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21:0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毛泽东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而政治素质是当代青年成才的核心。大学生是青年的重要群体,而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2004年下发16号文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是对大学生的政治觉悟、政治认知、政治认同和政治行为等方面的评估,它根据党和国家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大学生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本质要求,确立指标体系,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索信息资料,经分析整理,进行评价、判定和反馈,为党和国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有效管理和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政治教育效果。 当前,国际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进一步加剧,国内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人们思想观念进一步多元,特别是随着博客、微博等新型媒介的广泛运用和I-phone、 I-pad等先进信息工具的迅速普及,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上述国际国内客观环境的快速变化发展迫切需要开展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研究工作。那么,如何开展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内涵和新意?评估作为检测和诊断方法工具,对我们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又有何帮助?如何合理的设置和划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权重系数?如何合理的设置评估等级和评语,为大学生政治素质作出合理的评估?这些都是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笔者经过长期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经验积累,通过本文研究,将对上述问题作出系统回答。 本文由7章内容组成,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绪论阐述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选题的基本问题。包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之处。本文认为开展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战略意义:一是有利于党和国家动态的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状况进行评估研判,动态的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状况,使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二是有利于为当代大学生构筑坚强的政治灵魂,通过发挥合理设置的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指标和权重系数的导向作用,促进大学生自身政治素质的健康发展,使他们早日成为党和国家所期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论文检索了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国外选取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五国展开现状研究,国内围绕评估的意义、概念、内容和方法等内容展开现状研究,本文认为国外诸多国家性质和国情历史与中国不同,其相关的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也都是服务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需要,理念内容与我们国情不符,不值得借鉴,但是其先进的定量评估方法和工具值得我们学习。国内相关理论研究比较丰富,但实践环节,诸如评估指标设计、权重系数合理性确定、评估运行程序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目标是依据时代发展,建立适于操作的合理的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体系。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评估学、模糊数学等相关知识。研究方法采取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来研究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主要创新点是依据时代发展,界定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概念;确定合理的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指标和权重系数;首次在国内研发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信息化软件。 第二章,研究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范畴体系。在界定了政治、素质、政治素质、大学生政治素质、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对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两个一级指标政治内化素质、政治外化素质概念进行进一步界定,然后对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四个二级指标政治觉悟素质、政治认知素质、政治认同素质、政治行为素质等概念再分别予以界定,在此基础上,最后研究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特点、功能和原则。本文指出政治的内涵就是显形或隐性的围绕国家公共权力而展开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活动。素质的内涵就是事物原来的本质,具体到人,就是在人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人格、知识与能力。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内涵是大学生围绕国家公共权力及其运行过程中所持有的兴趣判断、认知程度、认同内化及行为能力。根据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发展阶段,其外涵主要分为政治内化素质和政治外化素质,其中,政治内化素质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政治觉悟素质、政治认知素质;政治外化素质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政治认同素质、政治行为素质。本文还系统总结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综合性、动态性、对比性、系统性等特点;分析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评判、诊断、调节、强化和抑制等功能;阐述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方向性、客观性、可测性、人本性、定性与定量相统一、静态与动态相统一等原则。 第三章,分析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面临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从开展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而临的经济全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世情、工业化中期的公民化教育的国情、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并存的党情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本文认为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加强了对我国采取“分化”和“西化”战略,利用新媒体加大了对我国青少年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中国正处于全而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正四化同步发展。要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重视和加强公民教育,培养中国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而公民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中国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显著提高和政治素质评估的有效开展;“四大考验”(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开展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乃世情、国情和党情等“三情”叠加效应的需要。