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福利、救济与投资
发布时间:2020-09-30 20:21
自上世纪70年代出现以来,老年教育(老年大学)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规模化、组织化和大众化的形态。为什么老年人会普遍选择接受教育,社会又为何如此安排,老年人因此获得的收益是什么和是多少,社会获得的收益是什么和是多少,资源配置方式是否是最优,迄今为止还没有文献专门回答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解决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老龄化社会的寿命延长和老年教育的多元化为切入点,开展理论与实证分析,探究老年人的教育行为之谜。由里及表的内在逻辑依次为: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命题——寿命延长对老年人就业和教育行为的影响——教育培养的能力对教育回报多样性的影响——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发展条件分析——资源配置的国际借鉴——结论及政策建议。在老龄化社会,人们的寿命得到普遍延长,而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教育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具有多种功能,涉及教育的消费、福利和投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命题是:老年教育首先是老年人的福利通道,教育本身及其培养的能力可以在多方面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会也会选择以最节约的方式提供;其次,老年教育是提供给老年弱势群体的救济通道,即所谓“授之以渔”;最后,随着老龄化的深化和普遍的寿命延长,老年人就业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使得老年教育成为老年人提高就业能力的一种手段。老年教育行为是老年人理性选择的结果。寿命的普遍延长,改变了老年人的许多行为,进而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老年教育即是人们的这种行为改变之一。以老年人为决策主体,基于寿命延长的最优规划表明,寿命延长将导致老年人工作时间的增加和教育时间的增加,增加的教育对增加工作时间具有促进作用。基于CHARLS数据的就业概率分析证实,成人后增加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显著提高老年人和准老年人的就业概率。由于寿命延长增加了消费支出和闲暇的机会成本,为了平衡预算,老年人必须增加工作时间和教育时间以增加收入,增加的教育时间(人力资本)不仅提高了单位时问的劳动产出,也提高老年人的就业概率和就业机会。这一结果证实,人口的老化以及寿命的进一步延长,老年就业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使得教育和培训成为老年人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弱势老年群体,是非常重要的能力救济手段。然而,就目前而言,更多的老年人参加教育活动并非是为了获得工作和收入,这部分老年人又从参加教育活动获得了怎样的收益,国内外还没有文献给予定量说明。作为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老年教育也具有教育获得各种回报的一般机制,为此必须从源头去寻找原因,探究教育学和经济学之间更深层次的内在联系。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教育回报具有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培养和提高了人的多种能力,能力是教育及其回报之间的一个重要中间变量。更深入的分析表明,以人力资本解释教育回报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人力资本只是教育所培养的能力在生产领域的资本化形式,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获得收益,未被资本化的能力还可以作用于其他很多领域,因而教育还可以产生其他许多非经济的、非货币的回报。教育提高的能力有多种,根据其所发生作用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认知能力、生活能力、生产能力、社会化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未能资本化的能力不像资本那样获得货币形态的投资收益,而是通过能力活动模型获得各种收益。能力通过能力结构单元对各种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作用,而能力结构单元是基本能力的组合以及分工协作。一个典型活动必须依靠能力结构单元的协同工作才能得以成功完成,收益才能产生。能力结构单元具有自我修正、提高和创新功能,而能力可以学习、传播和自生长,进而产生外部性。所以,更现实的结果是,老年教育显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而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在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理论里,生活质量或福利水平用已完成的活动(功能),和/或可以完成的活动(能力)来表达。老年教育本身不仅是一种基本功能(活动),而且可以提高老年人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老年教育虽然所培养的就业能力有所减弱,但培养的许多其他能力不仅并未减弱,甚至得到了加强。