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市场保证金制度及其有效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2 18:26
制度具有深刻的效率因素,不同的制度安排会导致截然不同的效果,而即便相同的制度安排作用于不同的经济环境时,效果也未必相同。这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信念在证券市场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西方证券市场中的保证金交易实践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回顾其保证金制度变迁的历史可以感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对理想制度的不懈追求。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成熟证券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保证金制度,这类保证金制度的核心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监管层利用这一制度有效减少了投资者的资金占用率,为证券市场投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提高了价格机制的运转效率。然而本文认为,这类保证金制度并不适用于中国证券市场,真正适合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状况的保证金制度应该是以估值为核心的逆周期保证金制度。为了说明这一观点,本文尝试以人类行为的有限理性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托构建了一套评价证券市场保证金制度有效性的理论框架,并使用金融分析工具为这一理论框架提供技术支持,试探着为不同证券市场结构下的保证金制度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此外,本文还从中国证券市场的市场状况和监管动向出发,以最大限度降低制度的运行成本为导向,构建了一...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文献述评
1.2.1 保证金交易行为与市场波动率
1.2.2 保证金比率调节的制度效果
1.2.3 保证金交易监管与保证金制度设计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框架
1.5 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第2章 证券市场保证金制度研究的理论框架
2.1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划定
2.1.1 证券市场及其交易制度的界定
2.1.2 证券市场保证金交易的界定
2.1.3 证券市场保证金制度的界定
2.2 新制度经济学对保证金制度选择的理论指引
2.2.1 证券市场保证金制度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2.2.2 人类行为的有限理性与保证金制度
2.2.3 交易费用理论与保证金制度
2.2.4 产权理论与保证金制度
2.2.5 制度变迁理论与保证金制度
2.3 保证金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2.3.1 现有保证金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的局限性
2.3.2 保证金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3章 中国证券市场保证金制度的现状与监管方向
3.1 融资融券交易的现状及相关保证金制度评析
3.1.1 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交易的发展状况
3.1.2 融资融券交易的国际对比
3.1.3 现行保证金制度的述评
3.2 股指期货交易的现状及相关保证金制度评析
3.2.1 中国证券市场股指期货交易的发展状况
3.2.2 股指期货交易的国际对比
3.2.3 现行保证金制度的述评
3.3 保证金制度变迁体现出的监管方向
3.3.1 融资融券交易保证金制度的监管方向
3.3.2 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制度的监管方向
3.3.3 保证金制度的总体监管方向
第4章 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费用和保证金制度改进
4.1 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界定与测量
4.1.1 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界定
4.1.2 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成因:有限理性
4.1.3 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内容与测量方法
4.1.4 中国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测量与绩效评判
4.2 保证金交易对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重要影响
4.2.1 纵向视角的融资融券与证券市场交易费用
4.2.2 横向视角的融资融券与证券市场交易费用
4.2.3 股指期货与证券市场交易费用
4.3 以保证金制度的改进降低证券市场交易费用
4.3.1 引入逆周期调节机制作为保证金制度的改进方向
4.3.2 逆周期调节机制潜在的交易费用节约效应
4.3.3 保证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第5章 逆周期保证金制度构建及效率分析
5.1 构建逆周期保证金制度的理论探索
5.1.1 保证金制度所涉及的产权安排效率问题
5.1.2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构建保证金制度
5.1.3 逆周期保证金制度的理论内涵
5.1.4 逆周期保证金制度的设计思路
5.2 逆周期保证金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5.2.1 合理估值是保证金比率调节的核心因素
5.2.2 融资融券的逆周期保证金制度
5.2.3 股指期货的逆周期保证金制度
5.3 保证金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
5.3.1 逆周期保证金制度下股票价格的数值模拟
5.3.2 制度变迁下的交易费用比较
5.3.3 路径依赖与逆周期保证金制度展望
第6章 优化中国证券市场保证金制度的对策建议
6.1 融资融券现行保证金制度的疏漏与改进对策
6.2 股指期货现行保证金制度的疏漏与改进对策
6.3 引入逆周期保证金制度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融资融券交易能否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J]. 潜力,邱丽萍. 金融与经济. 2017(12)
[2]异质性条件下的杠杆周期行为:基于资产价格视角的研究[J]. 石广平,刘晓星,许从宝.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7(10)
[3]分类账户制度能够抑制市场过度投机吗——来自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经验证据[J]. 张璐,万迪昉,商晨,万方. 当代经济科学. 2017(05)
[4]公司特质风险、估值水平与股票收益——基于分位数Fama-MacBeth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 赵胜民,刘笑天. 华东经济管理. 2017(09)
