物交换份体系的建立和应用[A];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第七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郭俊生;;第四节 钾[A];中国营养学会DRIs修订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样板稿汇编[C];2011年

9 郭长江;;第六章 第二节 核黄素[A];中国营养学会DRIs修订专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样板稿汇编[C];2011年

10 蒋宝泉;钟丕洪;程晓斌;秦勇;杨小伶;杨剑;段绪伟;曹艳芬;黄安全;何秀梅;唐蓉;向成秀;;重庆市市区中老年人群营养现状及其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A];营养与食品——健康中国高级论坛Ⅱ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李海燕;上海市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汪继兵;自控锻炼对癌症长期生存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吴春燕;运动疲劳对小鼠海马GDNF、GFRα-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益气养血补肾方的调节作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骆学锋;青少年女子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陈乐琴;成年人逐级递增负荷试验中血管机能评价指标的变化与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李文慧;城市成年人体育锻炼能力评价理论框架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徐红旗;青年人优势提举技术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张戈;大学生体育锻炼促进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马业康;新疆农牧区13-15岁哈萨克族中学生体质下降干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茯园;上海市部分中学生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岳鹏;发展少年儿童足球运动员敏捷性的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占山;SF_6示踪法测定荷斯坦奶牛能量代谢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李一鸣;功能性运动测试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范春满;体适能训练对肥胖青年男性体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严财庆;江西蓝天学院05年至08年新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比较与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志奇;江西省男子皮划艇队备战11运会期间部分生化指标监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谋林;苏州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翀;浙江省优秀400米跑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贾强;河北省城乡老年人群体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刚;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有效干预[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年05期

2 王艳君,胡朝阳;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现代化发展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姚实林;吴芳斌;许霞;曹健;王文锐;李成国;;1003例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朱琦,王刚;普通高校研究生体质现状的研究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4期

5 冯文林;梅晓云;;抑郁症发病与体质关系的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于建玲;臧保将;商朋见;;股市时间序列的多重分形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7 田野,田慧,周锦琳,李洁;第四十届美国运动医学年会学术论文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8 张一民,曾云贵,郭惠英,王荣辉;青春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男女生体型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9 仇建生;改革《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变“体能达标”为“体质达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10 李绍荣;大学生身体成份、机能和运动能力水平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海燕;上海市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明智;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甄志平;体育与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王煜;基于决策树和K最近邻算法的文本分类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焦平;游离脂肪酸诱导脂肪细胞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王书舟;支持向量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纯;高校“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质量监控体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胡景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演变与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月华;有氧运动与营养干预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仲鹏飞;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年

5 朱卫红;上肢活动加速度与能量消耗特征初探[D];苏州大学;2009年

6 张平华;有氧练习与力量训练对低体重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7 桑应宾;基于K近邻的分类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范翌;湖南省高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状调查与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巨文;体育专业大学生中等强度长时间运动中机体能量代谢特征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士韦;肖焕禹;谭小勇;;体力活动:美国国家健康政策之要素——基于美国健康公民战略的考察[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2 刘志民,王家宏,杨卫东,陆阿明;公务员理想体力活动的调查结果与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王家宏,顾季青,高凤明,杨卫东,刘志民,陆阿明;对公务员体力活动保障系统建设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1年06期

4 高勇;朱为模;;医学新名词:体力活动缺乏综合症(Sedentary Death Syndrome)[J];体育科学;2003年01期

5 栾德春;马冠生;;体力活动推荐量及评价标准[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6年03期

6 王正伦;孙飙;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体力活动的相关分析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12期

7 曾蓉剑;刘爱玲;潘慧;;北京市城区小学生及家长体力活动和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12期

8 谢朝军;谭晓东;潘敬菊;类成林;杨蕊;王虹;陈亮;陈华;;武汉市大学生体力活动现况调查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7年05期

9 李米环;李国强;;中老年女性营养及体力活动问卷的信效度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王利森;;大学生体力活动影响体质健康的统计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娜;张波;黄莉莉;许颖;周晓星;卓淑雨;苏宜香;;广州市40~65岁居民体力活动状况与血脂水平的关系[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孙丽娜;张波;黄莉莉;许颖;周晓星;卓淑雨;苏宜香;;广州市40~65岁居民体力活动状况与血脂水平的关系[A];中国营养学会第十次全国营养学术会议公共营养分会论文集[C];2008年

3 马冠生;栾德春;胡小琪;崔朝辉;刘爱玲;李艳平;杨晓光;;中国居民体力活动现状[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二十八期):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专题[C];2006年

4 吴嵽;明鑫;;在校与假期(在家)两种不同生活环境下大学生体力活动状况研究[A];2013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运动与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3年

5 黄晖明;许浩;李森;;江苏省居民体力活动状况调查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刘爱玲;马冠生;;小学生体力活动问卷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验证[A];中国营养学会第五届妇幼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黄雅君;王香生;;香港小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评价:问卷法的信度与效度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8 戴剑松;孙飙;王正伦;;大学生体力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余丹;曾果;李鸣;毛德倩;黄承钰;朴建华;郭宏霞;程改平;彭敏;;中国南方中青年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研究[A];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优秀论文集2010年第6期[C];2010年

10 郑陆;崔玉鹏;叶鸣;陈晓红;周志雄;王智强;王超;王永升;李荀;;绝经后女性体力活动特征及其与骨量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蒋明 袁文魁;[N];科技日报;2007年

2 黄仁发 教授;[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3 记者张昊;[N];健康报;2009年

4 翟凤英教授: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N];科技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王翰林;[N];科技日报;2005年

6 新网;[N];山西科技报;2002年

7 唐振兴 记者 徐京;[N];中国老年报;2003年

8 李洋 傅华;[N];文汇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王翰林;[N];科技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王翰林;[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菲;中英两国护士体力活动与体力活动健康促进的相关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2 苏浩;40-49岁不同体力活动背景人群运动心血管风险评估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李洋;上海社区居民体力活动评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艳;中年女性体力活动与端粒体的相关性及“万步行”干预效果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5 王超;中国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推荐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6 向剑锋;大学生体力活动监测中运动传感器能耗预测方程的建立与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朱琳;11-14岁青春期少年常见体力活动能耗测量的方法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8 蒋泓;孕期体力活动对妊娠结局和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关尚一;美国儿童青少年适宜体力活动推荐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邓士琳;体力活动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及运动干预模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茯园;上海市部分中学生体力活动和静态生活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朱秀娟;城市社区居民体力活动现状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左弯弯;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技术的小学生体力活动现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4 臧光辉;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中年人心脏超声心动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赵壮壮;体力活动测定仪器比较研究及应用价值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兆成;徐州市初中生肥胖、体力活动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关联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7 付强;7-10岁小学生体力活动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8 李松骏;用加速度传感器对中学生体力活动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D];南京体育学院;2013年

9 梁瑞;西安市城市居民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

10 王永升;绝经女性体力活动水平及其与骨量关系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体质调查及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模型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6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246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8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