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太极拳干预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及步态生物力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18 05:07

  本文关键词:太极拳干预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及步态生物力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研究目的:膝骨关节炎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将导致老年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由其引发的一系列的问题已成为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另外考虑到年龄和疾病等因素,体育运动对于老年骨关节炎患者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故确定适合老年骨关节炎患者的运动方式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团队有针对性的根据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特点设计并创编了一款太极拳康复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新设计的太极拳康复方案,通过6个月太极/教育干预,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医学的研究方法开展新型太极拳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和行走能力的研究,为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太极拳练习方案,也为太极拳的开展、推广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方法:选取五角场镇兰新、国和、东方三个社区的老年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71名、无膝骨关节炎女性31名,共三组受试者:分别为太极干预组(21,64.20±3.05,文中简称太极组)、教育讲座组(19,64.53±3.51,文中简称教育组)和无膝关节炎组(22,64.27±2.31)。太极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太极拳练习(每周3次练习,每次1小时,包括5分钟的热身、50分钟的练习和5分钟的整理活动);教育组每两周参加一次讲座(包括40分钟的讲座和20分钟的提问),持续时间与太极组相同;无膝关节炎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在6个月太极/教育干预前后,受试者完成疼痛视觉模拟标尺测试、Berg量表、10米走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使用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身科学馆里的Prodigy直接数字化双能X骨密度仪和人体测试仪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步行能力、平衡指数等参数;使用运动学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Delsys无线EMG传感器同步采集受试者在10米走道上行走时的下肢三关节(髋、膝、踝)的运动学/动力学、地面反作用力下肢各主要肌群EMG信号(股二头肌、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胫骨前肌),并辅以Visual3D、EMG works等信号分析软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和解析。研究结果:1)临床康复效果:6个月干预后,太极组的疼痛视觉模拟指数出现明显下降(左:4.10±2.45降至2.38±1.75 p0.05;右:4.19±2.32降至2.24加减2.02 p0.01),而教育组无明显变化(p0.05)。太极组的WOMAC量表指数有明显改善(疼痛:左8.73±5.14降至1.80±2.01 p0.01,右11.73±7.92降至1.47±2.07 p0.01,且与教育组出现组间差异p0.05;僵硬:左3.13±3.42降至0.87±1.30 p0.05,右3.47±3.62降至1.13±2.07 p0.05,且在左脚与教育组出现组间差异p0.05;关节功能:左32.73±25.61降至3.73±5.52 p0.01,右37.20±25.85降至3.00±5.89 p0.01,且与教育组出现组间差异p0.05),而教育组则在右脚的僵硬和关节功能上出现好转现状(僵硬:4.21±2.89降至2.29±2.70 p0.05;关节功能:33.50±21.84降至19.29±15.18 p0.05)。与此同时,太极组的体重由62.48±9.75降至60.89±9.85,p0.01;而教育组则无统计学变化,p0.05。2)步行能力:10米走结果提示太极组的步速提高,10米走耗时由原来的8.11s±0.83s降至7.38s±0.99s,p0.05,而计时起立行走用时也由8.93s±1.11s降至8.15 s±1.06 s,p0.01;教育组在这两项测试中并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后,两组的步态周期总时间、左右步长、左右单支撑时间和左右支撑最大垂直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动态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显示,干预后太极组得分由53.05±3.04提高到54.95±1.16,p0.01;而教育组无明显变化(p0.05)。在COP侧向最大位移和平均速度方面,干预后太极组由明显改善(侧向最大位移:左18.61cm±5.13cm降至4.67cm±1.87cm p0.05,右9.24cm±5.11cm降至6.41cm±2.10cm p0.05;平均速度:左60.77 cm/s±16.10 cm/s降至17.83cm/s±5.32 cm/s p0.05,右29.60 cm/s±12.04 cm/s降至20.18 cm/s±6.53 cm/s p0.05),教育组无变化(p0.05),且与太极组出现组间差异(p0.05)。4)生物力学及肌肉活动改变:干预前后,太极组和教育组的髋、膝、踝三关节角度变化趋势一致(p0.05)。而教育组在着地时刻的左膝关节屈角由-2.19±4.45增加至-5.25±3.55(p0.01);右膝关节屈角由-1.41±6.23增加至-5.79±4.12(p0.05),且与太极组出现组间差异(p0.05)。膝最大外翻肌力矩结果显示:6个月新型太极方案使得太极拳膝关节的左最大外翻肌力矩出现明显减少(0.65±0.18降至0.51±0.15,p0.01),而教育组无变化(p0.05)。干预前太极组、教育组和无膝关节炎组的下肢肌肉贡献度排序一致:小腿三头肌小腿前、侧肌群股四头肌乆绳肌,干预后,太极组的下肢肌肉贡献度不变,而教育组则变为小腿前、侧肌群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乆绳肌。研究结论:1.在进行6个月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干预后可明显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并改善关节功能;与之同时,可以减重使膝关节承重减小。