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研究视域中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整合与范式转换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23:00
本文关键词:学科研究视域中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整合与范式转换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迄今围绕知识社会学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一是对知识社会学学科的理解和诠释,二是对知识社会学具体议题的讨论。对于前一个层面来说,既有的研究成果更多地停留在对涉及知识社会学问题的各种学说和理论进行梳理的自发阶段,这种看待知识社会学的方式较少具备一种方法论的自觉意识。基于这一点,本研究试图以社会学的视角切入对知识社会学自身的分析。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来自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中“学科研究”的相关理论。在对默顿、克兰、库恩、布迪厄、惠特利以及德兰迪等学者的学科研究工作进行梳理和批判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学科可以被理解为一种“逻辑—社会整合体”——一方面,作为一种专门性的知识形式,学科能够以异于常识的特殊的认知方式和知识累积方式实现自身的演进,这种自主性地位是由社会赋予的,社会与学科知识之间是一种支配—被支配关系:而学科为了维持其合法性地位,需按照特定的社会期望展开其认知活动。另一方面,学科知识之所以能够获得社会的承认,其合法性源于:它能够按照一种不同于日常知识生成原则的“逻辑性”原则,来为整个社会提供某种客观知识或真理;这又决定了学科知识受到社会支配的方式是间接的和隐蔽的。本文认为,“作为逻辑性的社会性”或“作为合理性的合法性”构成了学科知识的内生性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支配下,认知的合理性程度以及学科知识同社会的一致性状况决定了特定学科的演进轨迹。 基于上述理解,本文对作为一门特殊学科的知识社会学进行了诠释。作为一门学科,知识社会学满足学科社会学的一般性分析框架;同时,知识社会学又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这种特殊性源于它研究对象的特殊上——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含了它自身,这使得该学科不仅包含一般性的知识成果,并且成为具有“反身性”特点的知识形式:从理论层面上,知识社会学不仅包含一般性的知识—社会理论,还包括了这样一种理论对自身适用性程度的考察——这种考察见诸社会学知识论等领域。而在经验研究层面上,知识社会学不仅囊括了各种以日常知识和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还涉及反思社会学等领域的工作。由于涉及众多维度,使知识社会学各维度间的整合问题成为衡量知识社会学学科知识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知识社会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整合状态称为“范式”,并从知识社会学的已有研究中,概括出知识社会学历史上出现过的两大范式:社会实在论范式和社会建构论范式。其中,社会实在论范式在社会观方面秉持实在论立场,认为社会是一种客观现实;在知识与社会关系上持有二元论观点,认为知识与社会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范畴;在社会学知识论中预设了一种符合论真理观;认为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科学知识独立于社会范畴,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认为知识社会学是一门独立于社会现实的、高度自主的学科。而社会建构论范式在社会观方面秉持建构论观点,认为社会是个体主观意义的外化;在知识与社会的关系上持有一元论观点,认为二者都反映了意义的不同层面;在社会学知识论方面预设的是建构论的真理观,认为科学(以及社会学)知识是通过特定思维框架来实现对认知对象的把握;知识社会学应当无差别地审视科学与非科学知识,前者的真理性建立在某种理性共识的基础上;同时,认为知识社会学本身同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之间具有双向建构的关系,其自主性是相对的。 从历史上看,知识社会学经历了从社会实在论范式到社会建构论范式的转换。这种转换的动因是知识社会学在社会实在论范式下不能很好地贯彻反身性的分析原则。而知识社会学中范式转换的实质,是学科知识各维度之间由不一致向一致的演进。总之,知识社会学所具有的这样一种特殊的学科合理性模式,使该学科在认知层面上以理论整合与范式转换作为理解其发展演进模式的核心线索。而在形态方面,知识社会学在其发展过程中,隐传统成为其思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呈现出显传统和隐传统并存、相互交织的状态;同时,知识社会学并非独立于社会,而是同整个社会文化情境呈现出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 学科研究 逻辑—社会整合体 社会实在论 社会建构论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3
