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三螺旋模式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01 19:03

  本文关键词:三螺旋模式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13年

三螺旋模式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构建研究

李小丽  

【摘要】:大学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质也就是大学丰富的技术资源向产业转移,最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而我国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可见我国大学创新与经济结合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但是大学技术转移涉及的对象和问题很广泛,有一定程度的复杂性。本文力图把大学技术转移这个复杂的问题尽可能结构化在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层面,所以选取三螺旋模式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TTO)构建为切入点进行研究。 本文在综合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从三螺旋模式的角度,结合创新基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采用规范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对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构建的理论框架模型、国外大学技术转移组织的发展模式、我国三螺旋模式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的效率、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组织三螺旋模式构建的具体框架及对策等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得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研究结论。 首先,从三螺旋角度提出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构建的理论框架模型。本文基于创新基本理论分析了三螺旋模式对创新环境推动的内在机理;并且基于交易成本视角,分析了大学技术转移组织对交易成本的抑制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三螺旋环境—TTO行为—绩效”为核心的TTO构建理论框架模型。 其次,从三螺旋角度诠释美国、日本大学技术转移组织的发展模式。本文从宏观背景、组织模式和运行成效分别对美国和日本大学技术转移组织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双方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构建的模式。本文指出美国和日本大学技术转移组织的构建同“三螺旋环境—TTO行为—绩效”为核心的理论框架模型是相符合的,同时日本政府参与三螺旋更直接、更深入,而且日本政府这种差别性的参与三螺旋的方式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再次,,采用因子分析、随机前沿等方法,本文测量了三螺旋模式下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组织的效率。本文基于资源观,通过对资源性综合指标及相关经济效益指标的统计从总体上对我国三螺旋各方的参与状况进行分析,并从中进一步挖掘三螺旋模式发展的问题,并且采用因子分析法来测量我国区域三螺旋关系的相对强度;在此基础上,以教育部直属的所有大学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样本,以区域三螺旋强度和组织内部相关因素为影响变量,采用随机前沿方法测量大学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效率,最终得到我国三螺旋模式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的效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最后,基于一般框架模型和实证研究结果,本文提出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构建的政府驱动型多重复合三螺旋具体框架和对策,其中包括政府驱动型的创新主体三螺旋关系、创新战略三螺旋关系、大学技术转移中介多元螺旋关系、大学内部创新主体三螺旋关系;同时提出采用企业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等运行导向以及规范技术转移流程机制、构建经费来源和收益分享机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技术转移扩散机制等策略有效构建大学技术转移组织。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力;走向“三重螺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2 吴知音;倪乃顺;;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5期

3 柴明勤;;国外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的现状与经验[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10期

4 纪玉山;钟绍峰;张忠宇;;中介组织的经济学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3期

5 平力群;;日本《TLO法》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6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7 张万彬;罗海山;;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之法律环境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李春生;日本大学科技成果转让机构的模式及其现状[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9 邵景波,张立新;美日政府在高校技术转移中的作用比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戴国强;风险投资:美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胜国;;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J];四川有色金属;2012年01期

2 章冬梅;;谈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如何做好项目申报工作[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王旭然;姚新胜;魏建光;樊沙沙;;河南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4 汪国银;;企业组织结构演变趋势:层级制还是网络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林晞;罗立仲;;论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交易[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朱振才;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与途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徐文昕;徐家源;;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8 吴怡;张本越;;中西式快餐的技术创新比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熊建明;;污染源普查:官方主导抑或排污方主动申报——评《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及其实施方式[J];北方法学;2010年02期

10 王志彬;汤荣丽;郭斌;;我国柑生产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J];北方园艺;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创新:一种非技术立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宋北光;;论发挥研发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3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张锦洪;;交易、合同和合同法的演进逻辑——基于“主体思维方法”的分析框架[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李成龙;刘智跃;;产学研耦合互动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李海波;周春彦;李星洲;高晓瑾;;国内区域创新三螺旋研究的国内热点与趋势探讨[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奚隽;;在科技兴安视野下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思考[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付丽;;区域自主创新 能力提升对策研究[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9 于立;刘凤芹;;专用性人力资本与准租金安排——飞行员劳务合约的效率1[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10 张志成;;论实质审查制度的改革[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骏;论美国纵向限制法律规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霞;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黄光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刘国庆;我国药品购销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齐晶晶;创新型经济圈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增军;港口企业和谐网络运作机理及其对企业成长绩效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平平;农地城市流转的交易成本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键;萝卜生产成本收益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姜小冉;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黄钰;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稳定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谢阶腾;我国大学学院运行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令狐克波;企业创新网络配置模式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珊;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华菁;以提升绩效为目标的军队科研机构现代信息管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季春;基于企业生态位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焱松;张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雷晓康,贾明德;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管制及其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顾伟忠;刘兰;;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易红郡;美国高等院校技术转移的成功经验初探[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5 南佐民;《拜杜法案》与美国高校的科技商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6 常非,赵长禄,史天贵;美国高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策略探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杨展;;牛津模式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孙晓峰;;自主创新财政支持的理论基础与政策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6期

9 吴延兵;;中国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效率测算[J];财经研究;2008年10期

10 闻媛;政府介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财贸研究;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赵秀红;[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谈琳 唐婷;[N];科技日报;2010年

3 ;[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新民;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2 曾方;技术创新中的政府行为——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成军;基于TH的大学、产业、政府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吴晓军;复杂性理论及其在城市系统研究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5 董亚炜;政府职能、国家权力与社会发展[D];复旦大学;2005年

6 郝远;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制度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蔡玉胜;地方政府竞争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8 朱晓东;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王德吉;复杂环境下自适应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董友;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与政府宏观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俊卿;中、美、日、德大学科技体制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吴灿英;技术与市场不确定性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三螺旋模式下大学技术转移组织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1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31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f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