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9 15:26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命题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逐渐增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的认知与弘扬。然而,毋庸讳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共同价值准则,发挥其整合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取决于其能否真正的实现生活化。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宣传、还是教育都必须面向人们的现实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也明确提出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并提出“三落”(落细、落小、落实)“四化”(日常化、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的总体要求。基于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为研究视域和思维框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理论渊源、重大意义、存在问题、经验借鉴与实现路径的多视角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与紧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必然是首先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理论来源、学理依据。只有深刻了解并梳理了马克思的生活理论、西方现代哲学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活理论,才能为进一步研究确立学理依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国家来说是“兴国之魂”,对个人来说是“精神家园”。换句话说,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重要意义不仅反映在国家政治层面的意识形态安全需要、“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等几个方面;而且在包括提高国民素质、塑造国民积极健康价值观、提高中华民族“向心力”以及实现社会价值整合和价值引领方面的社会生活层面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对两个层面意义的分析探讨,有助于明确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的目标、方法与语言各方面对生活的疏离,不能内化于心,也就谈不上外化于行。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虚无化、人民群众精神的“获得感”缺失以及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部分丧失。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必然要借鉴中国传统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国内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经验教训。古今中外价值观教育都有一些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把跨域时空、超越国界、具有当代价值的生活化理论利用过来,进行创造性地转化,对于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三落”“四化”的关键在于“落”与“化”。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舆论环境、利益格局、生活场景和保障机制等是“落”与“化”的重要抓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4


本文编号:23427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3427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4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