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高校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05:34
   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历史进程的变革,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全球化竞争已经逐渐跨越国界,归根结底转变成为各国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已经在很大范围上与世界经济实现深度接轨,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对人的能力素质提出更好的要求,而人才‘培养专题俨然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目前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之一。 高校学生群体中日益频繁爆发的心理危机事件以及面对日益扩大的国内人才需求市场毕业生表现出来的“就业鸿沟”的种种问题与矛盾,使得人们开始反思当下的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是否适应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需要,如过度重视学习成绩,轻视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共性引导,忽视个性发展;注重教师主导作用,对学生主体作用重视不够;学生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社会交往能力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与充分体现;综合评价标准较单一片面,多元化动态导向性不够,评价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严重错位。这些都影响了素质评价激励、反馈、调节作用的发挥,不利于高校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的成才、成长和全面发展。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也暴露出以上很多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高等教育需要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素质?如何通过科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真正解决我国高校能力素质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不协调、不同步的瓶颈问题,让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够从容应对一切机遇与挑战,以崭新的姿态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此,本文在既定的目标下,通过理论与实证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基于素质教育理论、能力素质理论、素质测评和人才测评等相关理论,首先,基于能力素质模型从德育、智育和体育三个维度开展武汉地区高校素质教育现状调研;其次,通过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三方实体行为事件访谈、调查问卷与统计分析,分别构建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能力素质模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构建高校学生素质测评工具并给出实证案例;最后,基于模型构建和现状调研系统总结提炼出我国高校培养与提升学生能力素质的有效载体与可行性对策建议。本文由七个部分组成。 通过分析研究认为: (1)高校学生德育维度培养开发与学生干部、家庭规模、贫困状况、月均消费等变量不显著相关,但与性别、学历、年级、生源地、政治面貌、培养方式等变量显著相关。即研究生、党员群体、城镇生源学生的德育和体育维度培养开发普遍高于本科生、团员群体、农村生源学生:高校学生体育维度培养开发与性别、年级、学生干部、培养方式、家庭规模等变量不显著相关,但与学历、生源地、政治面貌、贫困生等变量显著相关。研究生、党员群体、城镇生源学生的德育和体育维度培养开发普遍高于本科生、团员群体、农村生源学生。 (2)高校学生德育维度培养开发关注的群体应是男本科生、农村生源、非党员,影响德育维度培养开发的重要因子有政治信仰、社会公德、诚信、正义感、职业观、人生观和生活观;高校学生体育维度培养开发关注的相对群体应是贫困生、本科生、非党员,影响德育维度培养开发的重要因子有心理素质、适应力和人际交往。 (3)高校德育维度培养开发与体育维度培养开发Pearson相关系数为0.444,两者关系正相关且低度相关。 (4)本科生能力素质模型要素主要分为四个大类,分别是身心素质、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职业素质,其中因子身心素质下二级指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因子道德品质下二级指标人文素养、品行人格,因子科学素养下二级指标专业成绩、学习能力、跨学科知识,因子职业素养下二级指标适应力、自制力、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独立思考和领导力。 (5)研究生能力素质模型要素主要分为四个大类,分别是身心素质、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职业素质,其中因子身心素质下二级指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因子道德品质下二级指标人文素养、领导力,因子科学素养下二级指标研究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跨学科知识,因子职业素质下二级指标人际交往、计划执行、信息寻求、踏实肯干、服务意识。 (6)社会视角与高校视角在供求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的能力素质特征从高到低前五位依次是:创新能力、跨学科知识、专业成绩、沟通能力和主动性,这几项能力素质特征将是本科生人才培养未来工作重心调整与社会需求一致的方向。达到高度认知一致的能力素质特征从高到低前五位依次是:学习能力、自制力、社会活动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心理健康,这些能力素质特征将是本科生人培养工作常抓不懈的工作着力点。 (7)社会视角与高校视角在供求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的能力素质特征从高到低前五位依次是:品行人格、社会活动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踏实肯干、计划和执行能力,这几项能力素质特征将是研究生培养未来工作重心调整与社会需求一致的方向。达到高度认知一致的能力素质特征从高到低前五位依次是:心理健康,沟通能力、主动性、团队协作、独立思考,这些能力素质特征将是研究生培养工作常抓不懈的工作着力点。 (8)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供求认知上存在显著差异的能力素质特征从高到低前五位依次是: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身体健康、主动性,这几项能力素质特征将是本科生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异质性、差异化的主要体现,而达到高度认知一致的能力素质特征从高到低前五位依次是:成就导向、品行人格、沟通能力、人际交往、学习能力几个能力素质特征是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工作齐抓共管的共性点。
