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共产主义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1 19:0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选择了科学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根本指导思想。考察党的共产主义观,对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复兴而言既是一个有着决定性意义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有着现实性意义的实践问题。共产主义代表着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关于世界近现代人类社会政治走向的一种学说体系的表达。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过程中,在继承了以往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中,沿用了已有的概念词语,并赋予其新的含义,从而使共产主义走向科学化。本文所涉及的共产主义除特别说明外,均指科学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观就是人们所形成的关于共产主义的整体性、系统性、理论性、抽象性的认识,它同“共产主义理论”、“共产主义学说”、“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认识”等是类似的概念。我们把握“共产主义观”这一概念,关键在于探求“共产主义”的“本”,即共产主义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共产主义观的实质就是回答“什么是共产主义?”或者“怎样实现共产主义”。讨论共产主义观应该分为二个层次:一是对共产主义观的本质或者说内核进行探讨。这一本质应该是贯穿“共产主义观”的过去、现在、未来,...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0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二、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可能的创新点
    四、经典作者对“共产主义”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观的理论溯源
    第一节 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形成
        一、历史背景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性
            (二)现代机器大工业为消灭资本主义、对社会进行共产主义改造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是资产阶级没有能力继续驾驭现代生产力的体现
        二、理论准备
        三、阶级呼唤
        四、理论创立与发展
        五、理论基石
        六、伟大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分析
        一、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
            (一)“过渡时期”概念的政治和经济视角分析
            (二)过渡时期存在的历史必然性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
            (一)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
            (二)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三、共产主义社会是最终消灭了三大差别的新型社会
    第三节 列宁和斯大林的共产主义观
        一、列宁对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继承和发展
            (一)处于马克思共产主义观框架内的列宁共产主义观
            (二)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过渡时期理论
        二、斯大林“降低进入标准”的共产主义观
第三章 从坚持科学的共产主义观到出现失误
    第一节 毛泽东关于“什么是共产主义”的思考
        一、毛泽东思考问题的基本立场
            (一)破除迷信,强调独立自主的思考
            (二)虚心学习其他国家尤其是苏联的先进经验
        二、毛泽东围绕着“怎样实现共产主义”的主要观点
            (一)毛泽东解读的共产主义是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二)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首要条件
            (三)共产主义具有阶段性
            (四)关于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界限问题
            (五)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发展计划经济,但仍存在商品经济
            (六)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原则和条件
            (七)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具体组织形式
    第二节 毛泽东共产主义观同其他经典作家的比较
        一、关于“过渡时期”问题
            (一)“过渡时期”用法的改变
            (二)“过渡”路径的不同
        二、关于阶级斗争问题
            (一)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式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问题
    第三节 毛泽东共产主义观的“理想性”色彩
        一、毛泽东的思维特点
            (一)强调辩证法的运用
            (二)强调人民群众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二、毛泽东观点的“理想性”色彩
            (一)毛泽东侧重关注共产主义的制度特征
            (二)毛泽东对未来社会的理解充满斗争性
            (三)毛泽东十分强调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
        三、对毛泽东观点“理想性”色彩的反思
            (一)毛泽东对共产主义本质的理解存在偏差
            (二)毛泽东对共产主义实现路径的理解存在偏差
第四章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共产主义
    第一节 形势的转变与科学认识的恢复
        一、形势的转变
            (一)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二)国内社会的深刻变革必然引发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化发展
            (三)国际环境中负面因素对意识形态领域影响较大
        二、正确思想路线的恢复与重新认识共产主义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思对于共产主义的错误认识
            (二)对于共产主义的认识应当结合实际情况
    第二节 邓小平立足于基本国情的共产主义认识
        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共产主义认识的主要观点
            (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二)社会主义阶段为实现共产主义作着积极的准备
            (三)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是完成现代化建设
            (四)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二、邓小平对共产主义的认识立足于基本国情的主要表现
            (一)强调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对商品经济在通向共产主义道路上的地位和作用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第三节 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主要观点
