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中华导引术的中医养生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21:06

  本文关键词:中华导引术的中医养生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命至重,有贵千金”(孙思邈)。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第一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论文立足于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促进,以“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为主要特征的中华导引术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厘清并把握了导引术研究和发展的三个维度,表现为:其一,“体医结合的交叉性研究”。基于中华导引术与中医养生学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论文系统引入了中医养生学的学科体系,进行“传统体育”与“传统医学”双向并行的“体医结合”范式的理论思考与探索,搭建了中华导引术与中医养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桥梁;其二,“立足传统与面向现代的融合性研究”。论文立足于中华导引术的传统性,同时又面向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的老龄化、亚健康、慢性病等社会难题,与时俱进,古为今用,进一步加强了中华导引术“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性研究,提高了研究的应用性和时效性;其三,“导引疗病与导引健身的整体性研究”。基于导引术在发展过程中“导引疗病”与“导引健身”被割裂为“医学领域”与“体育领域”两大阵营的现状,论文进一步加强了导引疗病与导引健身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正是基于以上认识,论文以中医导引文献为基础,首先对卷帙浩繁的古典文献中导引术养生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并对跨学科理论知识体系进行把控和掌握,整理出关于中华导引术技术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而对其发展脉络进行了不同历史区间的描述与分类。其中包括:史前时期之萌芽;夏商周时期之初步兴起;春秋战国时期之流行;秦汉魏晋时期之多元化演进;隋唐五代时期之实用性发展;宋辽金元时期之融合性递进;明清时期之体系化定型。在此基础上,借助中医养生学“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等理论体系,分别从中医学的“整体观”、“治未病理论”、“顺时养生”等视角对中华导引术内蕴含的中医养生学智慧进行了分析和解读。针对中医学的“整体观”方面,认为:(1)整体观是中华养生文明的基本理念;(2)“形气神”三位一体是中华导引术的整体观;(3)“三调合一”是中华导引术整体观的具体表达。在“治未病理论”方面,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角度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中华导引术的具体实践,指出:(1)在“未病先防”环节,要“常欲小劳”;(2)在“既病防变”环节,对于“未盛之疾”应注意导引的适应证,当出现外邪初犯人体的太阳表实证症状时,进行“汗法”之一的导引锻炼,驱邪随汗外出,对于“未传之疾”,则应注意“肝病护脾”、“脾病护肾”、“肾病护心”、“心病护肺”、“肺病护肝”五个方面,同时结合健身气功的习练方法进行了阐释和解读;(3)在“瘥后防复”环节,指出:首先,控制运动量,选择适合的习练姿势;其次,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导引术的种类、时间。在“顺时养生”方面,首先,根据“五脏主时”理论与中华导引术,提出了四季养生实践方略。指出:(1)春生,疏肝达郁;(2)夏长,养心健脾;(3)秋收,养肺敛金;(4)冬藏,藏精固肾。其次,根据“子午流注”理论与中华导引术的联系,提出了时辰养生的指导意见。同时,在科学认识理解中华导引术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导引术的发展现状,论文立足于中华导引术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前和今后中华导引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思考。指出:第一,由于原始巫术、宗教等与导引养生在早期有着内在的联系,加之歪理邪说等文化糟粕在导引术发展中存有寄生空间,因此以中医养生学为指导,科学化健身是中华导引术当代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第二,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以积极老龄化为目标,中华导引术要与老年体育建立并形成耦合与互动关系;第三,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华导引术要融入全民健身计划的主流,成为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中华导引术 中医养生学 治未病 积极老龄化 科学化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12;G85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导论12-42
  • 1.1 前言12-15
  • 1.2 选题依据15-24
  • 1.2.1 以“中华导引术”为研究对象的思考16-18
  • 1.2.1.1 中华导引术: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16
  • 1.2.1.2 导引养生:满足社会大众对健康的极致需求16-18
  • 1.2.1.3“巫术与迷信”的摒弃:中华导引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18
  • 1.2.2 以“中医养生学”为研究视角的思考18-20
  • 1.2.2.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为研究视角的中医养生学18-20
  • 1.2.2.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扎实的医学功底有效把控中医养生学20
  • 1.2.2.3“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中医养生学助推中华导引术的现代发展20
  • 1.2.3 以“导引术”与“治未病”理论为研究内容的思考20-24
  • 1.2.3.1“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理论内容20-21
  • 1.2.3.2 中华导引术中蕴含丰富的“治未病”思想21-22
  • 1.2.3.3“导引术”与“治未病”理论对当前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效用22-24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24-26
  • 1.3.1 研究秉持的基本思路24-25
  • 1.3.1.1 与时俱进,立足时代发展,以积极老龄化、亚健康为宏观背景24
  • 1.3.1.2 另辟蹊径,以中医养生学及其“治未病”理论为研究视角24
  • 1.3.1.3 不虚美,不隐恶,立足科学发展,以中华导引术健康发展为主旨24-25
