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大学生职业发展态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0:10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态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校未就业人数不断攀升。促进就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研究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意义重大而深远。本研究以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CCT为理论框架研究影响职业发展态度的作用机制。本研究成果为我国高校建立本土化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和干预实践提供思路和参考。 本研究以天津三所不同层次高校的295名高年级大学生为被试,检验并修订主动性人格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职业结果预期量表和职业发展态度量表。再次施测时以天津三所不同层次高校的777名高年级大学生为被试,加入前人已修订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研究结果发现: 1.修订的主动性人格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职业结果预期量表和职业发展态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其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合格或良好。 2.大学生在主动性人格、领悟社会支持、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结果预期和职业发展态度五个变量的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父母的教育背景和职业地位的不同。 3.主动性人格和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规划、职业探索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的验证得出,在主动性人格、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发展态度的关系中,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起了部分中介作用。 4.主动性人格和领悟社会支持对职业结果预期、职业规划、职业探索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的验证得出,在主动性人格、领悟社会支持与职业发展态度之间的关系中,职业结果预期起了部分中介作用。 5.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结果预期共同预测职业发展态度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主效应显著,职业结果预期的主效应变得不显著;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发展态度的关系中,职业结果预期起了调节作用。 6.在一个师资实验班样本与普通班级样本的比较发现,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规划上有显著性差异;在结果预期和职业探索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和职业发展态度的路径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结果预期和职业发展态度的路径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职业发展态度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 职业结果预期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47.3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13
  • 第一章 引言13-19
  • 1.1 研究背景13-15
  • 1.2 问题提出15-16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16-17
  • 1.3.1 研究目的16
  • 1.3.2 研究意义16-17
  • 1.4 研究架构17-19
  • 1.4.1 理论架构17
  • 1.4.2 论文的章节17-19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9-41
  • 2.1 理论基础一: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简称SCCT理论)19-21
  • 2.2 理论基础二:职业发展理论21-22
  • 2.3 变量一:主动性人格22-24
  • 2.3.1 主动性人格的定义和概述22-23
  • 2.3.2 主动性人格的测量方法23
  • 2.3.3 主动性人格的相关研究23-24
  • 2.4 变量二:领悟社会支持24-26
  • 2.4.1 领悟社会支持的定义24-25
  • 2.4.2 领悟社会支持的测量25
  • 2.4.3 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的研究25-26
  • 2.5 变量三:职业决策自我效能26-30
  • 2.5.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定义26-27
  • 2.5.2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测量27-29
  • 2.5.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29-30
  • 2.6 变量四:职业结果预期30-33
  • 2.6.1 职业结果预期的定义30-31
  • 2.6.2 结果预期的测量31-32
  • 2.6.3 职业结果预期的相关研究32-33
  • 2.7 变量五:职业发展态度33-37
  • 2.7.1 职业发展态度的定义33
  • 2.7.2 职业发展态度的测量33-35
  • 2.7.3 职业发展态度的相关研究35-37
  • 2.8 职业生涯教育37-39
  • 2.8.1 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37
  • 2.8.2 职业生涯教育概况37-39
  • 2.9 文献述评和研究空白39-41
  • 第三章 研究框架、设计与方法41-45
  • 3.1 研究框架41-42
  • 3.2 假设42-43
  • 3.3 整体设计43-45
  • 3.3.1 研究一“修订国外量表”43
  • 3.3.2 研究二“相关变量的关系研究”43
  • 3.3.3 研究三“实验班和普通班职业发展变量比较研究”43-45