2.6个月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的练习虽并不能改变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步行特征(步行模式),但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步速,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左右步长、步频的对称性,改善其行走能力。3.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身体在行走过程中的左右晃动的幅度和速度,姿势稳定性得到提高,动态平衡能力改善。4.膝外翻肌力矩可作为判定膝骨关节炎的敏感指标,新型太极拳方案可以减少膝骨关节炎患者的外翻肌力矩,减缓病程进展。5.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是一项针对膝骨关节炎有效的运动干预方法。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太极拳 健康教育 步态 外翻肌力矩 肌肉贡献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852.11;R247.4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英文名词缩写表(Abbreviation)11-19
  • 1 前言19-27
  • 1.1 研究背景19-21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21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21-22
  • 1.4 研究创新点22-23
  • 1.5 研究假设23
  • 1.6 研究限制与范围23
  • 1.7 名词解释及操作性定义23-27
  • 2 文献综述27-40
  • 2.1 膝骨关节炎27-36
  • 2.1.1 膝骨关节炎的定义27
  • 2.1.2 分类与诊断27-29
  • 2.1.3 诱因和致病因素29
  • 2.1.4 发生率29-31
  • 2.1.5 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生物力学特征31-32
  • 2.1.6 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神经肌肉控制特征32-34
  • 2.1.7 治疗方法34-36
  • 2.2 太极拳对膝骨关节炎的防治和康复36-38
  • 2.2.1 太极拳的定义36
  • 2.2.2 太极拳对膝骨关节炎的干预效果36-37
  • 2.2.3 太极拳对膝骨关节炎干预效果的持续时间37-38
  • 2.2.4 太极拳练习的可能弊端38
  • 2.3 总结38-40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40-76
  • 3.1 研究对象40-47
  • 3.2 太极拳康复方案与健康教育讲座47-56
  • 3.2.1 太极拳康复方案及干预47-55
  • 3.2.2 健康教育讲座55-56
  • 3.3 研究方法56-75
  • 3.3.1 实验场地布置56-57
  • 3.3.2 实验仪器与设备57-62
  • 3.3.3 测试方法与步骤62-69
  • 3.3.4 实验流程69-70
  • 3.3.5 数据处理70-75
  • 3.4 统计学分析75-76
  • 4 研究结果76-97
  • 4.1 六个月太极拳/教育干预后的流失率和出席率76-77
  • 4.2 六个月太极拳/教育干预对KOA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77-81
  • 4.2.1 干预前后两组疼痛指数(VAS)的变化77-78
  • 4.2.2 干预前后两组WOMAC量表的比较78-79
  • 4.2.3 干预前后各组身体成分的变化79-81
  • 4.3 六个月太极拳/教育干预对KOA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81-85
  • 4.3.1 干预前后各组步速变化的比较81-82
  • 4.3.2 干预前后各组的步态基本特征比较82-83
  • 4.3.3 干预前后各组的步态对称性的比较83-85
  • 4.4 六个月太极拳/教育干预对KOA患者动态平衡的影响85-88
  • 4.4.1 干预前后各组Berg平衡量表的比较85-86
  • 4.4.2 干预前后各组COP侧向最大位移和平均速度的比较86-88
  • 4.5 KOA患者太极/教育干预后生物力学的改变88-92
  • 4.5.1 干预前后各组髋膝踝的关节角度变化88-90
  • 4.5.2 干预前后各组髋、膝、踝的最大外翻肌力矩变化90-92
  • 4.6 太极/教育干预对KOA患者下肢肌肉活动的影响92-97
  • 4.6.1 各组标准化积分肌电的比较92-94
  • 4.6.2 各组下肢肌肉贡献度的比较94-95
  • 4.6.3 各组下肢肌肉共收缩的比较95-97
  • 5 讨论97-108
  • 5.1 太极/教育干预中的受试者流失率97
  • 5.2 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的临床康复效果97-99
  • 5.3 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能改善KOA患者的行走能力99-101
  • 5.3.1 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对步态基本指标的影响99-100
  • 5.3.2 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对步态变异性和对称性的影响100-101
  • 5.4 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能改善KOA患者的动态平衡能力101-103
  • 5.4.1 KOA患者综合平衡能力的评价101-102
  • 5.4.2 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对步行中身体姿势动态稳定的影响102-103
  • 5.5 太极拳干预对KOA患者关节角度和外翻肌力矩的影响103-105
  • 5.6 新型太极拳康复方案对KOA患者下肢肌肉的影响105-107
  • 5.7 综合讨论107-108
  • 6 结论108-109
  • 7 实践应用109-110
  • 8 研究展望110-111
  • 参考文献111-125
  • 致谢125-126
  • 附录一 伦理委员会审批表受试者同意书126-127
  • 附录二 太极干预组受试者同意书127-128
  • 附录三 健康教育组受试者同意书128-129
  • 附录四 健康老年组受试者同意书129-130
  • 附录五 WOMAC问卷130-133
  • 附录六 Berg平衡量表评分标准133-136
  • 附录七 大学本科至研究生学习经历136-137
  • 附录八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137-1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剑安,龚兰生,杨琪,蒋健,叶季平,陶清,徐也鲁,郑硕民,张曦明,张颉,范达浩,周福海;太极拳锻炼对心脏病患者的作用[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2 许胜文,王文健,沈自尹;太极拳对内分泌影响的研究(一)[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6年03期

