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
发布时间:2021-03-26 09:46
在我国很多企业选择通过构建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相关文献指出多元化企业的内部资本市场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但也具有双层代理问题以及相当普遍的交叉补贴和低效率问题并导致企业价值的减损,成为大股东掠夺的工具。2007年中国物权法不仅将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存货纳入抵押资产范围,还明确应收账款和基金份额等资产权利可以合法出质,从而促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增加向企业提供流动性资产抵押贷款。此外物权法明确应收账款可以出质进行负债融资,增大了企业事后对应收账款的处置空间和灵活性,促进应付账款形式的商业信用快速增长(钱雪松和方胜,2017)。从现实情况看,在《物权法》颁布之前,由于《物权法》基本规则和法律框架缺乏,已经颁布的《破产法》等法律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而《物权法》的制定是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将2007年中国颁布的物权法作为切入点,从大股东掏空行为、融资约束和企业创新三个维度来研究物权法对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地区法律执行力度、公司治理和信息不对称下,实施物权法对于抑制企业大股东侵占行为、缓解融资约束以及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基于...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不同法系国家的的企业杠杆率
物权法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40将样本分为内部资本市场低活跃度。适度活跃与高活跃度三个子样本后,分别检验每个子样本下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大股东掏空之间的关系。在内部资本市场低活跃度样本中,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大股东掏空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247,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对于内部资本市场低活跃度样本而言,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大股东掏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内部资本市场适度活跃样本中,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大股东掏空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20,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相比内部资本市场适度活跃样本,内部资本市场低活跃度样本中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更大。在内部资本市场高活跃度样本中,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大股东掏空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392,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相比内部资本市场低活跃度和适度活跃样本,内部资本市场高活跃样本中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更大。上述结果说明,当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处于不同区间时,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存在区间差异。2.假设H2的检验:内部资本市场对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具有区间差异。为了验证假设H2,本章通过二次项系数来验证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是否存在区间差异,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的二次项,即模型(2),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4-6第(5)列可以看出,内部资本市场二次项与大股东掏空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19,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存在区间差异,验证了本文假设H2。图4-1内部资本市场的核密度函数曲线资料来源:本文整理
第5章物权法、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61模型中涉及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5-2所示。对全样本统计结果显示,当Group等于0(企业不存在内部资本市场)时,物权法颁布前后企业总负债规模(Debt)均值由39.00上升至42.40。当Group等于1(企业存在内部资本市场)时,物权法颁布前后企业总负债规模(Debt)均值由41.66上升至45.04,说明物权法颁布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负债融资增长。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均值是0.27,但是与最大值2.65相比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说明我国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仍然处于比较低位的水平。在主要控制变量方面,上市公司托宾Q值为1.87,最大值达到10.42,说明样本公司市场价值在资本市场上多数处于被低估状态。企业固定资产比例为0.23,说明样本企业的资产结构较为稳定。企业规模均值达到21.70,标准差为1.33,说明样本公司规模上存在一定差异。负债水平均值为0.48,说明样本公司平均债务融资将近占总资产的一半。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是0.37,说明大股东股权相对集中。独立董事比例均值为0.36,说明样本中独立董事人数达到董事会总人数的36%。股权性质均值为0.32,说明32%的样本属于国有企业。图5-1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规模趋势资料来源:本文绘制表5-2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变量观测值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50%分位值最大值ICM179060.270.280.000.192.65Q179061.871.710.121.3610.42Cashflow179060.060.070.010.054.27Tangibility179060.230.180.000.200.75Size1790621.701.3318.6821.5226.47Lev179060.480.250.050.481.84Block1790637.8015.668.5036.1676.44Independence179060.360.050.250.330.57State179060.320.470.000.001.00DebtGroup方差最小值均值最大值PrePostPrePostPrePostPrePos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收购条款与投资者保护: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 许金花,李善民,张东,陈玉罡. 管理评论. 2018(07)
[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顾夏铭,陈勇民,潘士远. 经济研究. 2018(02)
[3]债权人保护与企业创新[J]. 姜军,申丹琳,江轩宇,伊志宏. 金融研究. 2017(11)
[4]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创新[J]. 孔东民,徐茗丽,孔高文. 经济研究. 2017(10)
[5]财务公司的职能配置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J]. 吴秋生,黄贤环.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9)
[6]基于组织复杂性视角的金融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J]. 危平,杨明艳.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6)
