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2 23:27
关注“不可思议的印度”,关注印度国家安全战略,是基于中印关系的健康发展。冷战结束以来,印度在坚持“有声有色大国”的诉求下,国家安全战略完成了由传统安全战略向综合安全战略的转变。一是由以往的国防建设为中心,向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为中心转变。二是谋求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加入“核供应国集团”,成为“有声有色大国”。三是视核武器为大国“标配”,奉行“最低限度的有效核威慑”战略。四是重视印度洋安全,实施“确保海洋安全”的海洋战略。五是缓和与邻国关系,整合南亚力量。印度国家安全战略是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确立、国家安全威胁的判断和国家安全战略的谋划而布局的。从英属印度时期的“三个缓冲区”战略,到印度独立后的“两个同心圆”战略及冷战结束后的综合国家安全战略,在“有声有色大国”目标的指引下,不同时期国家安全威胁和安全战略的实现手段不尽一致,但总体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框架。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具有强烈的地缘政治和民族主义色彩。利用印度半岛“北背雪山、三垂大海”的地缘优势,印度在“众星拱月”的南亚格局中“一超”地位突出。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印度,信仰非暴力的宗教和频发的教派主义冲突是印度安全最大的挑战...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
一 关于南亚地区的研究
二 关于印度安全战略的研究
三 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结构和创新
一 论文研究方法
二 论文的结构
三 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安全的相关界定
一 安全的内涵
二 安全观的流变
第二节 国家安全战略
一 安全战略研究的兴起
二 国家安全战略的内容
第三节 战略文化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一 战略文化及其内涵
二 战略文化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要件
第一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文化渊源
一 现实主义:考底利耶《政事论》思想
二 理想主义:阿育王“达摩”思想
三 等级秩序:印度教的秩序观
第二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塑造
一 全球诉求:“有声有色大国”的地位
二 地区诉求:南亚次大陆的霸主
三 双边关系:中国是主要竞争对手
第三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实现手段
一 奉行经济实力优先的政策
二 “最低限度的有效”核威胁
三 “确保海洋安全”的海洋战略
四 提升与世界性大国的关系
第四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决策体系
一 国家安全决策的机构设置
二 国家安全决策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突出特点
第一节 半封闭的地缘政治为依托
一 相对隔绝的次大陆
二 “众星拱月”的南亚格局
三 日趋重要的战略要冲
第二节 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一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基本理念
二 印度教主要的教派组织
三 频发的教派冲突
四 尚未完成的世俗主义转型
第三节 “东向政策”到“东向行动”
一 “东向政策”:向东盟主动出击
二 “东向行动”:经济与安全并举
三 “东向行动政策”的多维影响
第四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变量
第一节 东北部分离运动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东北部与中央关系长期紧张
二 东北部主要的分离运动
三 以国家统一整合分离运动
第二节 克什米尔问题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印巴克什米尔争端
二 印巴克什米尔战争
三 克什米尔问题走势
第三节 中印边界问题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中印边界问题的缘起
二 中印边界问题的交涉
三 中印边界洞朗对峙事件
四 中印边界问题解决机制
第四节 “印太”战略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美日印澳战略利益的再塑
二 “印太”战略的战略意图
三 印度对“印太”战略的认知
四 “印太”战略的基本走势
第五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巩固了新兴大国的国际地位
一 以实力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二 申请成为核供应国集团成员
第二节 对南亚一体化的双重影响
一 战略互信缺失,区域合作进展缓慢
二 印巴安全困境,次区域合作异常顺利
三 整合南亚邻国,缓和地区安全局势
第三节 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一 国际海洋通道问题
二 跨境水资源治理问题
三 中印高层交流机制的确立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档案
英文档案
中文著作(含译著)
英文著作
中文论文(含译文)
中文学位论文
访问网站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历程与新思考[J]. 刘跃进. 北京教育(高教). 2019(04)
[2]当前印日关系的现状和前瞻[J]. 宋海洋.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8(02)
[3]印度大国博弈策略偏好如何影响中印关系[J]. 杨思灵.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01)
[4]马克思的国际观及其当代价值[J]. 姜安.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1)
[5]中印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 尚庆琛. 南亚研究. 2017(03)
[6]“藏哲边界”争议与近代中印边界锡金段划定[J]. 张永攀.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17(05)
