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形态可控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13:05

  本文关键词: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形态可控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传统村落形态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珠江三角洲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飞速发展。受城镇化的影响,传统村落的规模和形态不断地发展演变,与城镇建设活动关系密切。通过对珠三角传统村落的调查与研究,分析远郊村落、城市边缘区村落及城中村在形态特征与发展趋势上的差异,认识村落演化发展过程,揭示形态演进规律,对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资源,挖掘其内涵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选取珠三角传统村落中的31个样点,分为远郊村落、城市边缘区村落及城中村三类,综合运用建筑学、形态学、分形理论等多种方法,研究珠三角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的形成与肌理,描述、分析和研究其空间形态的演变和动力机制,进而探索在珠三角传统村落形态发展中适用的调控原理与技术手段,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根据论文研究框架,着重论述以下三方面内容: (1)总结归纳现阶段传统村落形态研究的主要方法及成果,提出采用跨学科和多角度综合的方式,在建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手段对传统村落形态进行分析评价,确立本文以城镇化为背景,在珠三角地区选择研究样本,摸索珠三角地区传统村落形态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可控的特征和对策。 (2)本文通过对珠三角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指出当前珠三角传统村落受岭南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所影响,空间形态上反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秩序与结构统一的内在联系,富于特色的建筑形态和装饰风格,以及注重防御体系的村落布局等。同时,本文按照传统村落与城市建成区的相对位置关系,将现阶段的传统村落分为远郊村落、城市边缘区村落和城中村,分别调查分析了各自的发展状态及演变动因,提出村落空间形态的可控特征是“边界”与“形状”,“形状指数”与“分形维数”等量化标准。本文选择珠三角地区31个样本村落,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结合地理环境的判别与认识,按照村落现状、大小规模,形状以及边界形态将村落形状归纳成团状、条状和核状三种形式;对远郊村落、城市边缘区村落及城中村与村落形状之间的关系加以辨析与解释;并通过比对揭示传统村落之间、传统村落与城市之间存在规模-形态-位置的隐形结构关联。这些研究与探讨对于珠三角地区村落形态的调控与监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3)提出珠三角地区传统村落形态的可控策略,从形态阻力面的确立、形态控制内容的完善以及形态控制手段的建立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传统村落形态控制(也可是调控)对于不同类型存在主动型、被动型两种方式。 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传统村落在城镇化背景下的状态,分析其演变动因,寻找演变规律,归纳总结村落形态的可控特征及量化标准,提出了基于珠三角村落发展实际情况的可控策略与方法。文中对村落形态的可控性这一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讨论,强调加强村落形态的动态研究,建立和完善传统村落形态预警、调控机制是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传统村落 村落形态 可控性 珠江三角洲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2.29;C912.8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21
  • 第1章 绪论21-45
  • 1.1 选题背景21-2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23-24
  • 1.2.1 研究目的23-24
  • 1.2.2 研究意义24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24-33
  • 1.3.1 国外聚落形态的相关研究概述24-27
  • 1.3.2 国内村落形态的相关研究概述27-30
  • 1.3.3 乡村聚落形态可控性研究概述30-31
  • 1.3.4 研究综述小结31-33
  • 1.4 研究内容的基本界定33-39
  • 1.4.1 研究范围和对象33-36
  • 1.4.2 相关概念辨析36-39
  • 1.5 研究思路39-40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40-42
  • 1.6.1 研究方法40-41
  • 1.6.2 研究框架41-42
  • 1.7 讨论与小结42-43
  • 注释43-45
  • 第2章 珠三角传统村落形态探源45-72
  • 2.1 珠三角传统村落概况45-50
  • 2.1.1 珠三角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概述45-46
  • 2.1.2 由南越至明清时期的岭南村落46-48
  • 2.1.3 社会发展进程中传统村落受到的挑战48-50
  • 2.2 珠三角传统村落的特点50-59
  • 2.2.1 滥觞于天时地利人和50-54
  • 2.2.2 特性鲜明的岭南气质54-55
  • 2.2.3 宗教文化的行为伦理55-56
  • 2.2.4 广府文化的深刻烙印56-58
  • 2.2.5 形态完整的防御空间58-59
  • 2.3 城镇化对传统村落的影响59-64
  • 2.3.1 土地的使用悄然转变59-60
  • 2.3.2 传统习俗逐渐消失60-61
  • 2.3.3 村民的身份转变61-62
  • 2.3.4 村落环境日益恶化62-63
  • 2.3.5 民住形式的“城市化”63-64
  • 2.4 珠三角传统村落形态的比较示例64-70
  • 2.4.1 小洲村的“回”字形态65-66
  • 2.4.2 大岭村的“带”状分布66
  • 2.4.3 莲塘村的“藕”状布局66-67
  • 2.4.4 传统村落面临挑战67-70
  • 2.5 本章小结70
  • 注释70-72
  • 第3章 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村落分类72-89
  • 3.1 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村落研究72-73
  • 3.2 传统村落分类的目的73-74
  • 3.3 传统村落分类的理论基础74-82
  • 3.3.1 我国对乡村聚落形态分类的研究74-75
  • 3.3.2 广东岭南地区农村聚落的分类75-77
  • 3.3.3 关于珠三角传统村落分类的研究77
  • 3.3.4 西方对聚落形态分类的研究77-82
  • 3.4 珠三角传统村落形态分类82-86
  • 3.4.1 分类基本原则83
  • 3.4.2 传统村落分类83-86
  • 3.5 本章小结86
  • 注释86-89
  • 第4章 珠三角传统村落形态再探89-112
  • 4.1 远郊村落——保持原型的传统村落89-98
  • 4.1.1 高要古郡传统村落群89-97
  • 4.1.2 自然原生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97-98
  • 4.2 城市边缘区村落——生长型传统村落98-101