然后从开展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其现实意义。 第四章,阐述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理论基础。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这一具体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有效指导,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科学有效开展有利于在实践中进一步体现理论并促进理论的科学发展。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观、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政治素质理论、调节评估理论、政治认知参与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柯式评估理论、模糊评估理论、教育测评理论、教育人本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理论是开展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坚实基础。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出社会存在主导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世界上存在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唯物辩证观;“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毛泽东的“又红又专”要求;邓小平的“四有新人”要求;江泽民关于大学生素质的“四个统一”要求;胡锦涛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论述;习近平的“学习观”论述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的政治素质的重要论述都为开展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第五章,厘定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指标体系。本文认为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指标体系是由反映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目标整体的评估指标系统,以及与之对应的指标权重系统和指标评估标准系统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指标设计程序分为确定评估指标及指标体系;确立权重系数;设立指标等级;进行试估、检验评估方案;开展评估,做出结论等五个步骤。此外,本文还从社会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一线辅导员和大学生四个纬度设计和设定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指标量表和权重系数。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大学生层面设置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一级、二级指标体系及权重;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一线辅导员层面设置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一级、二级指标体系及权重;采用专家咨询法,从思政专家层面设置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一级、二级指标体系及权重;采取社会调查法,从社会群体类层面设置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一级、二级指标体系及权重;最后数据分析汇总,求和取平均值,最终确定评估的一级、二级指标体系及权重系数。 第六章,厘清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运行体系。本文绘制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运行体系图。确定了开展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分为启动阶段,运行阶段,结果反馈存档阶段。启动阶段是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奠基工作,需要做好组建评估组织体系;确定评估目标、方案和指标体系;开展评估宣传等几方面的工作。运行阶段是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核心阶段,需要做好评估信息搜集;评估资料整理;依据评估计分程序开展自评和组织他评;最后汇总评估结果等几方面的工作。结果反馈存档阶段是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功能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做好审视评估质量;撰写评估报告;向相关部门和个人公布评估结果;文件归档等几方面的工作。本文还采用问卷调查法,大学生层面设置评估等级和评语;采用专家咨询法,一线辅导员层面设置评估等级和评语;采用专家咨询法,思政专家层面设置评估等级和评语;采用社会调查法,社会群体层面设置评估等级和评语;最后分析和确定评估的等级和评语。本文还例举柯式评估模型在大学生“青马工程”政治素质评估中的运用研究,模糊评估理论在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中的运用进行实证分析。 第七章,研发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信息化评估软件。本文研发了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信息化软件。从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信息输入阶段、信息处理阶段和信息输出阶段展开深入分析研究。最后,附录相关调查问卷。
【关键词】:大学生 政治素质 评估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1
【目录】:
- 作者简介6-7
- 摘要7-10
- ABSTRACT10-19
- 第一章 绪论19-37
- §1.1 选题依据19-20
- 1.1.1 选题来源19
- 1.1.2 选题目的与意义19-20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20-23
- 1.2.1 国内研究历史20-22
- 1.2.2 国外研究历史22-2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3-33
- 1.3.1 国内显性现状研究24-28
- 1.3.2 国外隐性现状研究28-33
- 1.3.3 研究存在的问题33
- §1.4 研究趋势33-35
- 1.4.1 多学科化趋势33-34
- 1.4.2 现代主体化趋势34
- 1.4.3 国际化和实践化趋势34-35
- §1.5 研究方案35-37
- 1.5.1 研究方法35
- 1.5.2 技术路线35-36
- 1.5.3 创新之处36-37
- 第二章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范畴体系研究37-46
- §2.1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内涵及构成要素37-41
- 2.1.1 政治、政治素质、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内涵37-38
- 2.1.2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内涵及构成要素38-41
- §2.2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特点41-42
- 2.2.1 整体性41
- 2.2.2 系统性41
- 2.2.3 对比性41
- 2.2.4 动态性41-42
- §2.3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功能42-44
- 2.3.1 引导功能42
- 2.3.2 评判功能42
- 2.3.3 激励功能42-43
- 2.3.4 选拔功能43
- 2.3.5 诊断功能43
- 2.3.6 调节功能43
- 2.3.7 强化和抑制功能43-44
- §2.4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原则44-46
- 2.4.1 坚持方向与客观相统一原则44
- 2.4.2 坚持可行与可比相统一原则44
- 2.4.3 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原则44-45
- 2.4.4 坚持静态与动态相统一原则45-46
- 第三章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46-54
- §3.1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的历史背景46-51
- 3.1.1 经济全球化和思想多元化的世情46-47
- 3.1.2 工业化中期的公民化教育的国情47-49
- 3.1.3 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并存的党情49-51
