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
本文关键词: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百年来,我国课程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建构“体系化的写作课程”,但始终难以如愿。言及体系化,不能不直面如下两大问题:写作课程是否存在一个严密的体系?写作学习是否需要一个严密的体系? 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及写作学习规律看,试图通过构建体系化的写作课程来实现写作课程目标,可能是一条很难走向成功的“泥泞之路”。因此建构合宜的写作课程可能需要在课程取向上形成一个重大的转向:从关注写作知识的系统性转变为关注学生写作学习需求的满足。本论文有一个基本假设:一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写作课程应该是“规模小,容量少,主题明确,目标清晰,针对性强”的微型化写作课程。 在这样的假设之下,本论文依次从“理据”与“建构”两个层面展开中学微型化写作课程设计的研究。论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据探寻”(1-3章)。 第一章提出研究的基本问题及思路;第二章为相关文献综述;第三章基于相关理论,从理论上探寻写作微型化课程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其中,第三章是重点所在。本章从写作的情境化特征、非线性特征以及问题解决特征分析了建构微型化写作课程的必要性,并从学习理论和课程理论两方面为微型化写作课程的建构寻求理论支持。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微型化写作课程的基本特征:以写作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运用写作知识、形成写作能力为根本目的。微型化写作课程具有聚焦具体问题、满足具体需求的特点,其核心是对写作学情的关注。 第二部分为“框架建构”(4-8章)。 本部分各章分别研究写作学情的探测与分析,微型化写作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确定,学习支架的设置以及微型化写作课程组织等内容。 第四章,着重研究写作学情的分析。“写作学情”是学生在写前、写中以及写后的写作学习需求。写作学情是建构微型化写作课程的起点,写作学情分析的基本框架应当从写作内容、写作过程这两个维度确定。分析写作学情有四种基本方法:分析学生写作样本、使用量表分析、采用扎根式研究法、应用数据分析技术。 第五章,讨论如何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准确有效地分析学生的写作学情是微型化写作课程确定学习目标的前提,微型化写作课程的目标就是满足学生写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具体需求从而改进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某一具体问题。微型化写作课程目标需要针对不同的学情,采取“悬置、凸显、定点”等方式进一步明确学生写作学习需求,在明确写作学习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学习目标。 第六章,研究课程内容开发的基本路径。根据在目标与学情的交集点上确定开发课程内容路径的原则,确定写作课程内容开发的两个维度:“目标-内容”与“学情-内容”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各自维度的课程内容开发策略。 第七章,在明确写作学习支架的特征、功能及类型的基础上,研究写作学习支架设置的原则、路径、时机与方式。学习支架为学生学习提供临时性的学习支持,可分为三大类:接收支架、转换支架、评价支架,这三类支架分别作用于写作学习的不同过程。设置写作学习支架应该注意如下几点:遵循微型化、辅助性、个性化的原则,通过“分化”、“简化”两条路径,考虑学情特点和时间节点,选择合适的设置方式。 第八章,总结微型化写作课程的四大要素和四种形态。一个典型的微型化写作课程包含四个要素:目标,知识内容,活动,学习支架。这些要素之间的不同组合与若干微型课程之间的组合构成了多种多样的微型写作课程的形态,,基本形态有如下四种:散点式、连锁式、辐射式、网络式。 我们在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共选择了5所中学进行了微型化写作课程的行动研究,研究表明:微型化写作课程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写作学习。
【关键词】:微型化写作课程 写作学情分析 课程目标与内容 学习支架 课程组织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33.34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6
- 图目录16-17
- 表目录17-18
- 第一章 绪论18-45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8-27
- 一、 体系化追求:百年写作课程的基本取向18-20
- 二、 体系化写作课程的基本特征与弊端20-22
- 三、 对写作课程体系化取向的追问与反思22-27
- 第二节 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27-40
- 一、 微型课程概述27-33
- 二、 微型化写作课程构想33-40
- 第三节 研究思路40-45
- 一、 研究的问题40
- 二、 关键术语界定40-42
- 三、 研究方法42-43
- 四、 研究步骤43-44
- 五、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44-4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45-63
- 第一节 体系化写作课程研究的文献综述45-55
- 一、 体系化写作课程的建构45-48
- 二、 体系化写作教材的建设48-52
- 三、 学者对体系化写作课程的反思52-54
- 四、 基本结论54-55
- 第二节 国外写作课程与教材的借鉴55-57
- 一、 国外写作课程的基本观念55-56
- 二、 国外写作教材的基本特征56-57
- 第三节 微型化写作课程的雏形57-63
- 一、 传统写作中的“属对”案例59-60
- 二、 “空间描写”案例60-61
- 三、 国外“微型写作”案例61-63
- 第三章 微型化写作课程构建的理论基础63-88
- 第一节 构建微型化写作课程的必要性63-70
- 一、 写作的情境化特征需要构建微型化写作课程63-65
