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段划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19:07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段划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01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新课程标准中有6个学科是分“学段”的,其中语文、美术、体育课标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四段。艺术、音乐课标分为1-2年级、3-6年级和7-9年级三段。数学课标分为1-3年级、4-6年级和7-9年级三段。数学课标的设计思路中指出,是“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课标组主要是基于前期“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课题组的“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其与数学课程相互关系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小学生的发展总体上具有阶段性,但并未给出如此划分学段的具体理由。而分学段的螺旋式课程设计和教科书编排也成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争论的焦点。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组长史宁中教授指出,学段划分问题是制定课标的基础,它关系到数学课程该如何设计、教材该如何编写、教师该怎样教学等实际问题。但经过多轮的研究讨论,“关于学段的划分,仍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因为目前尚还缺少改动的依据,故此次修改将不作调整,有待以后继续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延续了课标实验稿的学段划分情况,新的学段划分“需要在进一步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恰当的判断”,而这一问题也就成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学段”是中文“学习阶段”一词的简称,是一个相对的时间概念,指一些特定的“学习阶段”或其中某一较小的特定学习区间或时间范围。“学段划分”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某段时间的学习过程划分为若干特定的时间段落。“学段”概念在教育、心理学中应用广泛,教育学中的“学制学段”指教育系统中根据修业年限划分的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等学习阶段,“课程学段”是指课程标准中按照年级段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心理学中的“学段”则主要指“学习或教学过程”的阶段和步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学段划分问题,该问题对课程标准设计、课程内容组织、教材编排方式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跨学科的研究思路,通过“对各个国家、地区中小学学段划分情况的国际比较研究,中小学阶段学龄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征的文献学梳理,中小学一线教师对学段划分认同度的问卷调查,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中小学生核心数学素养测试”四个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工作,给出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段划分与学制改革、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和教学实践方面的建议。建议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学段划分为“1-2年级、3-5年级和6-9年级”三段。建议义务教育学制逐步实行九年一贯制,五、四制可以继续保持或创造条件逐步转变成九年一贯制,六、三制可把六年级作为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并逐步创造条件转变成九年一贯制。建议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可按照以下三个阶段安排: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为“数学感悟阶段”,小学一、二年级主要是学习语言的阶段,这个阶段不适宜学习和教授数学抽象,对于数学运算也不要求学生真正理解,主要以感悟和模仿为主。第二学段(三、四、五年级)为“具体抽象阶段”,课程中可以稍微安排一些数学抽象的内容、运算和推理的规则,但还不宜安排数学模型的内容。第三学段(六、七、八、九年级)则是“抽象模型阶段”,数学抽象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数学运算和推理也可以上升一个更高的层次,内容安排上可以开始体现数学的应用和模型的思想。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在小学第一学段(一、二年级)不分科,语文、数学两科采取综合课程或同一老师讲授语文、数学两门课程。数学教学内容也要尽量生活化,让学生通过生活来感悟数学。小学第二学段(三、四、五年级)可以分科、也可以不分科教学。数学教学上主要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具体运算及其基本规则,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第三学段(六、七、八、九年级)则要分科教学,数学教学也逐渐体现数学的抽象化、形式化和模型化,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性。
【关键词】: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 学段 学段划分 数学素养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24
  • 一、研究背景12-15
  •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学段”问题的提出12-13
  •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对“学段”问题的处理13-14
  • (三)本研究问题的提出14-15
  • 二、概念界定15-18
  • (一)“学段”概念的语源学、语义学探析15-17
  • (二)“学段”概念在教育心理学中的运用17-18
  • 三、研究意义18-20
  • (一)理论价值18-19
  • (二)实践意义19-20
  • 四、研究设计20-24
  • (一)研究思路20-21
  • (二)研究方法21-24
  • 1. 比较研究法21-22
  • 2. 文献研究法22
  • 3. 问卷调查法22-23
  • 4. 项目反应理论23-24
  • 第二章 中小学学段划分的国际比较研究24-41
  • 一、我国中小学学段划分情况24-28
  • (一)中国大陆24-26
  • (二)中国香港26-27
  • (三)中国澳门27
  • (四)中国台湾27-28
  • 二、其他国家中小学学段划分情况举隅28-33
  • (一)美国28-29
  • (二)俄罗斯29-30
