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素质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1:07

  本文关键词: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素质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面对工业化的挑战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主体素质对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凸显出来。主体素质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实践和社会现代化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主体素质问题研究的宏观图景中,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和立场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富而各异的研究成果,但也明显存在各自的不足。 本文是从社会哲学的层面上,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素质问题进行的整体性研究。首先从界定素质、主体素质的内涵及主体素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入笔,按照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主体素质应该是什么样、实际上是什么样的逻辑顺序展开,相应地从社会结构体系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层面对主体素质进行剖析,并探索主体素质提升的现实途径。最后,运用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主体素质问题一般分析的理论成果观照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主体素质的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 本文主要有引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有五章。 引言部分指明了主体素质问题研究是解决当前社会发展实践的需要,也是社会现代化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并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研究成果和不足,阐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论述了主体的界定、主体素质的内涵和结构及主体素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本章从哲学的意义上对主体进行了界定,明确了主体是生活在一定社会中从事着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是群体和个体的统一,是与作为社会客体的社会结构体系相对应的社会主体。以此为基础,又对人的素质进行了分类归纳,在更为强调主体素质认识论的意义上把它整合为主体思想道德素质、知识和能力素质、生理心理素质三个结构层次。最后,分别阐述了主体素质作为社会发展的手段和目的意义。 第二章论述了社会现代化的阶段定位、基本内容、对主体素质的特殊要求及为主体素质提升创造的条件。在社会哲学意义上,社会现代化是从技术社会形态视角和社会整体领域高度对特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特定方面的问题研究。从传统社会(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型是社会现代化的阶段定位,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和文化现代化是它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社会层面上探讨了社会现代化对主体素质提出的如下特殊要求:掌握操纵现代工具的较高技术水平及相应管理能力、与市场化相适应的现代观念和市场活动能力、与民主化相应的政治素质、与现代交往方式相适应的道德素质、适当的理想精神的追求及适应快频率、高强度工作生活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然后,在文中阐述了社会现代化为主体素质提升创造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部环境等条件。 第三章分析了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主体素质质量不高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即历史失衡)。从传统社会(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整体快速转型使主体素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历史落差。小农意识与市场意识、特权思想与民主意识、愚昧迷信与科学精神、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之间的差别构成了主体思想道德素质上的主要落差问题;知识和能力素质上的落差主要表现为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不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经济知识及市场经济能力不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民主知识及民主行为能力不适应民主政治的要求、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生理心理素质也不适应现代社会高压力、快节奏、多变化的要求;主体素质在现阶段社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主体各方面的素质表现出不平衡性。 第四章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主体素质的提升路径做了探索和论述。要实现主体素质的提升,需要对主体进行现代家庭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现代社会教育,使其改变本性,获得与现代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素质;要实现主体素质的提升,,还需要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物质生产实践、市场化的经济实践、民主化的政治实践、高质量的精神文化创造活动、以及自觉的人自身的生产来提升主体相应的知识和能力;要实现主体素质的提升,还要优化社会环境(尤其是制度环境)和自然环境。 第五章对我国现阶段的主体素质问题及其提升作了分析。我国社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社会现代化,它既具有社会现代化的一般性,又具有其特殊性。现阶段的主体素质推进了我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但对于继续推进社会现代化,并使之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上最终得到实现,又成为十分不利的因素。这是由于现阶段主体素质总体上发展不平衡、质量不高等原因。针对主体素质这两种类型的缺欠,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形成正确的认识;开拓思路,采取有效的
