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I-P-O模型作为基本的分析框架,以组织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和运动训练学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定性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团队效能进行基本的理论分析,构建了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的理论模型,并对模型中的部分环节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的提升策略。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属性表现为:业余性、事业性、竞技性和教育性。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属于运动团队,不仅具有一般团队的特征,还具有区别于常规团队的独特特征,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1)团队绩效表现形式相对单一;(2)团队生命周期的循环性;(3)团队目标的多层次性;(4)高度的团队信任;(5)教练员在团队中扮演多重角色;(6)核心球员的独特价值与作用。 2、集体球类项目的团队效能是指球队最终的产出的综合性反映,即球队产生了什么效果。它是一支球队表现出的一种团队能力和团队状态,是一支球队生存、适应、维持和发展的能力表现,它反映球队成员训练及比赛的努力程度和可持续性,是球队成绩长期、可持续提高的重要预测因素。 3、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的团队效能指标应当包括内容性指标、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内容性指标界定为执教水平及行为和技战术水平及素养,过程性指标界定为团队承诺与合作满意度即球队生命力,结果性指标界定为竞技运动成绩和球队任务完成情况。 4、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模型验证环节由四类变量组成,前因变量、过程变量、中介变量和结果变量。前因变量包括团队目标明确度、团队信任、团队冲突和教练领导力;过程变量包括团队信任和团队学习;中介变量包括团队凝聚力;结果变量包括球队生命力和球队绩效。 5、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假设模型主要由外部环境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球队成员心理特征要素和结果要素等5类要素构成。
【关键词】:高校 高水平 集体球类项目 团队效能 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0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2
- 1 导论12-26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2-17
- 1.1.1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健康发展的需要15-16
- 1.1.2 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16-17
- 1.1.3 我国普通高校为国家培养集体球类项目竞技体育人才的需要17
- 1.2 研究流程与框架17-21
- 1.2.1 研究流程17-18
- 1.2.2 论文研究框架18-21
- 1.3 研究目的21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21-23
- 1.4.1 研究对象21
- 1.4.2 研究方法21-23
- 1.5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23
- 1.5.1 研究难点23
- 1.5.2 研究创新点23
- 1.6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23-26
- 1.6.1 团队及团队效能的理论及观点23-25
- 1.6.2 本文研究主要参考的观点及启发25-26
- 2 文献综述26-54
- 2.1 团队26-38
- 2.1.1 团队的定义26-29
- 2.1.2 团队与群体的区别29-33
- 2.1.3 团队类型学研究33-35
- 2.1.4 当代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领域的团队学研究35-38
- 2.2 团队效能与团队效能模型38-54
- 2.2.1 团队效能定义38-39
- 2.2.2 团队效能的维度与指标39-42
- 2.2.3 团队效能模型42-54
- 3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及团队效能的理论研究54-69
- 3.1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理论研究54-65
- 3.1.1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性质54-57
- 3.1.2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界定57-58
- 3.1.3 新形势下重新认识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高水平”58-61
- 3.1.4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团队特征分析61-65
- 3.2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的理论研究65-69
- 3.2.1 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的界定65-66
- 3.2.2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团队效能指标的确定66-69
- 4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运动队的质性研究69-85
- 4.1 研究目的69-70
- 4.2 访谈对象70
- 4.3 访谈准备与工具70-71
- 4.4 访谈程序71
- 4.5 访谈的数据分析71-74
- 4.6 访谈结果74-84
- 4.6.1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属于团队型的运动项目74-76
- 4.6.2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的影响因素76-83
- 4.6.3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各项目间不存在团队类项差异83-84
- 4.7 小结84-85
- 5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模型构建的研究设计85-115
- 5.1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相关变量的分析85-86
- 5.2 本研究选取变量的原则86-87
- 5.3 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模型中验证环节变量的选择87-94
- 5.3.1 团队信任87
- 5.3.2 团队冲突87-89
- 5.3.3 球队目标明确程度89-90
- 5.3.4 凝聚力90-91
- 5.3.5 团队动机91-92
- 5.3.6 教练领导行为92-93
- 5.3.7 团队学习93
- 5.3.8 团队效能93-94
- 5.4 变量的测量水平与概念模型的水平94-95
- 5.5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95-105
- 5.5.1 团队凝聚力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工具95-97
- 5.5.2 团队冲突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工具97-98