        一、必须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
            (一)理想信念概念的整合
            (二)理想信念问题最终关系着现实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三)理想信念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
        二、怎样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
            (一)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二)大力加强对广大党员及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第四节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共产主义观理论阐释
        一、党的理论出发点
            (一)对于共产主义本质理解的不断深化
            (二)践行共同富裕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有效路径
        二、党对于共产主义认识的新拓展
            (一)党重新恢复对共产主义的科学认识
            (二)在实践中真正体现了“共产主义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
            (三)在实践中不再提“向共产主义过渡”
            (四)更加强调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
第五章 立足于新时代的共产主义观
    第一节 共产主义信仰的重塑
        一、共产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提出
        二、当代共产主义信仰面临的冲击
            (一)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冲击
            (二)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性冲击
        三、共产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分析
        四、共产主义信仰的重塑需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新思想
        一、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不断坚定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
        四、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路径
        五、判断党员干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的客观标准
        六、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于社会主义
    第三节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新释
        一、习近平关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新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语言生动活泼,更易于受众群体理解和接受
            (二)依托具体实践,内容充实饱满
        二、习近平关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新思想的意义
第六章 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追求
    第一节 当今时代共产主义仍然是正确的
        一、共产主义的科学性
            (一)共产主义的科学性突出表现在它创造性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共产主义指引着人们的解放道路
        二、共产主义的价值性
            (一)共产主义的价值性集中体现在它以实现人类解放为终极价值目标
            (二)共产主义所倡导的“平等”和“自由”
    第二节 党对于共产主义认识过程中的反思
        一、如何认识共产主义
            (一)共产主义是关于人民求解放的学说
            (二)共产主义是具有崇高指向性的实践运动
            (三)共产主义政党是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核心
            (四)共产主义是对未来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社会形态的一般性描述
        二、怎样对待共产主义
            (一)共产主义一定要与实践运动相结合
            (二)充分理解共产主义所蕴含的乌托邦精神
            (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结语:深化理解,坚定理想信念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批驳有关共产主义的几种谬解[J]. 孟婷,张澍军.  思想教育研究. 2018(11)
[2]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 王虎学.  学术研究. 2018(11)
[3]深刻的阐释 创新的发展——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论述[J]. 马云志.  党建. 2018(09)
[4]习近平关于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新论述的逻辑链及深层问题探究[J]. 刘妍,罗会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04)
[5]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及启示[J]. 俞敏.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08)
[6]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J]. 倾文丽,孙闻博.  教育教学论坛. 2018(23)
[7]澄清质疑共产主义的三个理论困惑[J]. 赵磊.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04)
[8]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和追求——从毛泽东到习近平[J]. 孙劲松,余立.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7(06)
[9]习近平理想信念论述与启示实现[J]. 肖蓉.  学理论. 2017(12)
[10]共产主义运动正在重新归来[J]. 巴迪欧.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7(06)

博士论文
[1]好生活的理解与建构[D]. 孙祺.吉林大学 2017
[2]马克思的劳动理论与共产主义理论[D]. 李鹏.黑龙江大学 2017
[3]共产主义“宗教论”:重估与批判[D]. 梁惟.中共中央党校 2017
[4]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逻辑演变及启示[D]. 梅艳玲.苏州大学 2014
[5]共产主义理想论纲[D]. 尹新新.吉林大学 2013
[6]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世界观[D]. 肖永辉.东北师范大学 2010
[7]论历史演进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D]. 谢钟.中共中央党校 1995

硕士论文
[1]习近平共产主义思想研究[D]. 陈彩云.南昌大学 2017
[2]人的解放——对共产主义的一种解读[D]. 于萍.吉林大学 2009
[3]论共产主义信仰与人的全面发展[D]. 宋俊成.吉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3935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3935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3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