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基于金字塔理论的职业紧张量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1 08:45
【摘要】:在1993年,根据世界劳工组织的研究,联合国在其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充满紧张的世界。”瑞典的一个著名学者Theorell也指出:“职业紧张或工作压力正在全球流行。”职业紧张是指在职业条件下,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当个体不能满足环境的要求时导致的个体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表现。在传统的职业有害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过大等原因引起的职业紧张,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受职业紧张的作用,从业人员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若影响职业紧张的因素长期、持续地存在,那么这种情况可能会致使从业人员产生明显的或(和)永久的效应,如工作满意感降低、工作缺勤率上升,并有可能诱发神经衰弱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患等。职业紧张不仅会造成从业人员的心理障碍,导致各种身心疾病,而且由此引起的从业人员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情绪异常等不良心理、生理状态会使其产生不安全行为,从而为生产事故埋下隐患。众所周知,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是生产安全中两项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工作,新世纪的职业安全工作的范围将会大大超出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安全的范围,朝着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并重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家对职业健康的日益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侧重点也由关注职业安全为主向职业安全与职业健康两者并重的方向发生转变,同时,职业紧张已经逐步成为影响职业健康的突出因素。此种形势下,在生产安全领域开展对影响职业紧张的因素、产生机理、危害以及预防职业紧张对策的探究,对于保护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促进我国的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紧张影响因素、产生机理及职业紧张理论模型等的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职业紧张量表,并对其进行了信度、效度的检验。同时,结合职业紧张的产生机理,本文提出了运用改进的BP算法对个体职业紧张进行评价的方法,并运用实例进行了验证,最后提出了职业紧张的干预措施。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沿着影响职业紧张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条主线,按照个体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因素的分类方法开展了职业紧张影响因素的研究,并从职业紧张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职业紧张产生的机理——心理、生理联合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紧张的“金字塔”系统理论模型,认为职业紧张是一个由个体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因素等组成的相互作用、动态的、持续发展的系统。通过研究,本文在“金字塔”系统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职业紧张调查问卷,即职业紧张量表,并以呼吸类劳动防护用品制造业中的从业人员为测试对象进行了问卷的初测,然后对该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的检验,最终形成了职业紧张的正式问卷。为能有效地评价个体职业紧张的程度,本文基于职业紧张产生的机理,提出了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个体职业紧张进行评价的方法,并编写了BP算法的程序。然后利用职业紧张的正式问卷,再次在呼吸类劳动防护用品制造业的从业人员中开展问卷调查,并运用改进的BP算法对部分个体的职业紧张程度进行了验证,验证证明,改进的BP算法能有效地评价个体的职业紧张程度。最后,针对影响职业紧张的各种因素,本文从个体、职业及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职业紧张的干预措施,并进行了实例验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31
【图文】:

安全生产,阶段发展,理论模型,阶段性发展


第 1 章 绪论1.1 研究目的和意义安全生产的发展阶段理论[1]认为: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安全生产的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即阶段性发展规律,如图 1.1 所示。这种阶段性发展规律表现为:在社会经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再由工业经济发展到信息化经济的过程中,安全生产在经历了事故的死亡人数由低到高再逐步下降的过程后,最终必然进入事故死亡人数很少、安全生产状况平稳的第 V 阶段。

示意图,模式,示意图,动机


图1.2 JDC模式示意图Fig.1.2 The diagram of the JDC model论包含了较为广泛的、全面的职业紧张影自己在工作中角色的定位)以及环境、社紧张的各种理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业紧张的依据,如世界劳工组织、美国国署等机构,都以此理论为依据定义与评估协调理论(Person-Environment Fit Theoryan、French等[32]人提出了该理论,认为职知其主观能力和环境要求之间的不平衡所体的需要或动机与环境能否满足这些需求求之间的平衡,称为“要求-能力协调”,是个体的需要或动机与环境的满足程度之间

示意图,模式,示意图,职业紧张


付出—回报失衡模式(effort-reward imbalance model, ERI)国学者Siegrist等[33]人正式提出此理论。该理论以较宏观的职业社会求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平衡是个体普遍的愿望,当个体为工作付出了获得的回报少于个体的预期时,个体就会产生职业紧张。个体的工,即内在投入和外在付出。其中,内在投入是指个体为实现工作职所做出的努力,外在付出则是指工作的职责及要求。个体为工作所成工作所获得的回报之间是否相当是该理论的着眼点。当个体处于时,个体就不会产生职业紧张。反之,当个体的付出过高,而获得体就会处于紧张状态。ERI模式运作如图1.3所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学武;;职业紧张研究综述[J];昌吉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曹雁翎;;组织氛围、组织变革以及两者关系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3 余善法;国外职业紧张测试工具简介[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7年02期

4 余善法;工作紧张因素与健康的关系[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7年04期

5 王生;工效学研究与劳动者保护[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0年02期

6 姚三巧,范雪云,白玉萍,曲银娥,徐阳,金玉兰,卢遥;职业紧张对巡警和刑警心理健康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1年03期

7 余善法,谷桂珍,闫艳;性别对职业紧张测试结果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1年06期

8 杨惠芳,王绵珍,王治明,兰亚佳;化工与建筑工人工作能力及职业紧张水平的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4年01期

9 刘宝英,杨华,任南,陈晋,郭志伟;职业紧张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年01期

10 何丽华;廖小燕;何作顺;王生;叶康平;石红梅;;噪声与高血压关系的Meta-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2764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764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2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