因此,老年教育通过扩展老年人的功能(活动)空间和能力空间,进而提高了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在发展森的能力方法理论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老年教育带来的福利增加可以表达为公式:以老年人社会参与为例,使用CHARLS (2011)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老年教育每增加一个单位,老年人社会活动将提高2.4-3.2个单位,也就是说从平均意义上而言,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活动可以扩展2—3种新的活动或者引起某种活动的持续增加。经常参加社会活动是高生活质量的体现,很显然,老年教育可以显著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而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喜欢参加老年教育活动。老年教育发展受到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条件的限制,在中国有进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人均GDP10000美元是老年教育可以起步的标志性条件之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老年教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2011年中国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中国发展老年教育的物质基础较为薄弱。随着老龄化的日益深化,未来三四十年中国参加老年大学的老年人数将有2—7倍的增加。供给不足和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使得当前的老年教育资源难以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老年教育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多种制度因素的影响,如户籍、社会保障、退休制度等。各国老年教育资源组织模式的比较为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共享高等院校、政府集权、社区服务、自治自助、非营利企业等。本研究具有的重要政策含义有:一是能力救济。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是缓解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的重要措施,但老年人个体特征差别明显,延长工作年限的制度设计还应充分考虑弱势群体的就业需求,并为他们提供能力救济,使真正愿意工作的老年人获得就业;二是注重教育的能力培养,包括老年教育。对于教育质量的评价不能仅看投入多少资金,而是看培养怎样的能力和多少的能力,这样的教育才是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对于老年教育而言,应增加对于老年人认知能力、生活能力、生产能力、社会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通过扩展功能空间和能力空间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三是增加老年教育的供给。政府在增加公共支出的同时,应改变单一的政府集权管理模式,通过政策指导和资助,引导非营利企业、民间组织、慈善机构以市场化的方式来提供教育服务。同时应依托社区兴办老年教育,赋予政府基层以更大的财政权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发现人力资本理论在解释教育回报多样性时具有局限性,首次提出典型活动、能力结构单元和能力树的概念。教育提高的能力通过能力结构单元完成各种活动,能力可以不断地生长,不断形成创新进而获得各种回报;其次,从老年人的决策主体地位出发,建立一个分析老年人选择行为的理论框架,发现老年教育行为的经济激励及其微观证据,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提出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三,对老年教育对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为发展老年教育找到理论和实证证据;其四,揭示老年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条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人均GDP10000美元是老年教育可以起步的标志性条件之一,第三产业的发展对老年教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一是教育培养的能力对于教育回报多样性的影响机制还缺乏实证研究,典型活动、能力结构单元和能力树的概念还需要充实和完善。二是对老年教育的全部回报进行测算。由于老年教育的许多回报很难用金钱来测量,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各种教育回报。进一步深入研究还需要创新方法,开拓思路。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G777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1.1.2 赋权增能的老年教育
1.1.3 世界各国的老年教育实践
1.1.4 经济学对老年教育的研究
1.1.5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1.2.1 研究的总体思路
1.2.2 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价值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本研究的价值
