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教育语义图示的模型构建与应用验证

发布时间:2020-09-24 06:00
   在数字化阅读领域,从“读屏时代”进入“读图时代”反映了人们对知识获取方式的新诉求,人们已经不再简单满足于技术层面的可获取性,也更加注重其所带来的内容质量上的变革。在数字化学习领域,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手段。在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和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中,所出现的矛盾则反映在:媒体技术的日益丰富与现实应用间如何融合问题,研究需要使其从一个技术关注范畴聚焦于具体的实践情境中,使其载体化、情境化、实用化、适用化。新媒体是一套思维、方法、工具的有机结合,以新技术新媒体支持下的内容设计来突破知识表征的单一性、超越思维局限性是达成其深度学习的重要方面。教育语义图示的研究正是缘起于电子课本的研究基础,回应当前教育领域对电子课本研究和应用的期待,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的电子课本,是课本研究领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寻求这一解决方案之时,教育语义图示是在电子课本媒体新特性和资源新需求的探索之中得到启发而产生的:教育语义图示既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同时又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命题得以形成。顺应各种数字化学习媒体的发展趋势和电子课本现实应用需求,基于对教育知识可视化、图示技术和学习新媒体的考察和研究,界定一种新媒体“教育语义图示”,将其作为一种承载知识的学习资源、一种培养高阶思维的学习工具,以此作为促进学习者理解性学习、深度学习的支架。尤其是伴随着电子课本的深化研究,将教育语义图示作为一种富有潜力的知识可视化方式与其相整合,使两者更好地促进教与学。教育语义图示是指教育领域内用以承载知识/信息的新一代图示媒介,它指将教与学中抽象的知识/信息(如概念、原理、关系等)通过带有语义规则的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化元素予以表征。它能够促进人们对知识形成整体而又形象的认识和理解,也因而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获取、内化、转化、交流、应用等。教育语义图示具有知识结构化特性、设计对象化特性、内容封装化特性、图示逻辑化特性。整个研究所遵循的流程是“概念论证-整合分析-模型构建-技术验证-应用试验”这样的五个阶段,研究主要围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展开:其一,对教育语义图示所关联的图示媒体领域、知识可视化领域和电子课本发展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教育语义图示这一概念进行解构和论证,阐明了教育语义图示的必要性,对多维视角下的教育语义图示理解进行阐述。该部分解决了教育语义图示在研究基础、理论概念两个方面的问题,是本研究的基点所在。其二,在概念形成的基础上,从环境、结构、功用对教育语义图示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首先对教育语义图示所处的新媒体环境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工作场中的教育语义图示从外显图示结构和内在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构建了教育语义图示的功能结构和作用机制。该部分解决了教育语义图示在载体、内容和情境层面的语义要素问题以及学习新媒体如何发挥其功能的工作机制问题。其三,教育语义图示作为一种知识可视化的新媒体,其处于工作场中内容资源空间这一层面。以面向对象的思想对教育语义图示进行阐释和建模,从教育资源的对象化维度提出了教育语义图示的概念层次和资源描述形式;从实现模式维度提出了教育语义图示的构件层次模型,并从结构模型、交互模型和功能模型对教育语义图示进行对象化建模,并提供了以对象化形式构建知识的形式化描述。该部分解决了资源层面语义图示的模型问题,以解决其在数字化学习平台中的定位和整合;以及解决了在知识可视化层面,以开放、重用机制构建知识的问题。其四,以电子课本作为教育语义图示的工作场,提出了教育语义图示与电子课本的整合机制,并对其进行了技术验证和多维应用验证。在技术验证维度,以教育语义图示的实现框架验证了技术上的可行性。在应用验证层面,从教师视角出发,从工具化的维度验证了教育语义图示在电子课本环境中的实用性和可用性;从学生视角出发,以资源使用的维度,通过不同应用情境下学生的试用体验,来验证教育语义图示此类资源在实际教学环境下的可用性和可接受度。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G434
【部分图文】:

可视化技术,领域分析,教育领域,可视化


图1-4可视化的领域分析逡逑当教育领域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知识可视化必将会发生新的突破,主要可以逡逑表现为:(1)融合各种可视化技术,将其工具化以满足教育中的多样化需求,譬如逡逑将科学可视化应用于科学教学中,将数据可视化应用于统计分析中,如此等等;(2)逡逑可工的选范越越,可,思

学习文化,三层结构


育理念、认知心理等领域的研究统一体,融合了计的思想,是技术文化、学习文化、社会境脉行为方式层、理念价值层构成了学习文化的三进学习理念的技术工具、施加于工具的实践模具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历史,也提供了传承文化具和依靠其构建的环境组成了媒体、形式和世于远古时期的图符,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由此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图示表达方式,每一时内涵,同时也用以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与人、图示是在教育领域中,社会境脉、技术文化、文化传承性,同时又带有文化发展性的一种教

框架图,教育知识,资产,框架


用与浸润下既具有文化传承性,同时又带有文化发展性的一种教学新媒体。逡逑品符?逡逑图1-6学习文化的三层结构121逡逑2.设计观下的教育语义图示逡逑祝智庭教授在其报告“重构教育技术研宄框架”中提出了教育技术研宄的新框架,逡逑将其界定为三类主体(专家、教师、学生)、三类过程(三类主体为导向的过程)、逡逑四类制品(标的制品、反馈制品、反身制品、境遇制品)122’对于教育技术专家主逡逑体,是一个它用设计的过程,对于教师主体,是一个兼有用与设计和用与设计的过逡逑程,对于学习者主体,则是一个在内设计的过程。“技术过程的核心活动是设计,逡逑119祝智庭,顾小清.教师发展一大型教师培训项目文化建设: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案例教育发展研究,逡逑2006(8):邋12-17.逡逑120邋[美]戴维.H'乔纳森(编),郑太年,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逡逑121祝智庭,顾小清.教师发展一大型教师培训项目文化建设:英特尔未来教育的案例m.教育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丽珍;;我国知识可视化研究的内容分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年03期

2 唐从兄;;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4年16期

3 赵国庆,黄荣怀,陆志坚;知识可视化的理论与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4 邱杨;高荣国;;以知识可视化表征改善学习内容的呈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5 赵慧臣;;知识可视化的视觉表征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1期

6 赵慧臣;;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分析框架[J];开放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7 周光宇;钟达;;数字化校园中知识可视化在线平台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年06期

8 赵慧臣;;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内容构建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1年09期

9 刘超;;近十年国外知识可视化研究发展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09期

10 赵慧臣;;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的设计方法[J];开放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则渊;;试论科学学的知识可视化转向[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哲;教育语义图示的模型构建与应用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达;知识可视化及其教学应用[D];西南大学;2010年

2 柳建勇;知识可视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左芸;知识可视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3年

4 张伟利;知识可视化视觉表征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5 邱婷;知识可视化作为学习工具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段维清;知识可视化方法的教学应用之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李艳;网络教学中知识点网络的个性化呈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天凤;知识可视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罗冬华;知识可视化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闽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杨俊珂;知识可视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5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825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2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