- 5.5.3 团队信任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工具98-99
- 5.5.4 团队动机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工具99-100
- 5.5.5 团队目标明确程度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工具100-101
- 5.5.6 教练领导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工具101-102
- 5.5.7 团队学习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工具102-103
- 5.5.8 团队效能的操作性定义及测量工具103-105
- 5.6 问卷的设计105-106
- 5.7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106-113
- 5.7.1 自编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106-112
- 5.7.2 整体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112-113
- 5.8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113-114
- 5.9 数据的处理114-115
- 6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模型构建115-143
- 6.1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模型的假设116-117
- 6.2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假设模型的验证117-125
- 6.2.1 “团队动机”等4个前因变量影响团队信任119
- 6.2.2 “团队信任”不是前因变量和“团队学习”的中介变量119-121
- 6.2.3 “团队学习”不是“团队信任”和“团队效能”的中介变量121
- 6.2.4 “团队凝聚力”作为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的中介变量的验证121-124
- 6.2.5 讨论与思考124-125
- 6.3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假设模型的修订和完善125-135
- 6.3.1 团队信任是前因变量和团队效能的中介变量的验证125-129
- 6.3.2 团队学习是前因变量和团队效能的中介变量的验证129-133
- 6.3.3 关于球队绩效与球队生命力关系的验证分析133-135
- 6.4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假设模型的确定135-139
- 6.4.1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假设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136-137
- 6.4.2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完整假设模型的建立137-139
- 6.5 讨论139-143
- 6.5.1 高校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测量模型图的异常性分析139-141
- 6.5.2 研究假设未被证实或模型图出现异常性的可能原因分析141-143
- 7 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提升策略研究143-152
- 7.1 基于团队信任视角的团队效能提升策略143-144
- 7.1.1 加强对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团队成员构成和位置匹配的甄选143-144
- 7.1.2 完善集体球类项目运动团队管理制度144
- 7.2 基于教练领导力视角的团队效能提升策略144-146
- 7.2.1 教练员要加强自身品质的修炼,提升人格魅力144-145
- 7.2.2 教练员要树立在运动团队中的权威145
- 7.2.3 教练员要树立多元化且高低适宜的工作目标145-146
- 7.3 基于团队冲突视角的团队效能提升策略146-148
- 7.3.1 解决球队冲突的方法要合理有效,因时制宜146-147
- 7.3.2 球队要通过举办讨论会以加强球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147
- 7.3.3 通过球队共同愿景实现球队冲突的终极管理147-148
- 7.3.4 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148
- 7.4 基于团队凝聚力视角的团队效能提升策略148-150
- 7.4.1 培养核心球员,强化球队成员的主人翁意识148-149
- 7.4.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增强球员之间的心理相容性149-150
- 7.4.3 设置清晰明确、鞭长能及的团队目标,合理进行目标整合150
- 7.5 基于团队动机视角的团队效能提升策略150-152
- 7.5.1 在合理范围之内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形成球员内驱力150-151
- 7.5.2 合理运用激励和强化的手段激发球员训练和比赛动机151-152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152-156
- 8.1 研究结论152-153
- 8.2 研究限制与建议153-156
- 8.2.1 访谈对象的代表性和客观性154-155
- 8.2.2 研究样本的局限性和特定性155
- 8.2.3 团队效能模型的科学性和应用性155-156
- 致谢156-157
- 参考文献157-164
- 附录164-184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楠;对我国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运动动机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0期
2 张如江;殷学峰;;高校篮球教练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训练满意度相关性分析与研究——以2010年“第十三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湖北省预赛”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3 李军;刘小明;;从协同学视角论我国集体球类项目竞争力的提升[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涂永民;;集体运动团队中人际关系影响因素[J];改革与开放;2010年10期
5 石冠峰;林志扬;;团队建设研究的新思路:边界管理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1期
6 黄世光;;排球运动中现代团队凝聚力的培养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孙卫星;李秀荣;马靖;;集体球类项目对青少年群体性的促进作用[J];成功(教育);2012年22期
8 王春芝;高强;Heiko Gebauer;;基于经典扎根理论思想的管理研究方法[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刘莉,仇加勇;浅谈如何正确对待集体项目中的非正式群体[J];安徽体育科技;1994年04期
10 刘小明;;群体精神动力对集体球类项目的价值及其提升途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海霞;团队互动过程对团队效能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高水平集体球类项目团队效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3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26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