  • (三)英国30
  • (四)法国30-31
  • (五)加拿大31
  • (六)澳大利亚31-32
  • (七)芬兰32
  • (八)德国32-33
  • 三、中小学学段划分国际比较研究的启示33-41
  • (一)国际比较研究的理性思考33-34
  • (二)学段划分比较研究的结论34-36
  • (三)对中小学学段划分的启示36-41
  • 第三章 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研究41-67
  • 一、中小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41-44
  • (一)中小学生理发展的基本特征41-42
  • (二)中小学生生理发展的阶段性42-44
  • 二、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44-63
  • (一)发展心理学中的渐变论与阶段论44-49
  • (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49-53
  • (三)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面临的批判和挑战53-55
  • (四)新皮亚杰主义对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完善55-58
  • (五)后皮亚杰主义的领域特殊性和模块性理论研究58-60
  • (六)智力测验与智力结构60-63
  • 三、对中小学学段划分及教育教学的启示63-67
  • (一)对中小学学段划分的启示63-64
  • (二)对中小学课程教学的启示64-67
  •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对学段划分认同度的调查研究67-85
  • 一、小学数学教师问卷调查研究67-76
  • (一)问卷设计67-68
  • (二)样本情况68-69
  • (三)结果分析69-76
  • 二、中学数学教师问卷调查研究76-83
  • (一)问卷设计76-77
  • (二)样本情况77-78
  • (三)结果分析78-83
  • 三、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研究结论及启示83-85
  • (一)中小学教师问卷调查基本研究结论83
  • (二)对中小学数学课程学段划分的启示83-85
  • 第五章 基于IRT的中小学生核心数学素养测试研究85-152
  • 一、数学素养研究综述85-98
  • (一)思维与数学思维85-86
  • (二)能力与数学能力86-90
  • (三)素养与数学素养90-92
  • (四)NAEP、PISA和TIMSS中的数学素养92-98
  • 二、核心数学素养的界定98-107
  • (一)基本数学思想98-105
  • (二)核心数学素养105-107
  • 三、基于IRT的中小学生数学抽象素养测试107-120
  • (一)测试题的编制107-108
  • (二)样本与数据情况108
  • (三)基于IRT软件PARSCALE的项目分析108-115
  • (四)中小学生数学抽象素养发展特征115-120
  • 四、基于IRT的中小学生数学推理素养测试120-133
  • (一)测试题的编制120-121
  • (二)样本与数据情况121
  • (三)基于IRT软件PARSCALE的项目分析121-127
  • (四)中小学生数学推理素养发展特征127-133
  • 五、基于IRT的中小学生数学建模素养测试133-145
  • (一)测试题的编制133
  • (二)样本与数据情况133-134
  • (三)基于IRT软件PARSCALE的项目分析134-140
  • (四)中小学生数学建模素养发展特征140-145
  • 六、对中小学数学课程学段划分及教学的启示145-152
  • (一)对中小学数学课程学段划分的启示145-146
  • (二)对培养中小学生核心数学素养的建议146-152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152-157
  • 一、本研究的基本结论与建议152-154
  • (一)学段与学制152
  • (二)数学课程内容152
  • (三)数学教学实践152-154
  •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154-155
  • (一)研究内容的创新154
  •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154-155
  • 三、本研究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155-157
  • 参考文献157-170
  • 附录170-211
  • 1. 小学教师调查问卷170-173
  • 2. 中学教师调查问卷173-175
  • 3. 数学素养测试题及赋分标准175-211
  • 3-1:数学抽象素养测试题及赋分标准(1-3 年级)175-179
  • 3-2:数学抽象素养测试题及赋分标准(4-6 年级)179-184
  • 3-3:数学抽象素养测试题及赋分标准(7-9 年级)184-188
  • 3-4:数学推理素养测试题及赋分标准(1-3 年级)188-193
  • 3-5:数学推理素养测试题及赋分标准(4-6 年级)193-198
  • 3-6:数学推理素养测试题及赋分标准(7-9 年级)198-203
  • 3-7:数学建模素养测试题及赋分标准(1-3 年级)203-205
  • 3-8:数学建模素养测试题及赋分标准(4-6 年级)205-207
  • 3-9:数学建模素养测试题及赋分标准(7-9 年级)207-211
  • 后记211-214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2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綦春霞;;澳大利亚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2 刘鹏飞;;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研究综述[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07期

3 张卫,林崇德;论儿童发展的新皮亚杰理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孙晓天;荷兰的数学教育和数学课程标准[J];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03期

5 史宁中;柳海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与实施路径[J];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6 史宁中;;试论教育的本原[J];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7 史宁中;关于教育的哲学[J];教育研究;1998年10期

8 蔡上鹤;谈谈数学素养[J];人民教育;1994年10期

9 余慧娟;;课程改革再出发——对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的一点观察[J];人民教育;2009年22期

10 巴桑卓玛;史宁中;;中小学生对样本的认知发展研究[J];数学通报;2012年11期


  本文关键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学段划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53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9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