- §3.2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的现实意义51-54
- 3.2.1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51-52
- 3.2.2 有利于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52-53
- 3.2.3 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53-54
- 第四章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的理论基础54-65
- §4.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政治素质论述54-56
- 4.1.1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观54-55
- 4.1.2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55-56
- §4.2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大学生政治素质的理论56-59
- 4.2.1 毛泽东的“又红又专”要求56-57
- 4.2.2 邓小平的“四有新人”要求57
- 4.2.3 江泽民关于大学生素质的“四个统一”要求57-58
- 4.2.4 胡锦涛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论述58
- 4.2.5 习近平的“学习观”要求58-59
- §4.3 评估学的相关理论59-61
- 4.3.1 柯式评估理论59-60
- 4.3.2 模糊评估理论60-61
- §4.4 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国外政治学相关理论61-63
- 4.4.1 调节评估理论62
- 4.4.2 德国政治修养理论、政治认知参与理论、政治社会化理论62-63
- §4.5 教育学的相关理论63-65
- 4.5.1 教育测评理论63-64
- 4.5.2 教育人本理论64-65
- 第五章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65-82
- §5.1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指标65-66
- 5.1.1 评估指标、权重、标准65-66
- 5.1.2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66
- §5.2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指标设计的程序66-67
- 5.2.1 确立评估指标和体系66
- 5.2.2 设定权重系数66-67
- 5.2.3 确定指标等级67
- 5.2.4 评估方案测试67
- 5.2.5 开展试评,做出结论67
- §5.3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67-82
- 5.3.1 大学生层面设置一级、二级指标及权重67-73
- 5.3.2 辅导员、专家层面设置一级、二级指标及权重73-77
- 5.3.3 社会群体层面设置一级、二级指标及权重77-80
- 5.3.4 求和取平均值,确定一级、二级指标及权重80-82
- 第六章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运行体系研究82-103
- §6.1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启动阶段82-83
- 6.1.1 组建评估组织体系82
- 6.1.2 确定评估目标、方案和指标体系82
- 6.1.3 开展评估宣传82-83
- §6.2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运行阶段83-84
- 6.2.1 搜集评估信息83
- 6.2.2 挖掘数据信息,整理评估资料83
- 6.2.3 确定评估计分程序83-84
- 6.2.4 受评者开展自评84
- 6.2.5 在线受理评估申请,组织他评84
- 6.2.6 评估打分、汇总结果84
- §6.3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等级和评语的建立84-94
- 6.3.1 大学生层面设置评估等级和评语84-86
- 6.3.2 一线辅导员层面设置评估的等级和评语86-88
- 6.3.3 思政专家层面设置评估的等级和评语88-90
- 6.3.4 社会群体层面设置评估等级和评语90-92
- 6.3.5 评估等级和评语汇总、分析和确定92-94
- §6.4 评估理论方法在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中的运用研究94-101
- 6.4.1 柯式评估模型在大学生“青马工程”政治素质评估中的运用研究94-97
- 6.4.2 模糊综合评估理论在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中的案例运用研究97-101
- §6.5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结果存档阶段101-102
- 6.5.1 审视评估质量,撰写评估报告101
- 6.5.2 向相关部门和个人公布评估结果101
- 6.5.3 文件归档,完成一次评估的循环101-102
- §6.6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运行体系图102-103
- 第七章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信息化研究103-117
- §7.1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信息输入阶段104-109
- 7.1.1 管理员登陆后台,添加学生个人信息104-105
- 7.1.2 学生验证个人信息,设定登陆账号和密码信息105-106
- 7.1.3 学生登录评估系统106-107
- 7.1.4 问卷自评107-108
- 7.1.5 得出自评结果,等待他评108-109
- §7.2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信息处理阶段109-113
- 7.2.1 组织相关评估专家,分配评估账户密码109-110
- 7.2.2 专家依次开始他评工作110-112
- 7.2.3 专家查看他评结果112-113
- §7.3 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的信息输出阶段113-117
- 7.3.1 管理员后台分数审核113-114
- 7.3.2 评估结论汇总,大学生登陆系统查看评估结果114-117
- 结语117-118
- 致谢118-119
- 参考文献119-127
- 附录一: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指标和权重调查问卷(专家版)127-131
- 附录二: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指标和权重咨询问卷(辅导员版)131-135
- 附录三: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指标和权重咨询问卷(大学生版)135-139
- 附录四: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指标和权重咨询问卷(社会群体版)139-143
- 附录五: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自评题目样卷143-147
- 附录六: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等级和评语咨询问卷(专家版)147-151
- 附录七: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等级和评语咨询问卷(辅导员版)151-155
- 附录八: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等级和评语咨询问卷(大学生版)155-159
- 附录九: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等级和评语咨询问卷(社会群体版)159-1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德成;张东娇;;当前美、英、日三国学校评估的新特点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6期
2 刘德福;刘莉娅;况贤;蔡刚;马亚平;;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李素华;;政治认同的辨析[J];当代亚太;2005年12期
4 李志杰;王福强;;浅谈如何提高政治觉悟[J];管理观察;2009年07期
5 任福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考核与评价机制研究观点综述[J];消费导刊;2009年17期
6 李春雷;郑绘;;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孙珂;;高等学校专业评估制度的国际比较研究——以法国、英国、美国和日本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07期
8 曹俊伟;;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评价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白建民;方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祝虹;杨勤刚;;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55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