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11:04

  本文关键词: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推动人才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政府、产业、高校三股力量的作用。首先,高等院校作为知识生产、处理、传播和运用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这必然迫使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走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的道路,政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力量,也必然需要形成政产学三股力量协同促进人才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也为本论文研究政产学合作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证上对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过程机理展开研究,特别是运用结构方程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如何提升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绩效这一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解决三大研究议题:(1)影响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及其构成要素;(2)影响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的中介机制及其关键维度;(3)基于浙江省产业发展特征,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的模式选择。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的结论:(1)高校驱动联盟因素、产业驱动联盟因素和政府驱动联盟因素对人才协同培养绩效都有显著影响,其中,高校驱动联盟因素对人才协同培养绩效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驱动联盟对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而政府驱动联盟对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最弱。(2)通过大量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战略联盟、组织联盟和知识联盟的中介作用下,高校驱动联盟因素、产业驱动联盟因素和政府驱动联盟因素对人才协同培养绩效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认为,以高校为驱动的联盟因素对政产学人才培养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将受到战略联盟和组织联盟的中介作用的影响,其中,战略联盟的中介作用影响更大。其次,浙江省产业人才发展需求与现有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脱节问题。具体表现为:企业并未在战略环节全面参与人才协同培养的政策制定过程;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建设中,以产业为主导的模式相对较少,还远未建立起产学之间全面的知识联盟。最后,以政府为驱动的联盟因素对政产学人才培养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将受到战略联盟和组织联盟的中介作用的影响,其中,战略联盟的中介作用影响更大。(3)对浙江省产业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浙江省在进行政产学人才协同培养的模式选择中需要根据驱动联盟因素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模式选择。根据高校驱动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类特征,浙江省可以重点发展“3+1+1”校企合作教育和内生反哺型的校办企业合作教育。根据政府驱动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类特征,浙江省可以重点发展大学-政府职能机构的合作教育和政府协调型的合作教育。根据产业驱动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类特征,浙江省可以重点发展股份制型的校企合作教育和企业办教育型的合作教育。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是:(1)提出基于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的驱动联盟因素分析框架,协同创新理论得到进一步研究;(2)知识联盟、战略联盟和组织联盟在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论证,并进一步揭示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本质机理;(3)针对浙江省产业发展特征,科学分析政府驱动型、高校驱动型和企业驱动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知识联盟 合作教育 政产学 人才培养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2.0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9
  • 1 绪论19-30
  • 1.1 研究背景19-23
  • 1.1.1 国外政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现状19-20
  • 1.1.2 我国政产学合作培养人才的现状与问题20-21
  • 1.1.3 开展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21-23
  • 1.2 本文拟解决的问题23-24
  • 1.3 研究框架24-30
  • 1.3.1 章节安排24-27
  • 1.3.2 方法论27-29
  • 1.3.3 技术路线29-30
  • 2 文献综述30-45
  • 2.1 基本概念界定30-33
  • 2.1.1 知识的定义30-31
  • 2.1.2 关于政产学概念的界定31-33
  • 2.2 知识联盟研究综述33-36
  • 2.2.1 知识联盟的定义33-34
  • 2.2.2 知识联盟的动因与特征34-35
  • 2.2.3 小结35-36
  • 2.3 协同创新理论研究综述36-38
  • 2.3.1 内部要素之间协同创新的研究36
  • 2.3.2 外部要素之间协同创新的研究36-37
  • 2.3.3 小结37-38
  • 2.4 合作教育研究综述38-43
  • 2.4.1 合作教育的内涵38-40
  • 2.4.2 合作教育的模式40-42
  • 2.4.3 小结42-43
  • 2.5 现有文献综述及对本研究的启示43-45
  • 3 整体性多案例研究和研究框架的提出45-66
  • 3.1 方法论介绍46-48
  • 3.1.1 概述46-47
  • 3.1.2 案例分析步骤47-48
  • 3.2 美国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48-54
