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控制视角下的宁夏多元教育研究(1912-1949)
发布时间:2017-04-15 16:18
本文关键词:社会控制视角下的宁夏多元教育研究(1912-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历史步入了近代。此后,在京师及沿海地区许多新式学校相继建立,可以说,这是中国传统教育向新式教育转型的发端。宁夏因地处西北内陆,经济落后,政治腐败,民生凋敝,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使其未能与沿海较发达地区同步实现教育的近代化转型。直至清末新政推行,在王朝内部改革力量的推动下,新式教育在宁夏才得以普及。又经辛亥一役,传统教育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新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及教育模式的引入使宁夏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马氏军阀集团统治下宁夏国统区的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回族教育,圣母圣心会的教会教育、陕甘宁边区盐池县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等都实现了一定的进步,并获得了一定成效。教育不仅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有社会控制的功能。在民国时期的宁夏地区,不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他们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自身统治都利用了教育的手段对社会成员实施了社会控制。由于在这一时期,宁夏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与转型之中,教育经费的匮乏、师资的短缺及战乱的延续等一系列原因使宁夏教育在曲折中缓慢前行,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也被削弱,从而对宁夏社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本文根据教育形式及教育领导主体的不同,将研究分为七部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民国时期宁夏的国民教育。国民教育包括国民初等教育、国民中等教育和国民高等教育。民国前期,宁夏国民教育开始起步,但整个教育体系还很不完善。马鸿逵执政后,对教育事业加以整顿,取得一定成效。但从整体来看,国民教育的特点是“大而不强,多而不精”。本部分在对教育行政、教育经费两部分做概括描述和分析后,从多个层面分别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作了研究,尤以初等教育为重,以宁夏建省为分界,分两部分描述了初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时空特征。最后,围绕蒋马争夺教育权和马鸿逵控制教育事业两个方面,深入剖析影响宁夏教育发展的人为因素。 第二部分:民国时期宁夏的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与普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对应的 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是国民教育的有效补充形式。本部分首先对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兴起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对宁夏省民众学校、戏剧学校、民众教育馆等社教机构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描述,并从兴起原因、发展历程、行政组织、经费来源等多个方面对民众识字运动进行了重点研究,剖析了识字教育如何作用于对民众的社会控制。 第三部分:民国时期宁夏的回族教育。宁夏地区特殊的民族构成使回族教育成为宁夏教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部分在阐述回族教育创新与变革的时代背景和必然要求的前提下,结合马福祥、虎嵩山等回族上层人士及知识分子在新式回族教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从创办新式回民学校与改革经堂教育两个方面,全面展现了宁夏回族教育由旧及新的转变,并着重阐述了马鸿逵试图通过新式阿訇的培养对回族民众施加社会控制的过程。 第四部分:近代宁夏地区的教会教育。教会教育是中国教育实现近代转型的有力推手,宁夏的近代教育也始于教会教育。本部分在阐述圣母圣心会在宁夏创办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从重视小学教育、坚持兴办女学、坚持慈善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圣母圣心会对教育传统的固守,再从教会教育本地化、专业化、世俗化、城市化、多元化五个方面分析了圣母圣心会教育传统的变革,最后从促进地方发展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圣母圣心会教育对近代宁夏地区的影响,并对圣母圣心会教育的社会控制功能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第五部分:民国时期宁夏的西蒙两旗教育。两旗民众多以游牧为生,对读书识字兴趣不高。民国前期,除磴口地区的教会学校和国民学校外,两旗其它地区几无一所正式学校。民国中期时,在两旗上层人士的力主下,教育事业渐有起色。后期,随着两旗军事价值的凸显,中央政府也在此设立边疆学校。本部分将两旗上层人士与地方教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旗立各级学校的发展过程做了详细描述,并从中央政府和宁夏省政府两个层面分析了它们对两旗教育的控制与破坏,并从教育的角度阐述了阿旗政府与中央政府在社会控制权上的争夺。 第六部分:陕甘宁边区盐池县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新民主主义教育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盐池县解放后,逐步实现了由国统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积极转变。本部分在阐述盐池县教育发展紧迫性的基础上,从发展阶段、教育行政、教育经费等多个方面展现了边区盐池县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发展轨迹,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总结了抗战时期边区盐池县教育发展的不足与缺陷,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国统区盐池县教育的比较研究,从教育体系、办学思路、教育模式三个方面呈现出边区盐池县教育发展的新亮点。 第七部分:民国时期宁夏的多元教育与社会控制。教育有两种功能,一种是促进社会智力发展,另一种就是施加社会控制。如何通过教育手段施加社会控制,它的社会控制机制包含哪些环节,如何评价教育社会控制的功效,仍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本部分从提供教育经费、选拔师资和干预课程设置三个方面构建起了民国时期宁夏多元教育的社会控制机制,并从教育经费提供、师资选拔、课程设置干预以及社会控制接受四个方面对宁夏多元教育的社会控制功效进行了合理评价。
【关键词】:民国时期 社会控制视角 宁夏多元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29;K2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插图目录10
- 附表清单10-13
- 引言13-21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13-14
- 二、研究综述14-19
- 三、研究说明19-20
- 四、创新之处20-21
- 第一章 民国时期宁夏的国民教育21-79
- 第一节 日绩完善的教育行政体系22-30
- 第二节 教育经费收支的演变及保管经理30-38
- 第三节 初等国民教育的开创与发展38-53
- 第四节 中等国民教育的开创与发展53-64
- 第五节 高等国民教育的开创与发展64-73
- 第六节 马鸿逵对宁夏教育事业的控制与破坏73-79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宁夏的社会教育79-95
- 第一节 形式多样的社会教育设施80-86
- 第二节 民众识字运动与公民训练86-95
- 第三章 民国时期宁夏的回族教育95-126
- 第一节 回族教育创新与变革的时代背景与要求95-98
- 第二节 马福祥父子与新式回民学校的创办98-112
- 第三节 传统经堂教育的发展与变革112-119
- 第四节 新式回族教育的特点与不足119-122
- 第五节 回族教育发展中的转变与坚持122-126
- 第四章 近代宁夏地区的教会教育126-154
- 第一节 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宁夏地区的教育活动126-138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宁夏地区圣母圣心会的教育活动138-143
- 第三节 圣母圣心会教育传统的固守与变革143-149
- 第四节 近代宁夏地区圣母圣心会教育活动的评价149-154
- 第五章 民国时期宁夏的西蒙两旗教育154-167
- 第一节 达理札雅与阿旗教育的兴衰154-161
- 第二节 额济纳旗的民族特色教育161-163
- 第三节 三方势力角逐下艰难发展的两旗教育163-167
- 第六章 陕甘宁边区时期盐池县的新民主主义教育167-193
- 第一节 盐池革命政权的建立及解放前盐池教育概况167-169
- 第二节 边区盐池县教育发展的紧迫性169-172
- 第三节 边区盐池县国民教育的发展172-182
- 第四节 边区盐池县社会教育的发展182-186
- 第五节 边区盐池县教育的成效与局限186-189
- 第六节 边区盐池县教育建设中的制度创新189-193
- 第七章 民国时期宁夏的多元教育与社会控制193-207
- 第一节 宁夏多元教育的社会控制机制193-198
- 第二节 宁夏多元教育社会控制成效的评价198-207
- 参考文献207-214
- 作者简介214-215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215-217
- 致谢21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御;;我封陕甘宁边区抗战期间三部初小国语课本的认识[J];人民教育;1950年06期
本文关键词:社会控制视角下的宁夏多元教育研究(1912-1949),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7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08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