【关键词】:社会现代化 主体素质 特殊要求 条件准备 历史落差 提升 中国主体素质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02
【目录】:
  • 内容提要4-6
  • Abstract6-12
  • 引言12-22
  • 一、 问题的提出12-14
  • (一) 主体素质提升是社会发展实践中的全球性课题12-13
  • (二) 主体素质提升是社会现代化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13-14
  • 二、 研究现状14-18
  • (一)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二) 国外研究现状16-18
  • 三、 本文研究目标、思路和方法18-22
  • (一) 研究目标18-19
  • (二) 研究思路19
  • (三) 研究方法19
  • (四) 主要创新点19-22
  • 第一章 主体与主体素质22-40
  • 一、 主体22-25
  • (一) 主体的含义22-23
  • (二) 主体的类型23-24
  • (三) 主体的特点24-25
  • 二、 主体素质25-36
  • (一) 主体素质的含义25-28
  • (二) 主体素质的结构28-33
  • (三) 主体素质的基本特征33-36
  • 三、 主体素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36-40
  • (一) 手段意义37-38
  • (二) 目的意义38-40
  • 第二章 社会现代化对主体素质的特殊要求与条件准备40-58
  • 一、 社会现代化的定位和基本内容40-44
  • (一) 社会现代化的定位40-42
  • (二) 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42-44
  • 二、 社会现代化对主体素质的特殊要求44-49
  • (一) 具备与现代生产力相适应的较高技术水平及相应管理能力44-45
  • (二) 具有与市场化相适应的现代观念和市场活动能力45-46
  • (三) 具备与民主化相应的政治素质46-47
  • (四) 具有与现代交往方式相适应的道德素质47-48
  • (五) 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切不可丧失理想精神的追求48
  • (六) 具有适应快频率、高强度工作生活的生理心理素质48-49
  • 三、 社会现代化为主体素质提升创造的条件49-58
  • (一) 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生产力为主体素质提升提供了充裕的生产条件50
  • (二) 趋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为主体素质提升提供了较为自由平等的经济交往条件50-51
  • (三) 逐步完善的民主政治为主体素质提升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政治保障51-53
  • (四) 现代教育科学文化为主体素质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53-55
  • (五) 全球化为主体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更大空间55-58
  • 第三章 主体素质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落差58-86
  • 一、 主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历史落差58-67
  • (一) 小农意识与市场意识59-62
  • (二) 特权思想与民主意识62-64
  • (三) 愚昧迷信与科学精神64-66
  • (四) 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66-67
  • 二、 主体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历史落差67-79
  • (一) 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不适应现代生产力的发展68-71
  • (二) 经济知识及市场经济能力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71-74
  • (三) 民主认知及民主行为能力不适应民主政治的发展要求74-77
  • (四) 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77-79
  • 三、 主体生理心理素质的历史落差79-82
  • (一) 生理素质的落差79-80
  • (二) 心理素质的落差80-82
  • 四、 主体素质的扭曲82-86
  • 第四章 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主体素质的提升86-106
  • 一、 接受现代教育训练86-96
  • (一) 现代家庭教育87-89
  • (二) 现代学校教育89-93
  • (三) 现代社会教育93-96
  • 二、 参加现代社会实践96-102
  • (一)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物质生产实践96-97
  • (二) 市场化的经济实践活动97-99
  • (三) 民主化的政治实践活动99-100
  • (四) 高质量的精神文化创造100-101
  • (五) 自觉的人自身的改造101-102
  • 三、 优化社会和自然环境102-106
  • (一) 优化社会环境102-104
  • (二) 优化自然环境104-106
  • 第五章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素质问题106-132
  • 一、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定位和发展106-108
  • (一)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定位106-107
  • (二)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107-108
  • 二、 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主体素质提升已取得的成就108-117
  • (一) 思想道德素质获得较大提升108-111
  • (二) 知识和能力素质的现代化转向111-116
  • (三) 生理心理素质增强116-117
  • 三、 现阶段主体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117-122
  • (一) 思想道德素质问题117-118
  • (二) 知识和能力素质问题118-121
  • (三) 生理心理素质问题121-122
  • 四、 提升主体素质122-132
  • (一) 加强宣传与教育以提升主体素质122-124
  • (二) 发挥主观主动性以提升主体素质124-127
  • (三) 营造主体素质提升的良好环境127-132
  • 参考文献132-140
  • 致谢140

  本文关键词: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素质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2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082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6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