  • 3.2.1 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发展历程48-49
  • 3.2.2 美国“工程教育中心”(EEC)模式及其机制49-52
  • 3.2.3 政产学的相互关系及启示52-54
  • 3.3 日本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54-59
  • 3.3.1 日本政产学合作的发展历程54-56
  • 3.3.2 日本政产学协同培养人才的核心机制56-57
  • 3.3.3 日本政产学的相互关系及启示57-59
  • 3.4 德国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59-63
  • 3.4.1 德国政产学协同合作的发展历程59-60
  • 3.4.2 德国政产学协同培养人才的核心机制60-61
  • 3.4.3 德国政产学的相互关系与启示61-63
  • 3.5 本章小节63-66
  • 4 研究设计与方法66-80
  • 4.1 研究设计与方法66-69
  • 4.1.1 问卷设计66-68
  • 4.1.2 数据统计收集分析68
  • 4.1.3 分析的方法与操作原理68-69
  • 4.2 变量的测量69-78
  • 4.2.1 政府相关因素对政产学人才合作培养的影响69-70
  • 4.2.2 企业相关因素对政产学人才合作培养的影响70-72
  • 4.2.3 高校相关因素对政产学人才合作培养的影响72-73
  • 4.2.4 影响政产学人才合作培养的中介因素73-76
  • 4.2.5 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绩效76-78
  • 4.3 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过程模型及假设78-80
  • 5 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过程实证研究80-101
  • 5.1 样本描述性统计80-87
  • 5.2 测量数据信度和效度检验87-95
  • 5.2.1 信度检验87-90
  • 5.2.2 因子分析90-95
  • 5.3 相关分析95
  • 5.4 回归分析95-96
  • 5.5 结构方程分析96-101
  • 5.5.1 数据正态性检验96
  • 5.5.2 全模型96-97
  • 5.5.3 模型检验与修正97-100
  • 5.5.4 本章小结100-101
  • 6 基于知识联盟视角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01-111
  • 6.1 基于政产学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101-105
  • 6.1.1 政府驱动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101-102
  • 6.1.2 产业驱动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102-103
  • 6.1.3 高校驱动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103-105
  • 6.2 基于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匹配研究—以浙江省为例105-111
  • 6.2.1 浙江省产业发展特征及人才需求分析105-109
  • 6.2.2 浙江省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选择109-111
  • 7 基于知识联盟视角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公共政策研究111-117
  • 7.1 基于高校驱动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公共政策分析111-112
  • 7.2 基于产业驱动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公共政策分析112-114
  • 7.3 基于政府驱动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公共政策分析114-117
  • 8 结论与展望117-123
  •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17-119
  • 8.2 本研究理论贡献及创新点119-120
  • 8.2.1 提出基于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的驱动联盟因素分析框架,丰富和发展了协同创新理论119
  • 8.2.2 通过实证分析战略联盟、知识联盟和组织联盟在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中介作用,进一步揭示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本质机理119-120
  • 8.2.3 针对浙江省产业发展特征,科学分析政府驱动型、高校驱动型和企业驱动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120
  • 8.3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120-123
  • 参考文献123-130
  • 附录一:访谈提纲130-131
  • 附录二:调查问卷131-137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强;张跃;李文;;试论以合作教育的方式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2 简世德;付孝泉;陈文波;;论高校隐性知识管理[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年07期

3 顾志刚;;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的构建及效果分析——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1年08期

4 许广;李小娟;;高校知识联盟合作创新影响因素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谢慧明;曾庆梅;夏富生;王武;;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初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牛冲槐;原锟霞;李秋霞;;科技型人才聚集下的知识转移路径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6期

7 熊励;孙友霞;蒋定福;刘文;;协同创新研究综述——基于实现途径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4期

8 胡恩华;刘洪;;基于协同创新的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03期

9 黄双华,蒲利春,陈伟,胡洪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4期

10 谢开勇,赵邦友,张礼达,王晓章;论高校产学研及其运行机制[J];科学学研究;2002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52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0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