[7]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影响了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吗?——来自中国《物权法》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J]. 钱雪松,方胜. 经济研究. 2017(05)
[8]信贷寻租、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 张璇,刘贝贝,汪婷,李春涛. 经济研究. 2017(05)
[9]基于演化博弈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转移激励机制研究[J]. 龚志文,陈金龙.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4)
[10]企业集团风险传染效应研究——来自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纳鹏杰,雨田木子,纳超洪. 会计研究. 2017(03)
本文编号:3101388
【文章来源】: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不同法系国家的的企业杠杆率
物权法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40将样本分为内部资本市场低活跃度。适度活跃与高活跃度三个子样本后,分别检验每个子样本下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大股东掏空之间的关系。在内部资本市场低活跃度样本中,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大股东掏空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247,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对于内部资本市场低活跃度样本而言,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大股东掏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内部资本市场适度活跃样本中,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大股东掏空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20,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相比内部资本市场适度活跃样本,内部资本市场低活跃度样本中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更大。在内部资本市场高活跃度样本中,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与大股东掏空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392,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相比内部资本市场低活跃度和适度活跃样本,内部资本市场高活跃样本中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更大。上述结果说明,当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处于不同区间时,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存在区间差异。2.假设H2的检验:内部资本市场对于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具有区间差异。为了验证假设H2,本章通过二次项系数来验证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是否存在区间差异,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的二次项,即模型(2),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4-6第(5)列可以看出,内部资本市场二次项与大股东掏空之间的回归系数为0.019,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存在区间差异,验证了本文假设H2。图4-1内部资本市场的核密度函数曲线资料来源:本文整理
第5章物权法、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融资约束61模型中涉及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如表5-2所示。对全样本统计结果显示,当Group等于0(企业不存在内部资本市场)时,物权法颁布前后企业总负债规模(Debt)均值由39.00上升至42.40。当Group等于1(企业存在内部资本市场)时,物权法颁布前后企业总负债规模(Debt)均值由41.66上升至45.04,说明物权法颁布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负债融资增长。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均值是0.27,但是与最大值2.65相比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说明我国内部资本市场活跃程度仍然处于比较低位的水平。在主要控制变量方面,上市公司托宾Q值为1.87,最大值达到10.42,说明样本公司市场价值在资本市场上多数处于被低估状态。企业固定资产比例为0.23,说明样本企业的资产结构较为稳定。企业规模均值达到21.70,标准差为1.33,说明样本公司规模上存在一定差异。负债水平均值为0.48,说明样本公司平均债务融资将近占总资产的一半。大股东持股比例均值是0.37,说明大股东股权相对集中。独立董事比例均值为0.36,说明样本中独立董事人数达到董事会总人数的36%。股权性质均值为0.32,说明32%的样本属于国有企业。图5-1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规模趋势资料来源:本文绘制表5-2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变量观测值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50%分位值最大值ICM179060.270.280.000.192.65Q179061.871.710.121.3610.42Cashflow179060.060.070.010.054.27Tangibility179060.230.180.000.200.75Size1790621.701.3318.6821.5226.47Lev179060.480.250.050.481.84Block1790637.8015.668.5036.1676.44Independence179060.360.050.250.330.57State179060.320.470.000.001.00DebtGroup方差最小值均值最大值PrePostPrePostPrePostPrePost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反收购条款与投资者保护: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 许金花,李善民,张东,陈玉罡. 管理评论. 2018(07)
[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创新——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 顾夏铭,陈勇民,潘士远. 经济研究. 2018(02)
[3]债权人保护与企业创新[J]. 姜军,申丹琳,江轩宇,伊志宏. 金融研究. 2017(11)
[4]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与创新[J]. 孔东民,徐茗丽,孔高文. 经济研究. 2017(10)
[5]财务公司的职能配置与集团成员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J]. 吴秋生,黄贤环. 中国工业经济. 2017(09)
[6]基于组织复杂性视角的金融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J]. 危平,杨明艳.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6)
[7]担保物权制度改革影响了民营企业负债融资吗?——来自中国《物权法》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J]. 钱雪松,方胜. 经济研究. 2017(05)
[8]信贷寻租、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J]. 张璇,刘贝贝,汪婷,李春涛. 经济研究. 2017(05)
[9]基于演化博弈的企业集团内部资本转移激励机制研究[J]. 龚志文,陈金龙.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4)
[10]企业集团风险传染效应研究——来自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纳鹏杰,雨田木子,纳超洪. 会计研究. 2017(03)
本文编号:31013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0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