[5]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溢出效应研究[J]. 周佰成,侯丹,邵振文. 经济纵横. 2017(08)
[6]美国股票和期货市场保证金比率监管的历史回顾与启示[J]. 鹿波. 金融理论探索. 2017(01)
[7]基于小波CCC-GARCH模型的融资融券交易与证券市场波动率关系研究[J]. 王帅,谢赤.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6(06)
[8]融资融券、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波动[J]. 巴曙松,朱虹. 国际金融研究. 2016(08)
[9]中国式融资融券制度安排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恶化[J]. 褚剑,方军雄. 经济研究. 2016(05)
[10]融资融券渐进式扩容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多期DID模型与Hausman的检验[J]. 姚磊,姚王信. 国际金融研究. 2016(05)
本文编号:3433087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文献述评
1.2.1 保证金交易行为与市场波动率
1.2.2 保证金比率调节的制度效果
1.2.3 保证金交易监管与保证金制度设计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内容及结构框架
1.5 创新之处及存在的不足
第2章 证券市场保证金制度研究的理论框架
2.1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划定
2.1.1 证券市场及其交易制度的界定
2.1.2 证券市场保证金交易的界定
2.1.3 证券市场保证金制度的界定
2.2 新制度经济学对保证金制度选择的理论指引
2.2.1 证券市场保证金制度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
2.2.2 人类行为的有限理性与保证金制度
2.2.3 交易费用理论与保证金制度
2.2.4 产权理论与保证金制度
2.2.5 制度变迁理论与保证金制度
2.3 保证金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2.3.1 现有保证金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的局限性
2.3.2 保证金制度理论分析框架的构建
第3章 中国证券市场保证金制度的现状与监管方向
3.1 融资融券交易的现状及相关保证金制度评析
3.1.1 中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交易的发展状况
3.1.2 融资融券交易的国际对比
3.1.3 现行保证金制度的述评
3.2 股指期货交易的现状及相关保证金制度评析
3.2.1 中国证券市场股指期货交易的发展状况
3.2.2 股指期货交易的国际对比
3.2.3 现行保证金制度的述评
3.3 保证金制度变迁体现出的监管方向
3.3.1 融资融券交易保证金制度的监管方向
3.3.2 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制度的监管方向
3.3.3 保证金制度的总体监管方向
第4章 中国证券市场的交易费用和保证金制度改进
4.1 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界定与测量
4.1.1 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界定
4.1.2 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成因:有限理性
4.1.3 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内容与测量方法
4.1.4 中国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测量与绩效评判
4.2 保证金交易对证券市场交易费用的重要影响
4.2.1 纵向视角的融资融券与证券市场交易费用
4.2.2 横向视角的融资融券与证券市场交易费用
4.2.3 股指期货与证券市场交易费用
4.3 以保证金制度的改进降低证券市场交易费用
4.3.1 引入逆周期调节机制作为保证金制度的改进方向
4.3.2 逆周期调节机制潜在的交易费用节约效应
4.3.3 保证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第5章 逆周期保证金制度构建及效率分析
5.1 构建逆周期保证金制度的理论探索
5.1.1 保证金制度所涉及的产权安排效率问题
5.1.2 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构建保证金制度
5.1.3 逆周期保证金制度的理论内涵
5.1.4 逆周期保证金制度的设计思路
5.2 逆周期保证金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5.2.1 合理估值是保证金比率调节的核心因素
5.2.2 融资融券的逆周期保证金制度
5.2.3 股指期货的逆周期保证金制度
5.3 保证金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
5.3.1 逆周期保证金制度下股票价格的数值模拟
5.3.2 制度变迁下的交易费用比较
5.3.3 路径依赖与逆周期保证金制度展望
第6章 优化中国证券市场保证金制度的对策建议
6.1 融资融券现行保证金制度的疏漏与改进对策
6.2 股指期货现行保证金制度的疏漏与改进对策
6.3 引入逆周期保证金制度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读博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融资融券交易能否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J]. 潜力,邱丽萍. 金融与经济. 2017(12)
[2]异质性条件下的杠杆周期行为:基于资产价格视角的研究[J]. 石广平,刘晓星,许从宝.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7(10)
[3]分类账户制度能够抑制市场过度投机吗——来自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经验证据[J]. 张璐,万迪昉,商晨,万方. 当代经济科学. 2017(05)
[4]公司特质风险、估值水平与股票收益——基于分位数Fama-MacBeth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 赵胜民,刘笑天. 华东经济管理. 2017(09)
[5]我国股指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溢出效应研究[J]. 周佰成,侯丹,邵振文. 经济纵横. 2017(08)
[6]美国股票和期货市场保证金比率监管的历史回顾与启示[J]. 鹿波. 金融理论探索. 2017(01)
[7]基于小波CCC-GARCH模型的融资融券交易与证券市场波动率关系研究[J]. 王帅,谢赤.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6(06)
[8]融资融券、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波动[J]. 巴曙松,朱虹. 国际金融研究. 2016(08)
[9]中国式融资融券制度安排与股价崩盘风险的恶化[J]. 褚剑,方军雄. 经济研究. 2016(05)
[10]融资融券渐进式扩容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多期DID模型与Hausman的检验[J]. 姚磊,姚王信. 国际金融研究. 2016(05)
本文编号:3433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3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