[7]世界秩序刍议[J]. 秦亚青.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06)
[8]地方邦政府对印度外交的影响[J]. 孙现朴. 国际论坛. 2017(03)
[9]大国安全竞争与东南亚国家的地区战略转变[J]. 刘若楠.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04)
[10]莫迪时代的印缅关系:动力与进展[J]. 彭念. 东南亚研究. 2017(02)
博士论文
[1]印度战略文化的现实主义取向研究[D]. 周慧.外交学院 2017
[2]21世纪初印度亚太战略研究[D]. 师学伟.中共中央党校 2013
[3]地缘政治与1947-1974年的克什米尔冲突[D]. 习罡华.北京大学 2008
[4]印度核政策研究[D]. 赵恒.复旦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33513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6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意义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评述
一 关于南亚地区的研究
二 关于印度安全战略的研究
三 现有研究成果评述
第三节 论文研究方法、结构和创新
一 论文研究方法
二 论文的结构
三 论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分析框架
第一节 国家安全的相关界定
一 安全的内涵
二 安全观的流变
第二节 国家安全战略
一 安全战略研究的兴起
二 国家安全战略的内容
第三节 战略文化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一 战略文化及其内涵
二 战略文化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要件
第一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文化渊源
一 现实主义:考底利耶《政事论》思想
二 理想主义:阿育王“达摩”思想
三 等级秩序:印度教的秩序观
第二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塑造
一 全球诉求:“有声有色大国”的地位
二 地区诉求:南亚次大陆的霸主
三 双边关系:中国是主要竞争对手
第三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实现手段
一 奉行经济实力优先的政策
二 “最低限度的有效”核威胁
三 “确保海洋安全”的海洋战略
四 提升与世界性大国的关系
第四节 国家安全战略的决策体系
一 国家安全决策的机构设置
二 国家安全决策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突出特点
第一节 半封闭的地缘政治为依托
一 相对隔绝的次大陆
二 “众星拱月”的南亚格局
三 日趋重要的战略要冲
第二节 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一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基本理念
二 印度教主要的教派组织
三 频发的教派冲突
四 尚未完成的世俗主义转型
第三节 “东向政策”到“东向行动”
一 “东向政策”:向东盟主动出击
二 “东向行动”:经济与安全并举
三 “东向行动政策”的多维影响
第四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主要变量
第一节 东北部分离运动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东北部与中央关系长期紧张
二 东北部主要的分离运动
三 以国家统一整合分离运动
第二节 克什米尔问题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印巴克什米尔争端
二 印巴克什米尔战争
三 克什米尔问题走势
第三节 中印边界问题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中印边界问题的缘起
二 中印边界问题的交涉
三 中印边界洞朗对峙事件
四 中印边界问题解决机制
第四节 “印太”战略与印度国家安全
一 美日印澳战略利益的再塑
二 “印太”战略的战略意图
三 印度对“印太”战略的认知
四 “印太”战略的基本走势
第五章 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巩固了新兴大国的国际地位
一 以实力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二 申请成为核供应国集团成员
第二节 对南亚一体化的双重影响
一 战略互信缺失,区域合作进展缓慢
二 印巴安全困境,次区域合作异常顺利
三 整合南亚邻国,缓和地区安全局势
第三节 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一 国际海洋通道问题
二 跨境水资源治理问题
三 中印高层交流机制的确立
结语
参考文献
中文档案
英文档案
中文著作(含译著)
英文著作
中文论文(含译文)
中文学位论文
访问网站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历程与新思考[J]. 刘跃进. 北京教育(高教). 2019(04)
[2]当前印日关系的现状和前瞻[J]. 宋海洋.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18(02)
[3]印度大国博弈策略偏好如何影响中印关系[J]. 杨思灵.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8(01)
[4]马克思的国际观及其当代价值[J]. 姜安. 中国社会科学. 2017(11)
[5]中印服务外包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 尚庆琛. 南亚研究. 2017(03)
[6]“藏哲边界”争议与近代中印边界锡金段划定[J]. 张永攀. 边界与海洋研究. 2017(05)
[7]世界秩序刍议[J]. 秦亚青.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06)
[8]地方邦政府对印度外交的影响[J]. 孙现朴. 国际论坛. 2017(03)
[9]大国安全竞争与东南亚国家的地区战略转变[J]. 刘若楠.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04)
[10]莫迪时代的印缅关系:动力与进展[J]. 彭念. 东南亚研究. 2017(02)
博士论文
[1]印度战略文化的现实主义取向研究[D]. 周慧.外交学院 2017
[2]21世纪初印度亚太战略研究[D]. 师学伟.中共中央党校 2013
[3]地缘政治与1947-1974年的克什米尔冲突[D]. 习罡华.北京大学 2008
[4]印度核政策研究[D]. 赵恒.复旦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33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33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