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景观标识的人类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4 04:07
哈尼梯田因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再生产整个自然界”而得以塑造。人的实践活动以及社会发展使得体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地景观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景观变化过程往往也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程。景观不断变化的特性决定了认识景观、呈现景观的困难。面对大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呈现具有丰富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内涵的哈尼梯田景观,协助游客建立对梯田文化景观的审美、释读与尊重就成为了实现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任务。引导人们进一步行动或进一步理解其代表的事物意义的物象即是标识。标识以静态及动态的形式存在。文字书写可以是标识,人们的一些行为在特定的如旅游的场域中也可能转换为文化的标识。景观标识是景观呈现的浓缩,同时也可以成为景观的一部分。景观标识是引导人们认识、理解与欣赏景观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的指示性符号。景观标识之所以是重要的,就在于若没有此类符号,深刻而丰富的景观文化内涵就难以为大众游客所理解。因而,景观标识的设立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新形式的文化书写行为,对当地社会文化景观等进行言说的目的在于让潜在的读者即游客能够通过对这些言说的理解去认识当地的文化。哈尼梯田的景观标识可分为提供介绍性信息的...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哈尼梯田核心区研究综述
(二) 文化信息传递及旅游研究综述
(三) 符号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五、田野点概况
(一) 元阳县
(二) 哈尼梯田核心区主要旅游村寨
六、核心观点
第一章 作为景观的哈尼梯田景观标识
第一节 景观标识及其分类
一、景观
二、景观标识
三、景观标识的分类
第二节 公共标识景观
一、哈尼梯田核心区的介绍性信息
二、公共标识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三、公共标识的解释力不足
第三节 旅游标识景观
一、哈尼梯田核心区的专门化信息
二、旅游标识与旅游发展的同步
三、旅游标识的信息错漏
第四节 程式化表现的展演景观
一、走向艺术真实
二、“内”“外”关系的联结
三、神圣性的消散
第五节 片段式呈现的生活景观
一、包罗万象的日常生活
二、生活世界的编码与解码
三、日常与非日常的混淆
小结
第二章 景观标识设立的认知与实践
第一节 信息传递的认知
一、标识设立目的的模糊
二、标识文本内容的混乱
三、文化阐释的随意规训
第二节 文化信息的加工
一、文化信息的随意增补
二、文化信息的无心删减
三、文化信息的族性修饰
第三节 形式对内容的僭越
一、文本书写的多层级性脱节
二、“出场”胜于一切
三、生活世界中的“课题”抽离
小结
第三章 景观标识的阅读与理解
第一节 表层的引导与内涵的缺位
一、文化书写的表层化
二、游客差异性的漠视
三、内涵性引导的缺位
第二节 导致误解的视觉陷阱
一、视觉印象的赋魅
二、缺乏理解的观览
三、偏误信息的形成
第三节 通往文化理解的尝试
一、探索共享意义
二、创造融合契机
三、寻找符号系统
小结
第四章 景观标识对村落的影响
第一节 景观标识的进入与传统村落的显现
二、从自然到非自然的蘑菇房
三、从幕后到台前的生活世界
第二节 内部信息的外部化表述张力
一、处于交往表层结构中的地名信息
二、处于交往中层结构中的仪式物信息
三、处于交往深层结构中的婚嫁信息
第三节 他者的进入与时空格局的改写
一、由具象走向抽象的时序符号
二、由浑然一体走向机械切分的空间秩序
三、全域旅游的推行及时空格局新整体的重塑
小结
第五章 梯田世界的变化与知识传播的创新
第一节 梯田知识生产的延时性
一、对梯田传承保护的刻板理解
二、对梯田发展变化的滞后把握
三、对梯田符号自我的长期建构
第二节 梯田信息传递的不确定性
一、收讯者类型的多样性
二、交往关系的不稳定性
三、“中间人”的个性化阐释
第三节 梯田知识传播的创新原则
一、梯田本土知识的征用与超越
二、梯田知识接受路径的拓展
三、梯田知识生产困境的克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J]. 马翀炜. 思想战线. 2017(05)
[2]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景观标识的人类学考察[J]. 郑佳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3]通往文化空间消费的地名——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地名标识的人类学考察[J]. 郑佳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视觉文化、媒体景观与后情感社会的人类学反思[J]. 朱凌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5)
[5]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哈尼梯田的生计影响探讨[J]. 张爱平,侯兵,马楠. 人文地理. 2017(01)
[6]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J]. 杨振之. 旅游学刊. 2016(12)
[7]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 张辉,岳燕祥. 旅游学刊. 2016(09)
[8]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J]. 俞金尧,洪庆明.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7)
