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已十余年,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经常听到诸如“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存在‘两张皮’现象”、“考试成为课程教学的‘指挥棒’,教学变教考,基于标准的课程教学体现在哪儿?”等质疑。这些质疑共同反映出深化推进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当前课程标准、课堂教学与课程评价三者之间是否协调一致?在教学实践中要回答三者之间“实然”与“应然”的关系,则需要基于课程运行事实的系统分析与专业判断。“课程一致性”(curriculum alignment)正是基于课程评价的这一专业化诉求,是运用规范、系统的分析方法研究课程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匹配或协调一致程度。课程一致性研究能够为检视课程改革的实施程度提供专业判断,其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我国修订课程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推进化学课程教学和评价改革的深化具有启示作用。本研究基于课程整体的分析视角,对江苏省和江西省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化学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等多项课程组成要素进行一致性分析。通过对国外课程一致性研究方法的本土化改造,并结合化学的学科特征构建了知识内容、一般认知水平和化学实验能力三个分析维度及其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复合研究方法,在四项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的结构模型。在实践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析影响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的影响因素,提出改进课程一致性的建议和对我国课程一致性研究本土化路径的思考。论文的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是提出问题、概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第二章主要对国内外课程一致性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第三章是基于批判思维视角对国外最具代表性的三种课程一致性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反思我国当前课程一致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的第四、五、六章从课程组成要素、分析指标、方法体系三个层面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分析的研究方法。第七章以江苏省和江西省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实施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与课标的一致性、化学高考与课标的一致性、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课标的一致性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考试的一致性等四项实践研究,得出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特征的总体结论。第八章在实践研究基础上将研究设计框架归纳形成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结构模型。分析影响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针对高中化学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探讨我国课程一致性研究本土化的路径。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对国外多项有代表性课程一致性研究范式的比较分析表明,由于各自分析指标界定的不同,以及各自适用范围的差异,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课程一致性研究范式;(2)我国当前课程一致性研究存在潜在假设不明、性质定位不清以及研究定义域模糊等问题;(3)从实践研究结果来看,高中化学课程整体上不具有一致性,相对而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学业考试具有较好的协调一致性,而两者与课程标准的之间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的一致性。这表明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依然持续的影响着课堂教学,而现行课程标准并未充分发挥在课堂教学和学业评价中的指导作用。课程各组成要素之间在知识内容、一般认知水平和实验能力水平三个维度的一致性特征各不相同;(4)实践研究表明影响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的主要因素是: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表述模糊、功能单一,教师难于理解和执行;化学课程评价主要以单一的纸笔测试代替;教师存在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势等;(5)通过本项研究,发现我国课程一致性研究要真正实现本土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实现本土化需要立足我国的课程文化背景,开拓“教-学-评”整体一致的研究视域;批判的借鉴国外研究范式,开发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分析框架;以实证研究为依据,构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融合的方法体系等。
【关键词】:课程一致性 高中化学课程 本土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33.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问题提出12-13
- 1.2 研究目的13
- 1.3 研究内容13-14
- 1.4 研究意义14-15
- 1.5 研究创新点15-16
- 1.6 论文框架16-17
- 第2章 文献综述17-40
