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PP校园欺凌防治模式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7 16:05
校园欺凌属于故意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攻击性行为,多发于青少年群体中。无论对于欺凌者还是受欺者,校园欺凌对青少年的成长均可能造成长期的消极影响。因此,探寻积极有效的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模式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大量实践证实,基于“全校参与”的综合性欺凌防治模式在应对校园欺凌方面通常更为全面且长效,能够从全员、全程、全方位对校园欺凌问题加以有效干预与预防。OBPP(Olweus Bullying Prevention Program,奥维斯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计划)是创建时间最早、有效数据最丰富、实施范围最广的综合性校园欺凌防治模式之一。OBPP校园欺凌防治模式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以群体社会化理论与理性行为理论为辅佐,从学校、班级、个人、社区多层面同时着手,通过全校、全员、全面参与共同应对欺凌,并在长期的国际推广实践中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本研究的目的是结合OBPP模式国际经验,对该模式进行本土化改良,将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改善校园氛围为主旨的OBPP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心修身”相结合,以植身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PMHE)为引导,以向内培养积极健康心理,向外营造和谐友爱校园氛围...
【文章来源】:鲁东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一)基于中国校园欺凌问题频发的严峻形势
(二)基于校园欺凌预防存在的问题
(三)基于校园欺凌干预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深化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的理论研究
(二)更新OBPP模式本土化解读的研究谱系
(三)推进中国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的教育行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四、概念界定
(一)校园欺凌
(二)OBPP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四)校园氛围
(五)PBPP
五、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理论
(二)群体社会化理论
(三)理性行为理论
六、研究思路
七、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调查法
第一章 OBPP模式验证及国际经验
一、OBPP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OBPP模式的特征
(一)学校氛围:创建整合生态系统
(二)教学内容:全科贯通的教学设计
(三)学生角色:校园欺凌应对的参与主体
(四)学校教职工:校园欺凌防治的中坚力量
三、OBPP模式美国实施验证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问题
(三)实施过程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五)研究结果
(六)讨论与分析
(七)小结
四、OBPP模式的国际经验
(一)基于个体认知的加拿大多伦多防治模式
(二)基于共同关注法的英国谢菲尔德防治模式
(三)基于多元文化的比利时弗兰德防治模式
(四)基于弥补监管缺位的南非开普敦防治模式
(五)基于恢复性措施的中国香港RWs A防治模式
第二章 OBPP模式的本土化探索
一、OBPP模式的本土化适切性分析
(一)理论同构:生态系统理论契合“正心修身”
(二)问题同域:共同聚焦中学生校园欺凌防治
(三)趋势相合:符应中国校园欺凌防治的顶层设计之需
(四)方法同功:三位一体模式与三全宗旨的殊途同归
二、OBPP模式本土化的形塑目标
(一)知识层面:理性辨识欺凌
(二)情感层面:实现共情互助
(三)意志层面:达致内圣外王品质
(四)行为层面:反欺凌的策略赋能
三、OBPP模式的本土化路径
(一)重构校园氛围,创设和谐生态
(二)强调全校参与,形成反欺凌共同体
(三)秉持生态理念,注重家校警区联动
(四)实施内外兼修,培养积极品格
四、OBPP本土化模式的实施维度
(一)学校层面:以“内预外防”为欺凌防治根本
(二)班级层面:改良群体成员互动模式
(三)个人层面:“七步干预法”应对欺凌
(四)社区层面:家校警区联动机制
五、OBPP本土化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行为有据、防治有法的制度保障
(二)注重监控、消弭隐患的物质保障
(三)多元参与、群防群治的人力保障
第三章 OBPP本土化(PBPP)模式的有效性验证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问题
三、实施过程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欺凌现象调查问卷
附录 B Olweus Bully/victim Questionnaire(1996)
附录 C G校教师访谈大纲
附录 D GMS Mentor Application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群体互动中的个体适应性:欺凌情境中的多重参与角色[J]. 陈光辉,张文新.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18(01)
[2]青少年早期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与抑郁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J]. 纪林芹,潘斌,王春燕,娄萍,陈亮,张文新. 心理科学. 2018(03)
[3]初中生学习成绩对外化问题、抑郁症状的影响:意志控制的作用[J]. 张良,李腾飞,纪林芹,张文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2)
[4]我国校园欺凌的情境预防[J]. 王东海.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02)
[5]挪威校园欺凌防范机制研究——以奥维斯欺凌防范项目为例[J]. 杨婕,马焕灵. 现代教育管理. 2017(12)
[6]我国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研究[J]. 袁翠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7]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预防校园欺凌的介入策略研究[J]. 朱琳,齐华栋,梅芸芸.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07)
[8]挪威奥维斯校园欺凌预防计划对我国的启示[J]. 张萌.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04)
