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弦新韵 ——京族独弦琴文化发展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9 12:18
中国南方海疆跨界民族——京族的民间器乐文化独弦琴艺术有着独特的文化传承机制和跨文化交流意义,同时在当代彰显出衔接中外文化的中介能动价值。“京族独弦琴艺术”作为京族器乐文化的代表,在201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京族独弦琴艺术的发展与变革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京族独弦琴从少小民族的民间民族乐器,变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文化展示,其发展动因可分为内源式动因以及外源式动因。当下各少数民族在国家的支持下,自我意识、文化自觉、民族自觉得到提升,这是京族独弦琴艺术发展的内源式动因。其外源式动因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度。国家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纳入国家非遗体系的过程,既是一个多元一体文化格局整合与更新的过程,也是少数民族文化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过程。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时代背景下,京族独弦琴艺术的发展成为中国京族社会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众多少数民族代表性器乐文化现当代发展的一个缩影。京族独弦琴是其民族历史与文化的活载体,他们在神话史诗、历史典籍以及族群日常生活中被不同的话语表述赋予不同的象征。当下的京族独弦琴被赋予了京族礼仪之器、民族重器的社会文化角色,在民间传承、节日...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四、田野点介绍
五、中心论点
第一章 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
第一节 神话传说中的独弦琴意象
一、初始形制:大自然的馈赠
二、神赐之器:融合了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文化记忆
三、传统遗产:民族精神的自我隐喻
第二节 多重源流与角色差异:典籍中之历史角色
一、独弦琴的前身
二、各民族同类乐器之名近形异
三、典籍中的中越同源乐器
第三节 作为族群遗产与国家非遗符号的独弦琴
一、独弦琴在京族音乐发展中的角色分析
二、申遗:国家舞台的现身
三、文化自觉与角色建构
小结
第二章 独弦琴艺人的身份重构
第一节 早期民间艺人的文化角色
一、民间独弦琴艺人的社会身份
二、早期独弦琴艺人的角色认同
三、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
第二节 文化主体的异质融入:非遗时期之前国家派驻的传承者
一、政府主导的转型
二、资源与契机
三、回馈与互惠
第三节 非遗时期的传承人:个人特质、社会阶层与地域的交互影响
一、年龄分布
二、性别比例
三、教育程度与职业
四、参与社区活动状况
第四节 自我、族性与国家:一位传承人的微型生活史
一、代际传承下的自然身份
二、文化实践与身份变迁
三、身份意识与国家认同意识的叠加
小结
第三章 仪式场域与展演空间
第一节 传统哈节仪式空间中的京族独弦琴
一、京族哈节的仪式场域与独弦琴敬演
二、非遗的乡土根性及其曾经的历史危机
三、族群文化的复兴与人文重建的交融
第二节 镜像视角下的哈节独弦琴:作为国家非遗文化符号的出场
一、以实体图像为代表的符号展示
二、以弹奏展演为代表的音律展示
三、以海洋文化为代表的旅游展示
第三节 汉族康王节中的京族独弦琴:民族间的共赢汇融
一、京汉文化互动的历程
二、京汉文化互动的现实趋势
三、民族间的共赢汇融
小结
第四章 独弦琴的现代传承
第一节 校本课程中的独弦琴: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一、非遗制度影响下的京族地区民族文化教育情况
二、校本课程中的京族语言文化
三、校本课程中的独弦琴:改变部分京族青少年的命运
第二节 族群遗产传承培训与青少年文化认同
一、传承培训的必要性与多样化
二、独弦琴传承培训的发展规划
三、自我文化的形塑过程
第三节 青少年族群文化认同与国家文化认同
一、京族族群文化认同与国家文化认同的历史
二、区域族际关系与族际互动
三、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小结
第五章 亲诚惠容:中越独弦琴协同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越南音乐背景与音乐分区
一、国土与人民
二、音乐地理分区
三、越南独弦琴音乐历史