- 2.1 课程一致性的内涵17-22
- 2.1.1 一致性17
- 2.1.2 课程17-20
- 2.1.3 课程一致性20-22
- 2.2 课程一致性研究的产生背景22-24
- 2.2.1 判断学业考试与教学目标的匹配性22-23
- 2.2.2 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的推动23
- 2.2.3 在教学实践中的内涵拓展23-24
- 2.3 课程一致性研究的主要范式24-36
- 2.3.1 教育目标分类学25-30
- 2.3.2 一致性研究范式30-34
- 2.3.3 国际大型学业测评的框架34-36
- 2.4 国内外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现状36-38
- 2.4.1 国外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现状36-37
- 2.4.2 国内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现状37-38
- 2.5 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的方向38-40
- 2.5.1 对当前课程一致性研究范式的本土化改造38
- 2.5.2 对化学课程系统的整体一致性关照38-39
- 2.5.3 开发基于化学学科特性的课程一致性研究工具39-40
- 第3章 课程一致性研究方法论40-54
- 3.1 一致性研究方法的元分析框架40-43
- 3.1.1 Hauenstein的分类学方法评价五原则40
- 3.1.2 Bhola基于复杂性程度的课程一致性研究方法评价框架40-41
- 3.1.3 Davis对一致性研究范式的评价框架41-43
- 3.2 三项外域课程一致性研究范式的比较与分析43-47
- 3.2.1 框架及其评价指标设置分析43-44
- 3.2.2 分析程序和操作步骤分析44-45
- 3.2.3 一致性研究范式在实践应用中的比较研究45-46
- 3.2.4 三项研究范式的优势及其局限性46-47
- 3.3 一致性研究的课程实施取向47-49
- 3.3.1 课程忠实取向47-48
- 3.3.2 课程创生取向48
- 3.3.3 相互适应取向48-49
- 3.3.4 基于我国课程实际的课程实施取向49
- 3.4 我国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的问题反思49-51
- 3.4.1 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的定义域49-50
- 3.4.2 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关涉的课标适切性50-51
- 3.4.3 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的性质定位51
- 3.5 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本土化的思考51-54
- 3.5.1 重视“改革的课程”与“教学的文化”之间的适切性51-52
- 3.5.2 借鉴国外研究范式应该“批判的汲取”52
- 3.5.3 要基于化学学科特征开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52-54
- 第4章 实践研究设计54-66
- 4.1 实践研究的基本框架54-55
- 4.1.1 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的课程组成要素54
- 4.1.2 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的分析指标54
- 4.1.3 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的方法体系54-55
- 4.2 课程的研究内容55-57
- 4.2.1 化学课程的要素解构:“课程-教学-评价”三位一体55-56
- 4.2.2 预期课程:以高中化学标准为例56
- 4.2.3 实施课程:以化学课堂教学为例56
- 4.2.4 获得课程:以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为例56-57
- 4.3 研究样本57-62
- 4.3.1 全国高中化学课程标准57-58
- 4.3.2 江苏省和江西省2011-2014年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试题58-59
- 4.3.3 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区县的中学59-60
- 4.3.4 专家型、熟手型和新手型高中化学教师60-62
- 4.4 一致性系数的计算62-63
- 4.5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63-66
- 4.5.1 研究的效度检验63-65
- 4.5.2 研究的信度检验65-66
- 第5章 实践研究的分析框架及评价指标66-74
- 5.1 知识内容维度:高中化学课程的内容主题66-68
- 5.1.1 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主题66-67
- 5.1.2 化学实验主题67-68
- 5.2 一般认知水平维度:由低到高四水平68-71
- 5.2.1 结合中学生的认知能力特点进行设置68-69
- 5.2.2 综合分析现有的一致性认知水平分类方法69
- 5.2.3 借鉴理科课程标准的认知水平分类方法69-70
- 5.2.4 本研究的一般认知水平设置70-71
- 5.3 化学学科能力维度:以化学实验能力为例71-74
- 5.3.1 化学学科能力的组成要素71-72
- 5.3.2 化学实验能力的界定72-74
- 第6章 实践研究的方法体系74-90
- 6.1 对国外一致性分析方法的本土化改进74-76
- 6.1.1 一般认知水平定量分析的二维矩阵74-75
- 6.1.2 化学实验能力定量分析的二维矩阵75-76
- 6.2 教学实践的调查问卷设计76-83
- 6.2.1 国外理科课程实施的分析框架76-78
- 6.2.2 国内外化学课程实施的分析框架78-80
- 6.2.3 Porter的科学教师教学实践调查分析框架80-81
- 6.2.4 本研究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调查分析框架81-83
- 6.3 个案访谈83
- 6.4 教学内容的教师自我报告法83-86
- 6.4.1 Porter的教学内容教师自我报告84-85
- 6.4.2 本研究对教师自我报告法的本土化改造85-86
- 6.5 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法86-90
- 6.5.1 国外有代表性的三项课堂行为编码体系86-88
- 6.5.2 本研究对课堂教学行为编码方法的本土化改进88-90
- 第7章 化学课程一致性分析90-134
- 7.1 研究1 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90-100