- 第一章 引言13-38
- 第一节 选题缘起13-16
- 第二节 文献基础16-35
- 1.2.1 英文文献16-30
- 1.2.2 中文文献30-35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章节安排35-38
- 第二章 学科研究与知识社会学研究方法论38-78
- 第一节 实证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学科研究42-55
- 2.1.1 学科作为社会体制:默顿主义42-44
- 2.1.2 学科作为非正式交流关系:克兰与“无形学院”44-47
- 2.1.3 实证主义学科研究纲领的形成47-55
- 第二节 库恩与建构主义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学科研究55-65
- 2.2.1 范式、常规科学与科学革命:库恩的贡献55-62
- 2.2.2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学科研究62-65
- 第三节 当代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学科研究65-78
- 2.3.1 作为场域的学科:布迪厄的学科研究66-70
- 2.3.2 作为组织形态的学科:惠特利的学科研究70-73
- 2.3.3 从学科到后学科73-78
- 第三章 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整合与范式转换78-115
- 第一节 知识社会学学科的特殊性78-82
- 第二节 合理性、合法性与学科82-92
- 3.2.1 对已有学科研究框架是否适用于知识社会学的评估82-87
- 3.2.2 作为“逻辑—社会整合体”的学科87-92
- 第三节 隐传统:知识社会学的边界勘定与理论整合92-102
- 3.3.1 知识—社会理论中的知识社会学96-97
- 3.3.2 社会学(以及科学)知识论中的知识社会学97-99
- 3.3.3 知识社会学的经验维度99-100
- 3.3.4 诸维度间的整合100-102
- 第四节 知识社会学的范式转换102-115
- 3.4.1 知识社会学历史上的两大“范式”102-110
- 3.4.2 知识社会学学科的范式转换与逻辑演进110-115
- 第四章 知识社会学的形态变迁:以美国传统为例115-154
- 第一节 知识社会学的形态转换与美国知识社会学传统115-118
- 第二节 基于社会实在论的知识社会学范式118-134
- 4.2.1 对欧洲知识社会学的早期思考118-127
- 4.2.2 实证主义研究纲领的确立127-131
- 4.2.3 经验研究中的知识社会学131-134
- 第三节 社会实在论范式的衰微134-138
- 4.3.1 “社会”变了:从米德到舒茨134-136
- 4.3.2 “知识”变了:后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知识观136-138
- 第四节 基于社会建构论的知识社会学范式138-154
- 4.4.1 本土传统的挖掘:实用主义与米德学说的知识社会学蕴含138-144
- 4.4.2 建构主义知识社会学研究纲领的确立144-147
- 4.4.3 真理的社会建构147-151
- 4.4.4 知识社会学与当代社会:反身性的视角151-154
- 第五章 结论:在学科研究视域中审视知识社会学154-158
- 第一节 学科作为“逻辑—社会整合体”154-155
- 第二节 知识社会学的演进逻辑155-156
- 5.2.1 认知层面:理论整合与范式转换155-156
- 5.2.2 形态层面:显隐交织与反身性建构156
- 第三节 结语156-158
- 参考文献158-166
- 致谢166-168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国勋;社会学与社会建构论[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2 郑丹;;默顿一般社会学理论与其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关系[J];科学文化评论;2007年01期
3 赵万里;赵超;;生成图式与反思理性 解析布迪厄的知识社会学理论[J];社会;2012年02期
4 谢立中;;后社会学:探索与反思[J];社会学研究;2012年01期
5 赵万里;徐敬怡;;符号互动论视野下的科学社会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06期
6 刘文旋;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社会学概要[J];哲学动态;2002年01期
7 R.舒斯特曼;李军学;;实用主义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十条原则[J];世界哲学;2011年06期
8 胡辉华;论知识社会学的困境[J];哲学研究;2005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学科研究视域中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整合与范式转换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6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5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