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7 17:12
当下,高素质大学护理教师严重不足,整体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师培养缺少整体系统规划等等问题,教师的水平严重影响高等护理教育质量。这些问题的产生并不仅仅由某项护理教师培训制度不当所致,而是由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缺乏整体性、系统化设置所引发。因此,要较好地解决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激发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热情,有必要从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教师发展入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大学护理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教师发展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38名大学护理教师进行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教师发展的测评;其次,构建并验证了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关系的作用机制理论逻辑模型;再次,通过对大学护理教师进行访谈来进一步探究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又次,采用文献研究和对美国大学护理教师进行访谈来描绘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实践,为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具体做法与经验;最后,综合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院校层面和教师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了进...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问题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文献述评与概念框架
一、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三、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设计
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之维: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
一、大学教师发展概念
二、大学教师发展理论模型
第二节 多维学术观
一、多维学术观的内涵
二、多维学术大学教师发展框架
第三节 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
二、期望理论
第四节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一、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二、国内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一、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第六节 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
一、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要素
二、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内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问卷调查: 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教师发展现况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 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离职倾向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模式及效果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
一、调查研究目的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质性访谈: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第一节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对概念的理解
一、对“教师发展”的理解
二、选择大学护理教师原因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状况
一、大学护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状况
二、大学护理教师个人发展状况
三、大学护理教师教学发展状况
三、大学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四、大学护理教师组织发展状况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护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二、个人发展: 教师发展意识淡薄,主动发展能力不强
三、教学和专业发展: 缺少护理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整体系统规划
四、组织发展:教师发展缺乏有利的组织环境支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参照: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第一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发展类型
一、美国准护理教师发展
二、美国新入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三、美国职业中后期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第二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组织机构
一、护理教师发展的校内组织
二、护理专业发展协会
第三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具体项目
一、护理教育研究院院士项目
二、护理教师资格认证项目
三、护士教师贷款计划
四、护理教育研究生证书
五、新入职教师发展项目
六、教学奖学金项目
七、护理教师资助项目
第四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维度和方法
一、教学发展
二、学术发展
三、个人发展
四、社会服务
第五节 案例研究: 教师导师制和资助项目
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
二、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护士教育学者计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论反思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反思
一、基于多维学术观视角反思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特殊性
二、基于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视角的内容设计
三、基于工作满意度理论视角的激励机制设置
四、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视角的体系完善
五、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视角的项目设计
第三节 对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构建大学护理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新体系和新机制
二、社会层面: 建立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新模式
三、院校层面: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全程、全面开展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四、教师层面: 充分发挥大学护理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三、后续相关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附录Ⅴ
附录Ⅵ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健康保险供给格局的演进[J]. 范娟娟,张万强. 中国金融. 2018(16)
[2]护理学专兼职教师岗位胜任素质现况调查分析[J]. 朴海善,潘淑均,华桂珍,杨丽娜,李胜玲.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05)
[3]美国护理哲学博士教育中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启示[J]. 马晨娟,季晓鹏. 中华护理教育. 2018(04)
[4]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护理教师培养及团队建设模式设计[J]. 钱凤娥,毕怀梅,王进进,王涛,陈祖琨. 卫生职业教育. 2018(05)
[5]高校护理教师情绪智力培训的效果研究[J]. 罗松娜,隋树杰,石华. 中华护理教育. 2017(12)
[6]高校护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进展[J]. 徐敏,陈勤. 中华护理教育. 2017(12)
[7]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新探:概念与历史——基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的视角[J]. 刘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6)
[8]美国杜克大学护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及启示[J]. 张慧颖,张艳,张倍倍,韩二环,王荣华,余自娟. 中华护理教育. 2017(08)
[9]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进展[J]. 邵海燕,姜金霞,王文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17(08)
[10]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培训模式探讨[J]. 刘巍,王继红,李晶文.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7(02)
博士论文
[1]中学教师积极心理与工作满意度关系:心理适应性的中介作用[D]. 石梅.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发展理论模型及策略研究[D]. 刘美云.武汉理工大学 2014
[3]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 吴振利.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中国劳动者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行业与地区差异分析[D]. 李姜红.东北财经大学 2015