3 蓝晟;;练太极拳的效益及实现途径——太极拳基础训练系列讲座(12)[J];中华养生保健;2007年12期

4 蓝晟;;太极游艺法[J];养生月刊;2008年10期

5 蓝晟;云深已知处 内功养身心——太极拳内功心法密要举例[J];养生月刊;2004年03期

6 韩康;太极拳的“心法”修炼[J];中国气功;1999年12期

7 牛国卫;刘侠;马昆;孟宪萍;;太极拳健身祛病机理初探[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刘笃涛,马效萍;太极拳抗衰老功效的追踪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2期

9 马效萍,宋文民;太极拳对老年人身体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18期

10 王利,王森;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因素影响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曦娟;;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和饮食调整对中老年人体成分的影响[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周之华;杨军;候曼;唐东辉;武英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之研究——太极拳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3 陆颖;李青;李洁;;国外太极拳临床研究现状与思考[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静;姜丽萍;王国谱;;太极拳意念引导的内涵[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王晓军;陈剑云;李艳君;宗维洁;朱宏;;对太极拳抗衰老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6 吕晓标;张楠楠;倪伟;毛伟琴;;长期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认知能力影响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金挺剑;邱纪方;;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控制和抗跌倒能力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金挺剑;邱纪方;;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控制和抗跌倒能力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7年

9 丁瑞;刘卉;;简化24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林甲换;张四清;;论太极拳文化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A];第十八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颖;常练太极拳老人腿脚健[N];健康报;2004年

2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 李杰;太极拳将成为健身时尚[N];人民日报;2001年

3 戴青山;太极拳健身奥秘[N];大众卫生报;2008年

4 北京中医协会提供;癌症患者可多练太极拳[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曹玉祥;练太极拳强健心肺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11年

6 徐乃辉;太极拳:和谐高效的身心整体运动[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蒋亚明;学者名家话太极[N];中国体育报;2011年

8 李殿文;习练太极功夫 扬传统文化[N];伊春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段佳;研究发现太极拳锻炼可改变大脑功能活动[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柳昌林 胡辛;太极拳可防治心血管疾病[N];中国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玉冰;太极拳本体论[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2 杨慧馨;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3 梁栋荣;太极拳锻炼对怀孕妇女身心影响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4 王贵双;针刺结合太极拳对失眠的干预作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5 阮哲;简化24式太极拳练习中肌肉、呼吸与植物性神经变化规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6 黄灵燕;太极拳干预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及步态生物力学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5年

7 黄豪;太极拳“五功六法”应用于早期帕金森病辅助治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赵影;太极拳健身效果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太极拳干预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及步态生物力学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53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1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