2 老年人和老年教育
2.1 老年人
2.1.1 老年人的涵义
2.1.2 老年人的划分
2.1.3 人口老龄化
2.1.4 老年人力资本
2.2 老年教育
2.2.1 老年教育的概念
2.2.3 教学组织与管理
2.3 发展老年教育的原则
2.3.1 权利原则
2.3.2 福利原则
2.3.3 终身教育原则
2.3.4 社会参与原则
2.3.5 自我完善原则
2.3.6 发展原则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2.4 各国老年教育发展的特点
2.4.1 中国
2.4.2 美国
2.4.3 法国
2.4.4 英国
2.4.5 日本
2.5 老年教育的特点及本研究命题
2.5.1 老年教育特点
2.5.2 本研究的基本命题
2.6 本章小结
3 寿命延长对老年就业和教育行为的影响
3.1 老年人力价值的实现
3.2 终身教育和老年资本
3.3 理论分析
3.3.1 已有的研究
3.3.2 理论模型
3.4 实证检验
3.4.1 计量模型的选择
3.4.2 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3.4.3 计量结果
3.5 本章结论及政策含义
4 教育的能力培养及其回报多样性
4.1 教育回报的定义和分类
4.2 教育回报的多样性
4.2.1 教育的经济回报
4.2.2 教育的社会回报
4.3 教育回报成因的已有解释
4.3.1 人力资本
4.3.2 社会化
4.3.3 认知能力
4.3.4 文凭效应——能力信号
4.3.5 社会地位
4.4 能力获得收益的机制
4.4.1 能力结构单元和典型活动
4.4.2 教育的影响
4.4.3 能力的修正、提高和创新
4.5 教育培养的能力及其回报
4.5.1 认知能力
4.5.2 生活能力
4.5.3 生产能力
4.5.4 社会化能力
4.5.5 创新能力
4.5.6 能力救济
4.5.7 能力的复制、传播和自生长
4.6 本章小结
5 老年教育对老年生活质量的影响
5.1 老年人的生活目标
5.1.1 生存
5.1.2 健康长寿
5.1.3 社会贡献
5.2 老年教育的多种功能
5.2.1 投资或救济
5.2.2 社会福利
5.2.3 消费
5.3 老年教育的能力培养
5.3.1 认知能力的提高
5.3.2 生活能力的提高
5.3.3 社会化能力的提高
5.3.4 能力救济和生产能力
5.4 老年教育对老年生活质量的改善
5.4.1 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
5.4.2 生活质量的测算
5.4.3 老年教育对老年功能空间的扩展
5.5 实证的检验:以老年社会参与为例
5.5.1 实证模型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5.5.2 实证的结果
5.6 本章结论及政策含义
6 老年教育的经济社会条件分析
6.1 社会经济评价方法
6.1.1 世界银行的收入分类法
6.1.2 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法
6.1.3 库兹涅茨等人的产业结构划分法
6.1.4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6.1.5 教育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
6.2 老年教育产生的历史条件
6.2.1 老年教育产生的时点
6.2.2 老年教育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
6.3 老年教育促进因素的形成
6.3.1 公共教育政策
6.3.2 社会保障的完善
6.3.3 寿命和健康余寿期的延长
6.3.4 家庭功能的变迁
6.3.5 知识价值的主导地位
6.3.6 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6.3.7 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6.4 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条件
6.4.1 社会经济条件
6.4.2 制度制约
6.4.3 需求预测
6.5 本章小结
7 老年教育资源组织模式的国际比较
7.1 老年教育资源的形式
7.1.1 渠道来源
7.1.2 性质分类
7.1.3 流量和存量
7.2 准公共产品性质
7.2.1 公益性
7.2.2 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3 老年教育的资源配置难题
7.3.1 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区别
7.3.2 市场失败
7.3.3 政府失效
7.4 老年教育资源组织模式的典型范式
7.4.1 共享高等院校模式——法国自由时间大学
7.4.2 政府集权模式——美国的老年中心
7.4.3 社区服务模式——美国社区学院
7.4.4 自治自助模式——英国的第三年龄大学
7.4.5 非营利的企业模式——美国老人寄宿所
7.5 典型范式的国际比较
7.5.1 典型范式的比较
7.5.2 比较的结论
7.5.3 对发展中国老年教育的借鉴
7.6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政策含义
8.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2831346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G777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1.1.2 赋权增能的老年教育
1.1.3 世界各国的老年教育实践
1.1.4 经济学对老年教育的研究
1.1.5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
1.2.1 研究的总体思路
1.2.2 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价值