[2]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研究[D]. 郭爱.天津财经大学 2014
[3]美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 叶伟敏.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陈巧力.新乡医学院 2013
[5]高校护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白联缔.辽宁医学院 2013
[6]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的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赵敏.苏州大学 2011
[7]优秀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 朱雪梅.东北师范大学 2010
[8]网络调查研究方法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D]. 李巍.山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42127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问题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问题
第三节 文献述评与概念框架
一、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相关研究
三、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设计
一、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之维: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
一、大学教师发展概念
二、大学教师发展理论模型
第二节 多维学术观
一、多维学术观的内涵
二、多维学术大学教师发展框架
第三节 教师工作满意度相关理论
一、双因素理论
二、期望理论
第四节 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一、国外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二、国内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第五节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一、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
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第六节 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
一、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要素
二、大学护理教师多维发展概念框架内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问卷调查: 工作满意度、离职倾向和教师发展现况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 大学护理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离职倾向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模式及效果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的作用机制
一、调查研究目的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质性访谈: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第一节 我国大学护理教师对概念的理解
一、对“教师发展”的理解
二、选择大学护理教师原因
第二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状况
一、大学护理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状况
二、大学护理教师个人发展状况
三、大学护理教师教学发展状况
三、大学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状况
四、大学护理教师组织发展状况
第三节 大学护理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护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二、个人发展: 教师发展意识淡薄,主动发展能力不强
三、教学和专业发展: 缺少护理实践取向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整体系统规划
四、组织发展:教师发展缺乏有利的组织环境支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参照: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现况
第一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发展类型
一、美国准护理教师发展
二、美国新入职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三、美国职业中后期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第二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组织机构
一、护理教师发展的校内组织
二、护理专业发展协会
第三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具体项目
一、护理教育研究院院士项目
二、护理教师资格认证项目
三、护士教师贷款计划
四、护理教育研究生证书
五、新入职教师发展项目
六、教学奖学金项目
七、护理教师资助项目
第四节 美国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维度和方法
一、教学发展
二、学术发展
三、个人发展
四、社会服务
第五节 案例研究: 教师导师制和资助项目
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护理教师导师制
二、美国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护士教育学者计划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论反思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反思
一、基于多维学术观视角反思大学护理教师发展的特殊性
二、基于大学教师发展相关理论视角的内容设计
三、基于工作满意度理论视角的激励机制设置
四、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视角的体系完善
五、基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理论视角的项目设计
第三节 对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构建大学护理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新体系和新机制
二、社会层面: 建立院校合作、工学结合的大学护理教师发展新模式
三、院校层面: 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全程、全面开展大学护理教师发展
四、教师层面: 充分发挥大学护理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二、研究所存在的不足
三、后续相关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录Ⅳ
附录Ⅴ
附录Ⅵ
后记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健康保险供给格局的演进[J]. 范娟娟,张万强. 中国金融. 2018(16)
[2]护理学专兼职教师岗位胜任素质现况调查分析[J]. 朴海善,潘淑均,华桂珍,杨丽娜,李胜玲.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8(05)
[3]美国护理哲学博士教育中科研能力的培养及启示[J]. 马晨娟,季晓鹏. 中华护理教育. 2018(04)
[4]基于PDCA循环的高校护理教师培养及团队建设模式设计[J]. 钱凤娥,毕怀梅,王进进,王涛,陈祖琨. 卫生职业教育. 2018(05)
[5]高校护理教师情绪智力培训的效果研究[J]. 罗松娜,隋树杰,石华. 中华护理教育. 2017(12)
[6]高校护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进展[J]. 徐敏,陈勤. 中华护理教育. 2017(12)
[7]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新探:概念与历史——基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的视角[J]. 刘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6)
[8]美国杜克大学护理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及启示[J]. 张慧颖,张艳,张倍倍,韩二环,王荣华,余自娟. 中华护理教育. 2017(08)
[9]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进展[J]. 邵海燕,姜金霞,王文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17(08)
[10]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教师培训模式探讨[J]. 刘巍,王继红,李晶文.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7(02)
博士论文
[1]中学教师积极心理与工作满意度关系:心理适应性的中介作用[D]. 石梅.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独立学院青年教师发展理论模型及策略研究[D]. 刘美云.武汉理工大学 2014
[3]美国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 吴振利.东北师范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中国劳动者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行业与地区差异分析[D]. 李姜红.东北财经大学 2015
[2]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及离职倾向研究[D]. 郭爱.天津财经大学 2014
[3]美国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发展研究[D]. 叶伟敏.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教师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陈巧力.新乡医学院 2013
[5]高校护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 白联缔.辽宁医学院 2013
[6]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周期理论的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 赵敏.苏州大学 2011
[7]优秀护理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D]. 朱雪梅.东北师范大学 2010
[8]网络调查研究方法应用效果的实证研究[D]. 李巍.山西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42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42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