  • 1.3.2 研究进行的基本框架25-26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6-27
  • 1.4.1 关注健康,并身体力行,通过中华导引术进行干预,提高生命质量26
  • 1.4.2 以中医养生学为研究视角,有效促进中华导引术可持续、健康发展26
  • 1.4.3 以人口老龄化为宏观背景,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6
  • 1.4.4 将“治未病”等理论引入论文研究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26-27
  •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27-29
  • 1.5.1 研究对象27
  • 1.5.2 研究方法27-29
  • 1.5.2.1 文献资料法27
  • 1.5.2.2 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相结合的方法27-28
  • 1.5.2.3 专家访谈法28
  • 1.5.2.4 系统研究法28-29
  • 1.6 研究的创新点与研究难点29-30
  • 1.6.1 研究的创新点29
  • 1.6.1.1 体医结合的交叉性研究29
  • 1.6.1.2 立足传统与面向现代的融合性研究29
  • 1.6.1.3 导引疗病与导引健身的整体性研究29
  • 1.6.2 研究的难点29-30
  • 1.6.2.1 化繁为简:对卷帙浩繁古典文献中导引术养生理论的梳理归纳29
  • 1.6.2.2 去伪存真:对鱼龙混杂理论体系的判断和扬弃29-30
  • 1.6.2.3 交相辉映:对跨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把控和掌握30
  • 1.6.2.4 耦合互动:对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探索30
  • 1.7 预期结果30-31
  • 1.7.1 系统引入中医养生学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体系30
  • 1.7.2 与时俱进,为应对和改善国民健康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和理论指导30
  • 1.7.3 对传统体育在健康促进方面进行系统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30-31
  • 1.7.4 进一步深化了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理论对导引术的指导31
  • 1.8 相关概念的界定31-42
  • 1.8.1 中华导引术31-35
  • 1.8.2 养生35-36
  • 1.8.3 中医养生学36-38
  • 1.8.4 健康与亚健康38-42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42-56
  • 2.1 关于导引术研究的总体情况概览42-45
  • 2.2 关于导引术发展历史的相关研究45-47
  • 2.3 关于导引术健身、疗病以及康复的相关研究47-53
  • 2.4 关于导引术其他方面的相关研究53-56
  • 3 中华导引术技术与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56-93
  • 3.1 中华导引术的萌芽与兴起56-63
  • 3.1.1 原始萌芽——史前时期56-58
  • 3.1.2 初步兴起——夏商周时期58-60
  • 3.1.3 遍及朝野——春秋战国时期60-63
  • 3.2 中华导引术的完善与成熟63-93
  • 3.2.1 多元化演进——秦汉魏晋时期63-72
  • 3.2.2 实用性发展——隋唐五代时期72-77
  • 3.2.2.1 中华导引术与医学的融合和贯通73-75
  • 3.2.2.2 中华导引术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75-77
  • 3.2.2.3 中华导引术的外输与革新77
  • 3.2.3 融合性递进——宋辽金元时期77-83
  • 3.2.3.1 理论总结与归纳77-79
  • 3.2.3.2 技法体系多样与简化79-82
  • 3.2.3.3 体医结合理论与实践82-83
  • 3.2.4 体系化定型——明清时期83-93
  • 3.2.4.1 导引论著的层出与涌现84-86
  • 3.2.4.2 导引技法的传承与创新86-93
  • 4 中华导引术的中医养生学智慧93-153
  • 4.1“三调合一”的整体观:中华导引术的内在特质93-100
  • 4.1.1 整体观:中华养生文明的基本理念93-96
  • 4.1.2 形气神:中华导引术“三调合一”的整体观96-97
  • 4.1.3 三调合一:中华导引术整体观的具体表达97-100
  • 4.2 未雨绸缪与防微杜渐:中华导引术与“治未病”理论的耦合与互动100-136
  • 4.2.1 医卫重心前移:医学模式的转变与中医养生学之“治未病”思想100-102
  • 4.2.2 上工治未病: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解读102-108
  • 4.2.3 耦合与互通:中华导引术与中医“治未病”思想108-136
  • 4.3 天人相应:顺时养生136-153
  • 4.3.1 四季养生:“五脏主时”理论与中华导引术137-145
  • 4.3.2 时辰养生:子午流注理论与中华导引术145-153
  • 5 中华导引术的当代发展153-163
  • 5.1 科学化健身:中华导引术当代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153-156
  • 5.1.1 原始巫术等内容和思想与导引术发展早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交叉153-154
  • 5.1.2 歪理邪说等文化糟粕在导引术发展中存有寄生空间154-155
  • 5.1.3 中医养生学为导引术科学化发展提供保障155-156
  • 5.2 积极老龄化:中华导引术与老年体育的耦合与互动156-161
  • 5.2.1 人口老龄化与我国老年体育的发展157-158
  • 5.2.2 中国传统导引养生术的传存与创新158-159
  • 5.2.3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导引术对老年体育的有效介入与长效发展159-161
  • 5.3 全民健身计划:中华导引术融入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161-163
  • 5.3.1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161
  • 5.3.2 国家战略框架下中华导引术的发展161-163
  • 6 结论163-165
  • 7 建议165-166
  • 8 致谢166-167
  • 9 参考文献167-174
  • 10 附录174-176
  • 11 附件176-182
  • 附件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表176-177
  • 附件 2“中华导引术的中医养生学研究”调查表177-181
  • 附件 3“中华导引术的中医养生学研究”专家访谈提纲181-182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燕利;道教导引术之历史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华导引术的中医养生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5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565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5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