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8 12:49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指明了高校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同向同行、协同建设的根本方向。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实施纲要》,提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提出是对现实问题的积极探索和回应,是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体现,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题中之义。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要求各门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下的育人导向,开展思政资源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从学科整体规划和布局进行顶层设计,形成课程支撑专业、专业支撑学科、各学科之间立体、交叉、全面的协同育人框架,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独特个体,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职责。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三级三维目标
三类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课程为出发点,以授课教师为主导,设计三类课堂课程思政的目标和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主动争取最大限度的资源和平台,使三类课堂的渠道贯通。教师在常规的16周教学中,可以每4周开展一次二三课堂活动,每一次活动以前四周的内容为基础,设计参观考察、讲座沙龙、社会调研、展示竞赛等多种方式的活动,再运用所能调动的网络平台发表意见、开展讨论等。这一个完整过程往往无法由授课教师一人完成,可以借助平台和资源。例如某高校一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从所授课程《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出发,除一课堂每次课程都设计了三维价值目标外,还设计了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非遗传承人沙龙、某传统文化场馆实习实践等二课堂活动。在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由学工部门组织、协调、配合完成比赛的宣传、场地等工作,由教务部门、专业系所邀请相关专家等工作,在比赛前中后期,通过学院微信微博等公众账号开展讨论、展示作品、奖励优胜、学生感言等,真正实现了以课程为中心,三类课程的贯通。(三)构建全员协同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入贯通的途径[J]. 孙建平,朱东岳,王建国. 课程教育研究. 2019(51)
[2]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逻辑互构[J]. 王景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6)
[3]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王学俭,石岩.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4]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 朱广琴.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5]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论文综述[J]. 罗晓琴. 法制与社会. 2019(18)
[6]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 巩茹敏,林铁松. 教学与研究. 2019(06)
[7]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 成桂英,王继平.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1)
[8]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马亮,顾晓英,李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01)
[9]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 刘清生. 江苏高教. 2018(12)
[10]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 胡洪彬. 重庆高教研究. 2019(01)
博士论文
[1]大学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 肖楠.大连理工大学 2012
[2]课程德育[D]. 周晓静.南京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D]. 范芹.天津工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05110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三级三维目标
三类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仍然以课程为出发点,以授课教师为主导,设计三类课堂课程思政的目标和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主动争取最大限度的资源和平台,使三类课堂的渠道贯通。教师在常规的16周教学中,可以每4周开展一次二三课堂活动,每一次活动以前四周的内容为基础,设计参观考察、讲座沙龙、社会调研、展示竞赛等多种方式的活动,再运用所能调动的网络平台发表意见、开展讨论等。这一个完整过程往往无法由授课教师一人完成,可以借助平台和资源。例如某高校一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从所授课程《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出发,除一课堂每次课程都设计了三维价值目标外,还设计了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非遗传承人沙龙、某传统文化场馆实习实践等二课堂活动。在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中,由学工部门组织、协调、配合完成比赛的宣传、场地等工作,由教务部门、专业系所邀请相关专家等工作,在比赛前中后期,通过学院微信微博等公众账号开展讨论、展示作品、奖励优胜、学生感言等,真正实现了以课程为中心,三类课程的贯通。(三)构建全员协同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析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入贯通的途径[J]. 孙建平,朱东岳,王建国. 课程教育研究. 2019(51)
[2]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逻辑互构[J]. 王景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6)
[3]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 王学俭,石岩.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4]基于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教学要素及机制探析[J]. 朱广琴.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5]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论文综述[J]. 罗晓琴. 法制与社会. 2019(18)
[6]课程思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J]. 巩茹敏,林铁松. 教学与研究. 2019(06)
[7]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的原则和关注点[J]. 成桂英,王继平. 思想理论教育. 2019(01)
[8]协同育人视角下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马亮,顾晓英,李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01)
[9]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 刘清生. 江苏高教. 2018(12)
[10]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 胡洪彬. 重庆高教研究. 2019(01)
博士论文
[1]大学学科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 肖楠.大连理工大学 2012
[2]课程德育[D]. 周晓静.南京师范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D]. 范芹.天津工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29051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90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