  • 第四章 修订国外量表45-80
  • 4.1 修订国外测量工具的目的45
  • 4.2 国外测量工具的内容45-47
  • 4.2.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45-46
  • 4.2.2 职业结果预期量表46
  • 4.2.3 主动性人格量表46
  • 4.2.4 职业发展态度量表46-47
  • 4.3 国外量表的授权、翻译与回译47
  • 4.3.1 量表的授权与获取47
  • 4.3.2 量表的翻译与回译47
  • 4.4 样本的选取与统计方法47-48
  • 4.4.1 样本选取47-48
  • 4.4.2 统计方法及统计工具48
  • 4.5 量表修订过程与结果48-78
  • 4.5.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48-58
  • 4.5.2 职业结果预期量表58-64
  • 4.5.3 主动性人格量表64-71
  • 4.5.4 职业发展态度量表71-78
  • 4.6 小结78-80
  • 第五章 检验模型80-103
  • 5.1 介绍80
  • 5.2 方法80-83
  • 5.2.1 参加者80-81
  • 5.2.2 测量81-82
  • 5.2.3 步骤82-83
  • 5.3 结果83-100
  • 5.3.1 描述性分析83-88
  • 5.3.2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88-93
  • 5.3.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为中介的路径分析93-96
  • 5.3.4 职业结果预期为中介的路径分析96-99
  • 5.3.5 结果预期的调节作用99-100
  • 5.4 总结100-103
  • 5.4.1 人口统计学特征对各变量差异的解释力101
  • 5.4.2 变量关系的假设得到验证101-103
  • 第六章 卓越师资实验班研究103-109
  • 6.1 研究目的103
  • 6.2 研究假设的提出103-104
  • 6.3 研究方法104-105
  • 6.3.1 被试选择104
  • 6.3.2 研究工具104-105
  • 6.3.3 施测过程105
  • 6.4 研究结果105-108
  • 6.4.1 初步分析105
  • 6.4.2 回归分析105-108
  • 6.5 小结108-109
  • 第七章 综合讨论109-128
  • 7.1 主动性人格109-110
  • 7.2 领悟社会支持110-112
  • 7.3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112-114
  • 7.4 职业结果预期114-115
  • 7.5 职业发展态度115-117
  • 7.6 家庭社会地位的影响117-120
  • 7.7 主动性人格、领悟社会支持、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职业结果预期和职业发展态度的关系120-121
  • 7.8 卓越师资实验班的研究结果121-124
  • 7.8.1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比较121-122
  • 7.8.2 职业结果预期比较122
  • 7.8.3 职业发展态度的比较122-123
  • 7.8.4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发展态度关系123
  • 7.8.5 职业结果预期与职业发展态度关系123-124
  • 7.9 职业生涯教育124-128
  • 7.9.1 本研究对职业生涯教育的应用124-126
  • 7.9.2 职业生涯教育的哲学思考126
  • 7.9.3 职业生涯教育的专家建议、政府政策126-128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128-135
  • 8.1 基本结论128
  • 8.2 启发和建议128-131
  • 8.2.1 修订量表的跨文化差异性和一致性128-129
  • 8.2.2 社会资源拥有量的差异引起的马太效用129
  • 8.2.3 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预测力129-130
  • 8.2.4 结果预期的调节作用130
  • 8.2.5 本研究预测变量的再思考130
  • 8.2.6 生涯教育的思考130
  • 8.2.7 政策研究的建议130-131
  • 8.3 本论文的创新与局限131-133
  • 8.3.1 创新131-132
  • 8.3.2 局限132-133
  • 8.4 未来的研究方向133-134
  • 8.4.1 多种理论整合的框架进行研究133
  • 8.4.2 重点在于干预研究133
  • 8.4.3 引入决策理论的视角133
  • 8.4.4 跨文化研究133-134
  • 8.5 政策建议134-135
  • 参考文献135-155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155-156
  • 附录 A156-165
  • 附录 B165-171
  • 附录 C171-180
  • 致谢1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佳音;甘怡群;;主动性人格对大学毕业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龙君伟;国外教师效能感研究30年:回顾和展望[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3 谭佳;;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崔文波;陈海英;;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成熟度的相关性研究——以鲁东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年05期

5 谭佳;苏文平;;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赵冬梅;;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陈成文,谭日辉;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8 张文宏;;中国的社会资本研究:概念、操作化测量和经验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9 秦永;裴育;;城乡背景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模型及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10 王黎明;美国中学的职业生涯规划[J];基础教育参考;2003年Z2期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态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08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2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