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女校与近代江南社会的变迁(1850-1931)

发布时间:2020-10-09 22:33
   本文以近代江南女校生存拓展的历史脉络为基本线索,深入分析江南女校如何在时代契机下获得自身发展,如何通过各类手段来规范和引导以女学生为主的相关人群的思想行为,从而对江南社会的日常生活、伦理道德、经济生产、政治活动等产生深远影响。女学生不仅有可塑性,更具有自主发展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使部分女学生率先突破了女校为其设定好的种种社会角色。觉醒了的女学生进入社会后成为社会变革的活跃分子,从而将近代女校的社会影响力推向了顶峰。 随着西方坚船利炮进入中国,基督教在得风气之先的江南地区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文化传播。西方传教士为了更好地传播福音,在中国兴办起了学校与医院。近代最早的江南女校即在由西方传教士传播基督教福音的背景下建立。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江南教会女校,作为传统中国土地上的一个崭新的文化现象,虽然面临重重阻力,但是仍然不断地将女性接受知识这种观念向外传播。而江南本为人文昌盛之地,随着中西交流的深入,教会女校几经磨砺,终于在19世纪末获得部分知识精英的认可,迎来了出身中上层社会的女学生。江南女校存在的最初40余年,教会女校一家独大,西方文化、西式生活通过女校较为系统地传输给女学生,渗透入她们的家庭,明显地改变了江南社会日常生活的某些方面。 西方传教士是近代中国女校的播种者,而女校的推广则主要依托了以维新派为首的救亡心切的爱国人士。为了动员更多力量投入到挽救民族危亡的巨大工程中,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开始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推动女子的社会化教育,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校——中国女学堂(亦名经正女学堂)因而诞生于1898年的上海。上海是近代江南女子教育的一个中心,女子教育开始在近代蓬勃发展。在朝廷和社会兴废女学的长期争议中,民间办女校之风渐兴,打破了教会女校一家独大的局面。成长中的女校聚合了传教士的宗教热情和国人的救亡激情,它以学校为实践平台,以学会或差会为组织平台,以报刊为舆论平台,将其影响力扩散到社会各个角落,来实现其既定目标。女校学生则是这种影响力发挥的核心力量,她们在学校的多种规训手段下被塑造为各种社会角色,卷入了时代的洪流中。 清政府被迫于20世纪初做出变革姿态,实施“新政”,并对女学开禁。此后,官办女校在全国范围内日渐兴盛,而江南女校则始终居于领先地位。从早期的教会女校到国人自行创办的女校,从男性主导近代女校到女性毁家兴女学,从民间办学到官方主导,从女性不入学到女性进女校再到男女同校,均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与女子接受知识这种观念的传播。传统时代女性基本上是作为男性的依附者而存在的,在三纲五常的钳制下女性人格扭曲、社会地位低下。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不断传播,男女平等观念逐渐兴起。欲提高女性之地位则首先应从赋予女性受教育的权力始,近代江南女校的发展壮大不仅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亦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近代江南社会的面貌。 民国建立后,社会变革不断,女校和女学生无可避免地卷入历史洪流中,在改写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创造着历史。经过社会历练后的女学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群体意识逐渐萌发,部分进步的在校女生和毕业女生不甘于“他者”的身份,开始为“女界”的未来奔走呼号。近代江南女校最初以唤醒女性担当“家国”责任为目的,却使女性意外收获到“自我”这一果实。到20世纪30年代,社会各个领域几乎都能看到知识女性所做的杰出贡献。昔日的女学生超越了女校给她们划定的女性空间,走向了更广阔天地。
【学位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G529;K2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四、 研究方法与史料运用
    五、 研究思路与章节架构
第一章 鸦片战争后江南女校的诞生
    第一节 明清江南女学传统与近代女校兴起
        一、 明清江南才女文化
        二、 明清江南女学概况
        三、 近代江南女校兴起
    第二节 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一、 裨文女塾与文纪女塾
        二、 圣玛利亚女校之形成
    第三节 早期女校与江南社会的互动
        一、 教会女校对江南社会的影响
        二、 教会女校与女性生活的变动
    小结
第二章 维新时期江南女校的成长
    第一节 民族危机下兴学思想热潮
        一、 维新派的兴女学理想
        二、 民办女校的曲折历程
    第二节 江南女校的运作机制
        一、 兴学者:从传教士到维新派
        二、 女学校、女学会、女学报
    第三节 江南女校对女学生的规训
        一、 新式社会角色之塑造
        二、 女校与女学生的互动
    小结
第三章 清末新政时期江南女校的发展
    第一节 女校合法地位的确立
        一、 女学章程的颁布
        二、 官办女校的兴起
    第二节 女校的变异与壮大
        一、 “革命”时代的女校
        二、 女子留学热潮的兴起
        三、 女子教育观念的增强
    第三节 女校对江南传统社会秩序之冲击
        一、 日常生活的新突破
        二、 伦理道德的新观念
        三、 政治运动的新现象
        四、 经济生产的新角色
    小结
第四章 民国前期江南女校的壮大
    第一节 新政权对江南女校的影响
        一、 传统女学的回潮
        二、 民初女校的概况
    第二节 江南女校与女学生群体的形成
        一、 女校的控制与女学生的越轨
        二、 女学生自我意识与群体意识
    第三节 江南新女性的诞生
        一、 新女性的新生活
        二、 职业女性的涌现
        三、 女界未来之展望
    小结
结论
    一、 文化传播与近代女校发展
    二、 学校教育与女性角色塑造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近代上海女校举要
    表格一 近代上海教会女校举要
    表格二 近代上海国人自办女校举要
附录二 近代苏州女校举要
    表格 近代苏州女校举要
附录三 近代杭州女校举要
    表格一 1911 年杭州女校举要
    表格二 1917 年杭州女校举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美秀;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杨慧;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3 郭英德;;明清女子文学启蒙教育述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黄湘金;;贵胄女学堂考论[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5 王香;;略论晚清女子教育[J];才智;2009年10期

6 王哲;窦晓妮;陈智;;清末民初浙江新式学堂女性教师群体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7 李慧娟;毕洪娜;;试论清末女子教育兴盛的原因及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李吉莲;;晚清《大公报》与女学实践[J];沧桑;2007年05期

9 施宣圆;留日女学生与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J];档案与史学;1997年04期

10 安云凤;中国传统婚姻与性道德论析[J];道德与文明;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晓红;民国时期上海的知识女性与大众传媒[D];厦门大学;2007年

2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42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8342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a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