- 7.1.1 总体的一致性90-94
- 7.1.2 知识内容的一致性94-96
- 7.1.3 一般认知水平的一致性96-97
- 7.1.4 化学实验能力的一致性97-100
- 7.2 研究2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100-113
- 7.2.1 总体的一致性100-104
- 7.2.2 知识内容的一致性104-107
- 7.2.3 一般认知水平的一致性107-109
- 7.2.4 化学实验能力的一致性109-113
- 7.3 研究3 化学课堂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113-124
- 7.3.1 总体的一致性113-116
- 7.3.2 知识内容的一致性116-120
- 7.3.3 一般认知水平的一致性120-121
- 7.3.4 实验教学的一致性121-124
- 7.4 研究4 化学课堂教学与考试试题的一致性124-131
- 7.4.1 总体的一致性124-126
- 7.4.2 知识内容的一致性126-129
- 7.4.3 一般认知水平的一致性129-130
- 7.4.4 实验教学的一致性130-131
- 7.5 一致性分析的结论131-134
- 7.5.1 高中化学课程总体上不具备一致性131-132
- 7.5.2 化学课程的知识内容分布一致性特征132
- 7.5.3 化学课程的一般认知水平一致性特征132-133
- 7.5.4 化学课程的实验能力水平一致性特征133-134
- 第8章 结论与思考134-144
- 8.1 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结构模型134-136
- 8.2 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的影响因素136-138
- 8.2.1 课程标准表述模糊、功能单一136-137
- 8.2.2 以纸笔测试代替课程评价137
- 8.2.3 教学的思维定势137-138
- 8.3 研究建议138-140
- 8.3.1 深入研究和修订化学课程标准138-139
- 8.3.2 化学考试改革需要引入多元评价机制139
- 8.3.3 化学教师教育中应该包含课程一致性理念139-140
- 8.4 课程一致性研究本土化的展望140-143
- 8.4.1 开拓“教-学-评”整体一致的研究视域140-141
- 8.4.2 开发针对不同学科、层次的分析框架141-142
- 8.4.3 构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融合的方法体系142-143
- 8.5 研究反思143-144
- 8.5.1 质性研究对量化研究的影响143
- 8.5.2 课程标准在课程一致性研究中的参照作用143-144
- 附录144-178
- 附录1 2011-20114年江苏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数据表144-147
- 附录2 2011-20114年江西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试卷数据表147-150
- 附录3 2011-20114年江苏省高考试卷数据比率表150-153
- 附录4 2011-20114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Ⅰ卷化学卷数据表153-156
- 附录5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调查问卷156-161
- 附录6 高一化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自我报告问卷(必修1、2)161-165
- 附录7 高二化学课堂教学内容教师自我报告问卷(选修4、5)165-169
- 附录8 高中化学教师访谈记录选编169-172
- 附录9 高中化学课堂录像编码选编172-178
- 参考文献178-185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185-186
- 致谢186-1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诺曼·韦伯;张雨强;;判断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若干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12期
2 李广洲,任红艳,余嘉元;高中学生化学概念掌握和问题表征程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化学教育;2001年04期
3 王磊;黄琼;刘东方;;中考命题与化学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基于九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概念原理知识的比较[J];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03期
4 刘德汞;李广洲;;“分类教学”: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16期
5 林长春,彭蜀晋;中外理科实验教学比较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02期
6 杨启亮;制约课程评价改革的几个因素[J];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12期
7 张红霞;科学素养教育的意义及本土化诠释[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8 谢翌;马云鹏;;关于课程实施几个问题的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04期
9 杨玉琴;王祖浩;张新宇;;美国课程一致性研究的演进与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10 任红艳;李广洲;;理科问题解决中的多重表征模型及其教学价值[J];教育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献华;基于化学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前树;基于化学素养的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雷;学业评价和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模式与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一致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81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