- 二、 写作的非线性特征需要构建微型化写作课程65-66
- 三、 写作的“问题解决”特征需要构建微型化写作课程66-70
- 第二节 微型化写作课程的学习理论基础70-80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70-74
- 二、 微型学习理论74-78
- 三、 认知负荷学习理论78-80
- 第三节 微型化写作课程的课程理论基础80-87
- 一、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81-83
- 二、 后现代课程理论83-85
- 三、 微型课程理论85-87
- 本章小结87-88
- 第四章 写作学情的分析框架与分析方法88-116
- 第一节 写作学情的要素及特征88-93
- 一、 写作学情的要素88-91
- 二、 写作学情的特征91-93
- 第二节 写作学情的分析框架93-104
- 一、 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分析写作学情94-100
- 二、 结合具体学习过程分析写作学情100-101
- 三、 写作学情的二维分析框架101-104
- 第三节 写作学情的分析方法104-115
- 一、 分析学生写作样本105-107
- 二、 使用量表分析107-108
- 三、 采用扎根式研究法108-112
- 四、 应用数据分析技术112-115
- 本章小结115-116
- 第五章 基于学习需求确定课程目标116-130
- 第一节 目标确定的依据116-123
- 一、 依学情确定目标的必要性116-117
- 二、 依学情确定目标的案例分析117-123
- 第二节 目标确定的三条路径123-129
- 一、 悬置“多维学情”定目标123-125
- 二、 凸显“相关学情”定目标125-126
- 三、 定点“单一学情”定目标126-129
- 本章小结129-130
- 第六章 微型化写作课程内容开发的原则与路径130-172
- 第一节 微型化写作课程内容的开发130-145
- 一、 写作课程内容概念的界定130-132
- 二、 写作课程内容的开发132-138
- 三、 微型化写作课程内容开发的原则与策略138-145
- 第二节 依据目标开发课程内容的三条路径145-165
- 一、 依据内容目标开发课程内容146-151
- 二、 依据能力目标开发课程内容151-154
- 三、 依据活动目标开发课程内容154-165
- 第三节 依据学情开发课程内容的两条路径165-171
- 一、 从学情的“内容维度”开发课程内容165-169
- 二、 从学情的“过程维度”开发课程内容169-171
- 本章小结171-172
- 第七章 微型化写作课程学习支架的设置172-215
- 第一节 写作学习支架的特征、功能与类型172-188
- 一、 写作学习支架的特征172-175
- 二、 写作学习支架的功能175-178
- 三、 写作学习支架的类型178-188
- 第二节 写作学习支架设置的原则、路径、时机与方式188-205
- 一、 写作学习支架设计的原则188-190
- 二、 写作学习支架设计的路径190-195
- 三、 写作学习支架设置的时机195-201
- 四、 写作学习支架设置的方式201-205
- 第三节 写作学习支架设置的案例研究205-214
- 一、 有效说服支架205-209
- 二、 故事构思支架209-210
- 三、 采访调查支架210-214
- 本章小结214-215
- 第八章 微型化写作课程的组织215-237
- 第一节 微型化写作课程的组织原则与特征215-219
- 一、 微型化写作课程的组织原则215-217
- 二、 微型化写作课程的组织特征217-219
- 第二节 微型化写作课程的内部组织219-222
- 一、 由单一内容支撑目标的组织形式220-221
- 二、 由多个内容支撑目标的组织形式221-222
- 第三节 微型化写作课程之间的组织方式222-236
- 一、 散点式组织222-225
- 二、 连锁式组织225-231
- 三、 辐射式组织231-233
- 四、 网络式组织233-236
- 本章小结236-237
- 结语237-240
- 参考文献240-251
- 附录251-261
- 后记2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素芹;;学校课程体系的新元素——微型课程[J];软件导刊;2007年02期
2 管建刚;;作文革命——十大“作文意识”谈[J];人民教育;2008年07期
3 刘徽;;机智地教学:循着学生的线索——评介日本学情卡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10期
4 曾文婕;;微型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化之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5 邓静;赵冬生;;再探学习支架[J];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09期
6 郭家海;;高中写作教学:构建基于发展性评价的表达升级体系[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年08期
7 裴新宁;;学习科学:一个新的参照系[J];上海教育;2013年10期
8 郑太年;;学习科学之要义与政策意蕴[J];上海教育;2013年13期
9 邓志伟;个性化教学的课程研究(下)[J];外国教育资料;2000年03期
10 刘大为;;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与语文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王囡;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有效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刘光成;百年中学作文命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荣维东;写作课程范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赖明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课堂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周子房;写作学习环境的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微型化写作课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52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