1.4.1 可能的创新
1.4.2 本研究的价值
2 老年人和老年教育
2.1 老年人
2.1.1 老年人的涵义
2.1.2 老年人的划分
2.1.3 人口老龄化
2.1.4 老年人力资本
2.2 老年教育
2.2.1 老年教育的概念
2.2.3 教学组织与管理
2.3 发展老年教育的原则
2.3.1 权利原则
2.3.2 福利原则
2.3.3 终身教育原则
2.3.4 社会参与原则
2.3.5 自我完善原则
2.3.6 发展原则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2.4 各国老年教育发展的特点
2.4.1 中国
2.4.2 美国
2.4.3 法国
2.4.4 英国
2.4.5 日本
2.5 老年教育的特点及本研究命题
2.5.1 老年教育特点
2.5.2 本研究的基本命题
2.6 本章小结
3 寿命延长对老年就业和教育行为的影响
3.1 老年人力价值的实现
3.2 终身教育和老年资本
3.3 理论分析
3.3.1 已有的研究
3.3.2 理论模型
3.4 实证检验
3.4.1 计量模型的选择
3.4.2 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3.4.3 计量结果
3.5 本章结论及政策含义
4 教育的能力培养及其回报多样性
4.1 教育回报的定义和分类
4.2 教育回报的多样性
4.2.1 教育的经济回报
4.2.2 教育的社会回报
4.3 教育回报成因的已有解释
4.3.1 人力资本
4.3.2 社会化
4.3.3 认知能力
4.3.4 文凭效应——能力信号
4.3.5 社会地位
4.4 能力获得收益的机制
4.4.1 能力结构单元和典型活动
4.4.2 教育的影响
4.4.3 能力的修正、提高和创新
4.5 教育培养的能力及其回报
4.5.1 认知能力
4.5.2 生活能力
4.5.3 生产能力
4.5.4 社会化能力
4.5.5 创新能力
4.5.6 能力救济
4.5.7 能力的复制、传播和自生长
4.6 本章小结
5 老年教育对老年生活质量的影响
5.1 老年人的生活目标
5.1.1 生存
5.1.2 健康长寿
5.1.3 社会贡献
5.2 老年教育的多种功能
5.2.1 投资或救济
5.2.2 社会福利
5.2.3 消费
5.3 老年教育的能力培养
5.3.1 认知能力的提高
5.3.2 生活能力的提高
5.3.3 社会化能力的提高
5.3.4 能力救济和生产能力
5.4 老年教育对老年生活质量的改善
5.4.1 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
5.4.2 生活质量的测算
5.4.3 老年教育对老年功能空间的扩展
5.5 实证的检验:以老年社会参与为例
5.5.1 实证模型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5.5.2 实证的结果
5.6 本章结论及政策含义
6 老年教育的经济社会条件分析
6.1 社会经济评价方法
6.1.1 世界银行的收入分类法
6.1.2 钱纳里等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法
6.1.3 库兹涅茨等人的产业结构划分法
6.1.4 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6.1.5 教育和经济发展阶段之间的关系
6.2 老年教育产生的历史条件
6.2.1 老年教育产生的时点
6.2.2 老年教育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
6.3 老年教育促进因素的形成
6.3.1 公共教育政策
6.3.2 社会保障的完善
6.3.3 寿命和健康余寿期的延长
6.3.4 家庭功能的变迁
6.3.5 知识价值的主导地位
6.3.6 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6.3.7 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6.4 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条件
6.4.1 社会经济条件
6.4.2 制度制约
6.4.3 需求预测
6.5 本章小结
7 老年教育资源组织模式的国际比较
7.1 老年教育资源的形式
7.1.1 渠道来源
7.1.2 性质分类
7.1.3 流量和存量
7.2 准公共产品性质
7.2.1 公益性
7.2.2 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3 老年教育的资源配置难题
7.3.1 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区别
7.3.2 市场失败
7.3.3 政府失效
7.4 老年教育资源组织模式的典型范式
7.4.1 共享高等院校模式——法国自由时间大学
7.4.2 政府集权模式——美国的老年中心
7.4.3 社区服务模式——美国社区学院
7.4.4 自治自助模式——英国的第三年龄大学
7.4.5 非营利的企业模式——美国老人寄宿所
7.5 典型范式的国际比较
7.5.1 典型范式的比较
7.5.2 比较的结论
7.5.3 对发展中国老年教育的借鉴
7.6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政策含义
8.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松涛;终身学习目的论[J];开放教育研究;2001年01期
2 刘生龙;胡鞍钢;郎晓娟;;预期寿命与中国家庭储蓄[J];经济研究;2012年08期
3 应方淦;;美国的老年教育[J];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0年03期
4 毛学峰;刘靖;;农地“女性化”还是“老龄化”?——来自微观数据的证据[J];人口研究;2009年02期
5 范叙春;朱保华;;预期寿命增长、年龄结构改变与我国国民储蓄率[J];人口研究;2012年04期
本文编号:28313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83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