  • 4.2.1 花都炭步镇Xq头村98-100
  • 4.2.2 Xq头村村落形态分析100-101
  • 4.3 城中村——不断扩张的传统村落101-104
  • 4.3.1 小洲村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101-103
  • 4.3.2 小洲村形态扩张与分析103-104
  • 4.4 城镇化背景下形态差异的相邻村落104-110
  • 4.4.1 白石村105-107
  • 4.4.2 桃溪村107-109
  • 4.4.3 白石村与桃溪村的启示109-110
  • 4.5 本章小结110-111
  • 注释111-112
  • 第5章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特征分析112-129
  • 5.1 形态研究的主要方法概述112-116
  • 5.1.1 建筑学研究方法112
  • 5.1.2 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112-113
  • 5.1.3 建筑类型学方法113
  • 5.1.4 景观生态学方法113-114
  • 5.1.5 地理信息系统( G I S )与计算机辅助分析114-116
  • 5.2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研究方式116-117
  • 5.3 空间形态的可控性特征117-119
  • 5.3.1 村落的边界118
  • 5.3.2 村落的形状118-119
  • 5.4 珠三角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概述119-127
  • 5.4.1 珠三角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简析120-124
  • 5.4.2 珠三角传统村落的分布状况124-127
  • 5.5 本章小结127-128
  • 注释128-129
  • 第6章 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量化分析129-173
  • 6.1 传统村落形态演进的动力机制129-132
  • 6.1.1 自然环境观的核心引导力129-131
  • 6.1.2 人类经济活动的直接影响力131-132
  • 6.1.3 文化习俗的协同推动力132
  • 6.2 传统村落形态演变模式132-140
  • 6.2.1 两极分化——远郊村落的演变模式133-138
  • 6.2.2 轴向扩张——城市边缘区村落的演变模式138-139
  • 6.2.3 无序膨胀——城中村的模式139-140
  • 6.3 空间结构量化分析方法140-143
  • 6.3.1 景观指数141
  • 6.3.2 分形理论141-142
  • 6.3.3 认知地图142
  • 6.3.4 计算机辅助法142-143
  • 6.3.5 其他方法143
  • 6.4 珠三角传统村落的边界143-151
  • 6.4.1 黄埔村边界144-146
  • 6.4.2 传统村落边界相关指数测定146-151
  • 6.5 村落形态的分形维数151-166
  • 6.5.1 空间布局的分形研究151-153
  • 6.5.2 大田头村分形及模拟153-157
  • 6.5.3 研究区内传统村落的分形计算结果157-162
  • 6.5.4 分析与结论162-166
  • 6.6 村落形态的认知空间166-169
  • 6.6.1 研究步骤166
  • 6.6.2 文献调查166
  • 6.6.3 认知调查166-168
  • 6.6.4 认知地图绘制168-169
  • 6.7 本章小结169-171
  • 注释171-173
  • 第7章 珠三角传统村落形态可控策略173-204
  • 7.1 确立传统村落演进形态阻力面173-176
  • 7.1.1 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173-174
  • 7.1.2 珠三角传统村落形态合理控制174-175
  • 7.1.3 构建阻力面的方法175-176
  • 7.1.4 形态阻力面的管理176
  • 7.2 完善传统村落形态控制的内容176-186
  • 7.2.1 村落形态的空间秩序176-178
  • 7.2.2 建筑形态保护与开发178-180
  • 7.2.3 形态指标的定性与定量180-181
  • 7.2.4 等级结构的运用181-183
  • 7.2.5 网络状的道路183-184
  • 7.2.6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84-185
  • 7.2.7 监控指标的选择与确立185-186
  • 7.3 建立村落空间形态控制管理手段186-189
  • 7.3.1 完善空间管理行为规范186-187
  • 7.3.2 确立村落空间的管理机构187
  • 7.3.3 明确控制指标的指导意义187-188
  • 7.3.4 设计动态的控制程序188
  • 7.3.5 改进村落形态的控制方式188-189
  • 7.4 传统村落形态可控性的实践探索189-199
  • 7.4.1 主动型的形态控制——旅游规划189-193
  • 7.4.2 被动型形态保护——景观控制193-199
  • 7.5 相关领域研究对村落形态控制的启示199-201
  • 7.5.1 邻里关系的构建与保持199-200
  • 7.5.2 棕地的更新与利用200
  • 7.5.3 场所精神的探询与构建200-201
  • 7.6 本章小结201-202
  • 注释202-204
  • 结论204-209
  • 主要参考文献209-215
  • 附录215-23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35-236
  • 致谢236-238
  • 附件2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辉,江子瀛,孔宁宁,高凌云;快速城市化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 以深圳市龙华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2 闫小培,魏立华,周锐波;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关系协调研究——以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3 田银生;谷凯;陶伟;;城市形态研究与城市历史保护规划[J];城市规划;2010年04期

4 刘晖,梁励韵;珠江三角洲城市边缘聚落的城市化[J];城市问题;2005年03期

5 段进;邱国潮;;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5期

6 曾辉,夏洁,张磊;城市景观生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地理科学;2003年04期

7 崔功豪,武进;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以南京等城市为例[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8 杨山;发达地区城乡聚落形态的信息提取与分形研究——以无锡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9 齐康;建筑·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研究提要[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肖笃宁,高峻,石铁矛;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以红;潭江流域城乡聚落发展及其形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罗瑜斌;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浦欣成;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珠江三角洲传统村落形态可控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52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