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1-05-14 02:20
  继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之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逐渐成为教师知识的一个核心要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教师TPACK的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进一步说,甚至关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前景和未来。本研究以微课开发项目为基础,旨在探究参与到活动中的师范生的TPACK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探究参与微课开发的师范生的TPACK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微课开发从哪些方面促使了这些变化的产生,影响参与者TPACK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研究对象是研究者以招募的方式从所在师范大学里物理教育专业中产生的八名大二师范生。他们每人都经历了二轮个人访谈和四轮微课开发循环,涉及微课的设计、制作、点评、修改和提交等环节。研究者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研究资料,利用Nvivo 11.0质性资料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编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学科知识教学的微课开发项目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整合技术运用的思想意识和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他们对于技术、教学法与...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电化”新技术运用于学校教学的时代要求
        二、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整合的国际趋势
        三、个人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形成的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视角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现状、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技术发展对学校教学变革之影响的研究(宏观层面)
        二、关于教师技术素养与学科教学有效性之关系的研究(中观层面)
        三、关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微观层面)
    第二节 概念解读
        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及其各构成因子
        二、教师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
        三、微课及微课开发
    第三节 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一、探索空间
        二、问题聚焦、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实施方案
    第一节 研究准备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合作者及任务分工
        三、参与者招募及分组
        四、前期研究基础
        五、活动建模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手段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手段
    第三节 资料整理、编码与分析方案
        一、分析单位界定
        二、编码方案
        三、资料分析方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历程
    第一节 活动的准备(第一阶段)
        一、拟定活动方案
        二、首次见面,商定活动方案
    第二节 活动的实施(第二阶段)
        一、第一轮个人访谈
        二、微课开发循环
        三、第二轮个人访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发现及阐释
    第一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思想意识的发展
        一、认识到在物理课堂中整合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形成在课堂中主动整合技术的意识
        三、认识到微课(或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局限性
        四、认识影响物理课堂中技术整合的因素
    第二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一、能够根据教学的境脉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技术工具
        二、根据教学境脉调整技术运用的方式和策略
        三、形成对课堂中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第三节 师范生微课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一、优化微课设计
        二、形成对于物理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深层理解
    第四节 TPACK相关因子水平的发展
        一、学科教学法知识(PCK)
        二、技术教学法知识(TPK)
        三、技术知识(TK)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估价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关于研究设计
        二、对微课开发活动实施过程的反思
        三、对研究者本人研究活动的反思
    第三节 研究启示
        一、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二、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三、对教育研究者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面向知识建构的教师区域网络协同备课模式研究——一项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实践探索[J]. 陈玲,张俊,汪晓凤,余胜泉.  教师教育研究. 2013(06)
[2]技术促进教学:发展、演进和启示[J]. 王长江,胡卫平.  现代教育技术. 2013(10)
[3]TPACK国外研究现状及启示[J]. 徐鹏,张海,王以宁,刘艳华.  中国电化教育. 2013(09)
[4]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 焦建利.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
[5]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 黎加厚.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04)
[6]新技术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变革的核心[J]. 丁钢.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3(01)
[7]开源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与选择[J]. 王咸伟,徐晓东,赵学孔,张宏珊,冯燕奕.  电化教育研究. 2013(02)
[8]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远程教育杂志. 2012(04)
[9]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和分析模型研究[J]. 王志军,余胜泉.  电化教育研究. 2012(05)
[10]近百年来近代中国师范教育研究综述[J]. 阮春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博士论文
[1]教师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研究[D]. 徐鹏.东北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泰国大学生汉语学习动机[D]. 陈舒雅.天津师范大学 2014
[2]基于信息技术和学生学习的数学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研究[D]. 杨蕊.天津师范大学 2013
[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影响问题研究[D]. 杜韶婕.东北财经大学 2012
[4]基于Moodle平台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程磊.华中师范大学 2012
[5]基于神经网络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研究[D]. 杨新佳.西安科技大学 2011
[6]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李炜.天津师范大学 2009
[7]基于J2EE的网络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陈周理.厦门大学 2009
[8]基于网络的协作式备课系统研究[D]. 刘磊.华东师范大学 2007
[9]有效性教学研究[D]. 曹琼.苏州大学 2004
[10]网络教育课程质量认证标准的研究与设计[D]. 罗晓春.南京师范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185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185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a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