[9]基于交往需要的民族符号人类学考察——以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为例[J]. 郑佳佳.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10]景观格局:一个重新想象乡村社会文化空间的维度——对布朗族村寨芒景的人类学研究[J]. 朱凌飞,曹瑀. 思想战线. 2016(03)
博士论文
[1]意义、想象与建构[D]. 周莹.中央民族大学 2012
[2]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 麻三山.中央民族大学 2010
[3]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D]. 罗正副.厦门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03519
【文章来源】:云南大学云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哈尼梯田核心区研究综述
(二) 文化信息传递及旅游研究综述
(三) 符号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五、田野点概况
(一) 元阳县
(二) 哈尼梯田核心区主要旅游村寨
六、核心观点
第一章 作为景观的哈尼梯田景观标识
第一节 景观标识及其分类
一、景观
二、景观标识
三、景观标识的分类
第二节 公共标识景观
一、哈尼梯田核心区的介绍性信息
二、公共标识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三、公共标识的解释力不足
第三节 旅游标识景观
一、哈尼梯田核心区的专门化信息
二、旅游标识与旅游发展的同步
三、旅游标识的信息错漏
第四节 程式化表现的展演景观
一、走向艺术真实
二、“内”“外”关系的联结
三、神圣性的消散
第五节 片段式呈现的生活景观
一、包罗万象的日常生活
二、生活世界的编码与解码
三、日常与非日常的混淆
小结
第二章 景观标识设立的认知与实践
第一节 信息传递的认知
一、标识设立目的的模糊
二、标识文本内容的混乱
三、文化阐释的随意规训
第二节 文化信息的加工
一、文化信息的随意增补
二、文化信息的无心删减
三、文化信息的族性修饰
第三节 形式对内容的僭越
一、文本书写的多层级性脱节
二、“出场”胜于一切
三、生活世界中的“课题”抽离
小结
第三章 景观标识的阅读与理解
第一节 表层的引导与内涵的缺位
一、文化书写的表层化
二、游客差异性的漠视
三、内涵性引导的缺位
第二节 导致误解的视觉陷阱
一、视觉印象的赋魅
二、缺乏理解的观览
三、偏误信息的形成
第三节 通往文化理解的尝试
一、探索共享意义
二、创造融合契机
三、寻找符号系统
小结
第四章 景观标识对村落的影响
第一节 景观标识的进入与传统村落的显现
二、从自然到非自然的蘑菇房
三、从幕后到台前的生活世界
第二节 内部信息的外部化表述张力
一、处于交往表层结构中的地名信息
二、处于交往中层结构中的仪式物信息
三、处于交往深层结构中的婚嫁信息
第三节 他者的进入与时空格局的改写
一、由具象走向抽象的时序符号
二、由浑然一体走向机械切分的空间秩序
三、全域旅游的推行及时空格局新整体的重塑
小结
第五章 梯田世界的变化与知识传播的创新
第一节 梯田知识生产的延时性
一、对梯田传承保护的刻板理解
二、对梯田发展变化的滞后把握
三、对梯田符号自我的长期建构
第二节 梯田信息传递的不确定性
一、收讯者类型的多样性
二、交往关系的不稳定性
三、“中间人”的个性化阐释
第三节 梯田知识传播的创新原则
一、梯田本土知识的征用与超越
二、梯田知识接受路径的拓展
三、梯田知识生产困境的克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J]. 马翀炜. 思想战线. 2017(05)
[2]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景观标识的人类学考察[J]. 郑佳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3]通往文化空间消费的地名——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地名标识的人类学考察[J]. 郑佳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视觉文化、媒体景观与后情感社会的人类学反思[J]. 朱凌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7(05)
[5]农业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哈尼梯田的生计影响探讨[J]. 张爱平,侯兵,马楠. 人文地理. 2017(01)
[6]全域旅游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J]. 杨振之. 旅游学刊. 2016(12)
[7]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 张辉,岳燕祥. 旅游学刊. 2016(09)
[8]全球化进程中的时间标准化[J]. 俞金尧,洪庆明.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7)
[9]基于交往需要的民族符号人类学考察——以世界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为例[J]. 郑佳佳.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10]景观格局:一个重新想象乡村社会文化空间的维度——对布朗族村寨芒景的人类学研究[J]. 朱凌飞,曹瑀. 思想战线. 2016(03)
博士论文
[1]意义、想象与建构[D]. 周莹.中央民族大学 2012
[2]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 麻三山.中央民族大学 2010
[3]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D]. 罗正副.厦门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03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20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