第二节 中国睦邻政策之下的边疆独弦琴交流
一、中越关系以及中国边境地区的睦邻政策
二、同源文化交流交往
三、边疆文化协同发展
第三节 独弦琴在中越关系中的作用
一、京族独弦琴作为中越公共外交的优势资源
二、京族独弦琴公共外交的文化实践
三、以琴为桥构架桂越边疆友好文化网络
小结
第六章 古弦新韵的延展
第一节 曾经的独弦“独语”
一、逼仄的生境与独语的琴声
二、族群边界的文化表征
三、从代际间的线性传承到多样化传承
第二节 曲目变化的传统基础与现代意愿
一、族际音乐文化交流的表现
二、文化差异与多元共生
三、接续传统,重启新机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文价值表达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表达
二、多元文化的相处之道
三、中国非遗制度与民心相通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47537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四、田野点介绍
五、中心论点
第一章 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
第一节 神话传说中的独弦琴意象
一、初始形制:大自然的馈赠
二、神赐之器:融合了大传统和小传统的文化记忆
三、传统遗产:民族精神的自我隐喻
第二节 多重源流与角色差异:典籍中之历史角色
一、独弦琴的前身
二、各民族同类乐器之名近形异
三、典籍中的中越同源乐器
第三节 作为族群遗产与国家非遗符号的独弦琴
一、独弦琴在京族音乐发展中的角色分析
二、申遗:国家舞台的现身
三、文化自觉与角色建构
小结
第二章 独弦琴艺人的身份重构
第一节 早期民间艺人的文化角色
一、民间独弦琴艺人的社会身份
二、早期独弦琴艺人的角色认同
三、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
第二节 文化主体的异质融入:非遗时期之前国家派驻的传承者
一、政府主导的转型
二、资源与契机
三、回馈与互惠
第三节 非遗时期的传承人:个人特质、社会阶层与地域的交互影响
一、年龄分布
二、性别比例
三、教育程度与职业
四、参与社区活动状况
第四节 自我、族性与国家:一位传承人的微型生活史
一、代际传承下的自然身份
二、文化实践与身份变迁
三、身份意识与国家认同意识的叠加
小结
第三章 仪式场域与展演空间
第一节 传统哈节仪式空间中的京族独弦琴
一、京族哈节的仪式场域与独弦琴敬演
二、非遗的乡土根性及其曾经的历史危机
三、族群文化的复兴与人文重建的交融
第二节 镜像视角下的哈节独弦琴:作为国家非遗文化符号的出场
一、以实体图像为代表的符号展示
二、以弹奏展演为代表的音律展示
三、以海洋文化为代表的旅游展示
第三节 汉族康王节中的京族独弦琴:民族间的共赢汇融
一、京汉文化互动的历程
二、京汉文化互动的现实趋势
三、民族间的共赢汇融
小结
第四章 独弦琴的现代传承
第一节 校本课程中的独弦琴: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一、非遗制度影响下的京族地区民族文化教育情况
二、校本课程中的京族语言文化
三、校本课程中的独弦琴:改变部分京族青少年的命运
第二节 族群遗产传承培训与青少年文化认同
一、传承培训的必要性与多样化
二、独弦琴传承培训的发展规划
三、自我文化的形塑过程
第三节 青少年族群文化认同与国家文化认同
一、京族族群文化认同与国家文化认同的历史
二、区域族际关系与族际互动
三、民族认同对国家认同的影响
小结
第五章 亲诚惠容:中越独弦琴协同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越南音乐背景与音乐分区
一、国土与人民
二、音乐地理分区
三、越南独弦琴音乐历史
第二节 中国睦邻政策之下的边疆独弦琴交流
一、中越关系以及中国边境地区的睦邻政策
二、同源文化交流交往
三、边疆文化协同发展
第三节 独弦琴在中越关系中的作用
一、京族独弦琴作为中越公共外交的优势资源
二、京族独弦琴公共外交的文化实践
三、以琴为桥构架桂越边疆友好文化网络
小结
第六章 古弦新韵的延展
第一节 曾经的独弦“独语”
一、逼仄的生境与独语的琴声
二、族群边界的文化表征
三、从代际间的线性传承到多样化传承
第二节 曲目变化的传统基础与现代意愿
一、族际音乐文化交流的表现
二、文化差异与多元共生
三、接续传统,重启新机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文价值表达
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表达
二、多元文化的相处之道
三、中国非遗制度与民心相通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147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4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