[9]我国近十年校园欺凌问题研究述评[J]. 冯帮,李璇. 上海教育科研. 2017(04)
[10]一般压力理论和青少年犯罪:大众解释模型应用于美国印第安青年研究[J]. 大卫·伊特,泰迈卡·麦克努蒂·伊特,徐红. 青年学报. 2017(01)
博士论文
[1]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本土化内涵、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背景的关系[D]. 陈光辉.山东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校园欺凌现象中旁观者研究[D]. 刘静.上海师范大学 2017
[2]针对校园欺凌者的社会工作综合介入方案[D]. 舒科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蒙、汉族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研究[D]. 马海茹.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07798
【文章来源】:鲁东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缘起
(一)基于中国校园欺凌问题频发的严峻形势
(二)基于校园欺凌预防存在的问题
(三)基于校园欺凌干预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一)深化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的理论研究
(二)更新OBPP模式本土化解读的研究谱系
(三)推进中国校园欺凌预防与干预的教育行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四、概念界定
(一)校园欺凌
(二)OBPP
(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四)校园氛围
(五)PBPP
五、理论基础
(一)生态系统理论
(二)群体社会化理论
(三)理性行为理论
六、研究思路
七、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调查法
第一章 OBPP模式验证及国际经验
一、OBPP模式的理论基础
二、OBPP模式的特征
(一)学校氛围:创建整合生态系统
(二)教学内容:全科贯通的教学设计
(三)学生角色:校园欺凌应对的参与主体
(四)学校教职工:校园欺凌防治的中坚力量
三、OBPP模式美国实施验证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问题
(三)实施过程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五)研究结果
(六)讨论与分析
(七)小结
四、OBPP模式的国际经验
(一)基于个体认知的加拿大多伦多防治模式
(二)基于共同关注法的英国谢菲尔德防治模式
(三)基于多元文化的比利时弗兰德防治模式
(四)基于弥补监管缺位的南非开普敦防治模式
(五)基于恢复性措施的中国香港RWs A防治模式
第二章 OBPP模式的本土化探索
一、OBPP模式的本土化适切性分析
(一)理论同构:生态系统理论契合“正心修身”
(二)问题同域:共同聚焦中学生校园欺凌防治
(三)趋势相合:符应中国校园欺凌防治的顶层设计之需
(四)方法同功:三位一体模式与三全宗旨的殊途同归
二、OBPP模式本土化的形塑目标
(一)知识层面:理性辨识欺凌
(二)情感层面:实现共情互助
(三)意志层面:达致内圣外王品质
(四)行为层面:反欺凌的策略赋能
三、OBPP模式的本土化路径
(一)重构校园氛围,创设和谐生态
(二)强调全校参与,形成反欺凌共同体
(三)秉持生态理念,注重家校警区联动
(四)实施内外兼修,培养积极品格
四、OBPP本土化模式的实施维度
(一)学校层面:以“内预外防”为欺凌防治根本
(二)班级层面:改良群体成员互动模式
(三)个人层面:“七步干预法”应对欺凌
(四)社区层面:家校警区联动机制
五、OBPP本土化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行为有据、防治有法的制度保障
(二)注重监控、消弭隐患的物质保障
(三)多元参与、群防群治的人力保障
第三章 OBPP本土化(PBPP)模式的有效性验证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问题
三、实施过程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五、研究结果
六、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欺凌现象调查问卷
附录 B Olweus Bully/victim Questionnaire(1996)
附录 C G校教师访谈大纲
附录 D GMS Mentor Application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群体互动中的个体适应性:欺凌情境中的多重参与角色[J]. 陈光辉,张文新.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18(01)
[2]青少年早期同伴拒绝、同伴侵害与抑郁的关系:交叉滞后分析[J]. 纪林芹,潘斌,王春燕,娄萍,陈亮,张文新. 心理科学. 2018(03)
[3]初中生学习成绩对外化问题、抑郁症状的影响:意志控制的作用[J]. 张良,李腾飞,纪林芹,张文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8(02)
[4]我国校园欺凌的情境预防[J]. 王东海.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02)
[5]挪威校园欺凌防范机制研究——以奥维斯欺凌防范项目为例[J]. 杨婕,马焕灵. 现代教育管理. 2017(12)
[6]我国未成年人校园欺凌现状及对策研究[J]. 袁翠清.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7]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预防校园欺凌的介入策略研究[J]. 朱琳,齐华栋,梅芸芸.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07)
[8]挪威奥维斯校园欺凌预防计划对我国的启示[J]. 张萌.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7(04)
[9]我国近十年校园欺凌问题研究述评[J]. 冯帮,李璇. 上海教育科研. 2017(04)
[10]一般压力理论和青少年犯罪:大众解释模型应用于美国印第安青年研究[J]. 大卫·伊特,泰迈卡·麦克努蒂·伊特,徐红. 青年学报. 2017(01)
博士论文
[1]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本土化内涵、基本特点及其与同伴背景的关系[D]. 陈光辉.山东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校园欺凌现象中旁观者研究[D]. 刘静.上海师范大学 2017
[2]针对校园欺凌者的社会工作综合介入方案[D]. 舒科文.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蒙、汉族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研究[D]. 马海茹.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07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20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