【学位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G645.5;G642.0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内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现状
        2.1.2 国外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现状
    2.2 能力素质理论
        2.2.1 能力素质的定义
        2.2.2 能力素质的特征
        2.2.3 能力素质模型的定义
        2.2.4 能力素质模型的设计思想
        2.2.5 能力素质模型的建模方法
        2.2.6 能力素质模型的建模步骤
    2.3 人才测评理论
        2.3.1 人才测评的内涵
        2.3.2 人才测评国内外发展
        2.3.3 人才测评基本原则
        2.3.4 人才测评方法
        2.3.5 人才测评主要应用
    2.4 素质测评理论
        2.4.1 素质测评的定义
        2.4.2 素质测评特点
        2.4.3 素质测评程序
        2.4.4 教育评价模式
第三章 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研
    3.1 问卷设计
    3.2 研究假设
        3.2.1 学生特征统计变量对德育维度的影响
        3.2.2 学生特征统计变量对体育维度的影响
        3.2.3 相关变量交叉影响分析
    3.3 统计分析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3.3.2 信度与效度分析
        3.3.3 学生特征统计变量与德育维度和体育维度的差异分析
        3.3.4 学生德育维度及体育维度的多变量方差分析
        3.3.5 学生德育维度与体育维度的相关分析
    3.4 几点讨论
第四章 高校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
    4.1 高校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意义
    4.2 高校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的构建原则
    4.3 模型构建步骤及方法
        4.3.0 研究假设
        4.3.1 研究对象
        4.3.2 研究步骤
        4.3.3 问卷内容
        4.3.4 样本构成分析
        4.3.5 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4.3.6 因子分析
    4.5 高校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的几点讨论
        4.5.1 本科生能力素质模型的讨论
        4.5.2 研究生能力素质模型的讨论
第五章 高校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在素质测评中的应用
    5.1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学生素质测评工具的构建
        5.1.1 本科生素质测评工具的构建
        5.1.2 研究生素质测评工具的构建
    5.2 综合视角下基于能力素质模型高校视角与社会视角二元供求认知差异分析
    5.3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全因子学生素质测评工具案例应用
    5.4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学生素质测评工具的实证分析
        5.4.1 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学生素质测评表的构成
        5.4.2 实证分析
    5.5 高校学生素质测评工具优劣势分析
第六章 高校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对策研究
    6.1 身心素质培养对策
        6.1.1 身体健康培养对策
        6.1.2 心理健康培养对策
        6.1.3 抗压能力培养对策
    6.2 道德品质培养对策
    6.3 专业素质培养对策
        6.3.1 专业成绩培养对策
        6.3.2 学习能力培养对策
        6.3.3 跨学科知识培养对策
        6.3.4 社会实践培养对策
        6.3.5 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6.4 职业素质培养对策
        6.4.1 领导力项目体系
        6.4.2 新生入学教育体系
        6.4.3 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6.5 配套措施
        6.5.1 教书育人
        6.5.2 管理育人
        6.5.3 服务育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主持、参与申报的科研项目
附件一: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附件二:高校学生能力素质特征词汇调查表
附件三:行为事件访谈提纲
附件四:高校学生能力素质特征调查问卷(本科生)
附件五:高校学生能力素质特征调查问卷(研究生)
附件六:S高校大学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表
附件七:S高校本科学生素质综合测评试行办法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祝捷;陈彦端;;高校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4年08期

2 吕彤;;沟通能力的形成与素质培养[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年08期

3 陈秀明;胡贤德;龚芳;程家兴;;基于广义区间梯形模糊集的大学生素质评价模型[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4 孙莹;;国内外关于员工能力素质的概念界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年05期

5 赵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内涵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发国;曲靖医专学生素质拓展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8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848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e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