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对一国之兴衰具有重大影响,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思想文化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面对这种状况,务必要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人才成长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以及党和国家政策为依据,以高校创新人才为研究对象,在揭示“中国梦”理论和创新人才成长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通过典型高校案例研究,设计问卷调查和著名科学家的成长轨迹分析,客观把握当前高校创新人才“中国梦”教育的现状、经验和问题,分析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内容,提出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路径,以期为高校“中国梦”教育开展提供理论参照和指导,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较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构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明确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本文基于导师课题和对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长期关注而确定选题,认为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是可以丰富创新人才成长的理论研究内容,二是可以揭示“中国梦”理论与创新人才成长理论的内在关联;就现实意义而言,一是可以为增强高校创新人才“中国梦”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参考,二是为高校创新人才成长教育注入重要时代内容,三是有利于保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本文论述了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理论基础。在全面梳理国内外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研究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国以来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中国梦”思想以及创新人才观为主要理论依据,系统探究在“中国梦”教育和创新人才成长理论上两者的深层契合点。阐述“中国梦”教育与高校创新人才成长教育内容的包容性,“中国梦”践行与当代高校创新人才成长过程的同步性,“中国梦”实现与高校创新人才成长任务使命的一致性。本文论述了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必要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批创新人才的贡献,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中国梦”的引领。论述高校创新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高校创新人才的贡献,当代高校创新人才成长过程与“中国梦”实现同步,高校创新人才是“中国梦”实现的领军力量。分析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主要作用:用“中国梦”引导高校创新人才确立坚定理念,用“中国梦”促进创新人才牢固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励创新人才勇担历史重任,用“中国梦”指导创新人才明确奋斗目标。阐明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价值:为维护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工作提供新视角,为集聚高校创新人才攻坚克难提供新坐标,为推动中国早日建成创新型国家注入新动能。本文对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对典型高校创新人才“中国梦”教育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对四位著名科学家的成长轨迹深入剖析,同时对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总结高校创新人才“中国梦”教育的实践经验,分析“中国梦”对科学大师成长的引领作用,了解目前高校在“中国梦”教育开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探索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路径。本文研究了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主要内容,这部分是本文的核心。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正确解读,准确把握“中国梦”科学内涵:正确认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要求;正确认识“中国梦”与中国道路的关系;正确认识“中国梦”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关系;二是情理交融,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以情感人,激发高校创新人才爱国主义情感;以理服人,在“事实穿透”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揭示”;情理交融,及时回应高校创新人才成长中的困惑;三是锤炼意志,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矢志艰苦奋斗:学习中国精神,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了解中国道路,在投身基层实践中获取真知,矢志艰苦奋斗,为成为中国力量磨砺意志品质;四是坚定信念,使“中国梦”成为高校创新人才的精神支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思想观念,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引领高校创新人才精神需要,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政治认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高校创新人才道德品质;五是知行结合,自觉将高校创新人才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个人与国家的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自信与实干的统一。最后本文探索了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实现路径。这部分是本文的创新点。实现路径分为基本路径和路径创新。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基本路径包括:明晰寻梦方向,引领高校创新人才健康成长;激发追梦勇气,引领高校创新人才立志成人;增强圆梦意识,引领高校创新人才奋发成才。以中国梦引领高校创新人才成长的创新路径包括:内容层面的创新路径,方法层面的创新路径,载体层面的创新路径。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64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林崇德;胡卫平;;创造性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杨河;;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路淑英;;中国梦的哲学底蕴[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5 周希贤;;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创新人才培养的理性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年10期
6 周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骆郁廷;试论当代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王洪秋;;树立“需要”思想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27期
9 周琴;;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年33期
10 吴松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文献综述及理论阐释[J];现代教育管理;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熊若愚;[N];学习时报;2013年
2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石仲泉;[N];北京日报;2013年
3 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 张朋智;[N];光明日报;2013年
4 黑龙江省委党校 祝福恩 谢璐妍;[N];光明日报;2013年
5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颜晓峰;[N];光明日报;2013年
6 西南大学 邱德胜 王玉鹏;[N];光明日报;2013年
7 哈萨克斯坦国际商学院教授 瓦里汗·图列绍夫 采访整理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黄文帝;[N];人民日报;2013年
8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 沈壮海 佟斐;[N];人民日报;2013年
9 中国工程院院士 翁史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国旗;拔尖创新人才核心价值观塑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2 包瑜;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
2810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81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