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重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5 22:12

  本文关键词: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重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变迁、教育学科研究的深化与拓展,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这一亘古未易的角色典范,已渐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元素与价值内涵。从传统教育学论域出发,教师既是推动人类文明代际更新的核心力量,也是引领民族精神健康成长的文化使者,更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人物;而以教育社会学的观点来透视,教师已不仅是单纯的教育—课程—教学专业工作者,更是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的推动者。面对教师不断累加、陷于庞杂的角色负载,面对教师能否成为知识分子的异见纷陈,本研究以教师作为“人”这个无法再往后撤退的底色为原点,以教师作为“知识人”这个赖以从教的角色为基底,来论析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重构问题,旨在对既往的教师角色展开一次论述清思,对未来的教师形象展开一次前瞻构想,以期为当下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为课程改革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再定位提供新的视角与镜鉴。 正如任何一种概念论述与实践行动之间的落差,都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检视一样,对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这一新角色的建构,无疑也需要面对理想与现实、当下与未来的碰撞与抉择。描绘理想的教育图景,学校应当是一个培育交往理性、践行民主精神的公共空间,学生应当在那里习得作为未来公民所具备的批判知识与建构能力,这就对作为关键人物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责任使命,他们应当成为一种善于实践反思、勇于求真批判、敢于质疑创新的知识分子。然而,透视当下的教育事实,学校无疑处于官僚系统层级监控的底端,教师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携带者,年复一年悄无声息地灌输着源于官方的套装课程知识,而学生则日复一日浑然不觉地承受着生理上的身体规训、思维上的知识强制、语言上的符码暴力。为弥合此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断裂,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应当以清明的价值理性、冷峻的批判眼光向内挖掘、自我启蒙。同时,外部社会也应当以开放包容的姿态、鼓励探索的气度,为教师成为知识分子创设宽松、宽容、宽和的教育生态。 本论文秉持源于实践——理论引导——改进实践这一认识论路线,遵循描绘应然——透析实然——溯源归因——建构生成这一方法论线索,充分汲取教育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资源,聚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重构这一命题,展开了一次充满挑战、异常艰辛、意趣横生的理智探险之旅,努力做到持之有故、论之有理、述之有道。全文共分以下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研究检视。本部分直面课程与教学论域中的热点问题:教师究竟是谁?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何以可能?等一系列歧异纷争,在系统梳理既有相关研究成果、创新建构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从课程研究走向教师实践的范式转换、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属性的正本清源、教师专业化与公共性的角色统整等三个方面,澄明了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这一选题的学理价值与实践意涵。 第二部分,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立论逻辑。本部分从实证分析、理论确证与角色澄明三条线索展开。一个方面,聚焦教师日常生活,从课堂、学校、社会等维度,采取由近而远、移步换景手法,通过调查分析在职教师、在校师范生、学生家长对教师角色的应然期待,具现了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偏差与公共性缺失共时存在;另一方面,聚焦学理探讨层面,从教师是知识人、文化人与社会人,从教师是社会转型的价值守望者、教育变革的愿景描绘者、自身转型的角色定位者,从信息时代公共空间的拓展、公民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教育场域人文氛围的充盈等三个维度,对教师成为知识分子的前提性、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确证;再一方面,从人格独立、求真批判与质疑创新三个角度,勾画了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品性,从教人求真、言传身教与恪守师志三个层面,澄明了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特个性。 第三部分,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理想类型。此部分建构了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应然“角色丛”:就教师成为知识创新的引领者而言,提出了教师引领知识理解方式的创新、知识批判方式的嬗变、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型等重大责任;从教师成为课堂生态的领导者方面,指明了教师解放儿童的眼睛、耳朵与声音的重要使命;就教师成为学校组织的形构者来说,透视了教师祛除学校科层制度弊端、创建“学校教育共同体”的可能路向;从教师成为社会价值的转化者层面,剖析了教师应洞悉政治的教育化本质与探寻教育的政治性空间,以此来明晰教师成为知识分子,所应解决的专业化偏失与公共性式微问题。 第四部分,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实践阻抗。此部分把视线从整合理论资源转向教师鲜活的日常生活场域,从教师时间的异化层面,揭示了教师职域正日益陷入无限膨胀之中;从教师职责的纷乱层面,剖析了教师责任的无法承担之重;从教师意向的潜隐层面,刻画了教师价值理性的自我放逐之态;从教师角色的焦虑层面,呈现了教师角色认同的茫然无措之状。四个层面纵横交错、经纬分明、视域互补、彼此观照,较为客观、真实、细致、全面地透视了教师难以成为理想类型知识分子的实践困境。 第五部分,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弱化归因。此部分沿着以下三个维度展开:一是从体制依附层面,剖析了导源于科层组织的层级节律,教师蜕变为“专业人”;导源于单位制度的身份锁定,教师沦落为“受雇者”;导源于绩效管理的责任框限,教师矮化为“技术工”的困境归因;二是从市场效应层面,揭示了由于受文化商业化、教育消费化、教师功利化背后市场逻辑的操纵,教师在扮演知识分子时呈现出的精神式微、认同焦虑与矛盾心态;三是从专业发展层面,揭示了是日益异化为“专业主义”的教师“专业化”,屏蔽了教师的公共责任、钳制了教师的批判精神、消解了教师的人文情怀。 第六部分,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生成条件。此部分针对教师作为知识分子所面对的理论误识与实践阻抗,从教师主体与社会环境两个层面展开,探讨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内外双重条件:其一,在教师主体方面,指出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应当从整合时空概念、唤醒批判意识、修缮知能结构方面进行自我启蒙;其二在社会环境方面,强调需要由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型、教育行政机构的变革、学校制度理性的回归等方面与内因协同配合。此种内外条件的创设,意在联结教师角色的理想类型与实践困境之间依然能够弥合“断裂”的意义空间,从而为教师成为知识分子,探寻有效的观念重构之策与适切的实践整合之道。 第七部分,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重构路径。此部分统合既有关于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理论资源,探寻教师发展的专业化与公共性之间的内在张力,致力于在中国历史文化脉络之中,廓清教师成为知识分子的中国特色道路,即彰显求真的科学精神:面向日常生活、笃信客观事实,敢于批判扬弃、勇于质疑创新;践行向善的专业伦理:加强实践反思、形塑伦理文化,坚守价值理性、担当公共责任;引领显美的生命提升:开放课堂情境、形成鸣沙景观,破除知识权威、激发教学想象。 第八部分,结语: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表达限度。从外部来说,教师是立足专业知识、关切公共生活、形塑良善公民的社会价值转化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担当预测未来世界的先觉先知、率领民众运动的精神导师、栖身网络空间的意见领袖;从内部而言,教师作为知识创新的引领者、课堂生态的领导者与学校组织的形构者,应当坚守立德树人、教书育人这一职域,以自我启蒙为前提,担当公共责任、敢于求真批判、勇于质疑创新;以解放学生为鹄的,对教育场域中的异化、物化与倭化现象展开批判,致力于建构一个民主、公平、良善的教育新世界。
【关键词】:教师角色 知识分子 专业化 公共性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451
【目录】:
  • 摘要7-10
  • Abstract10-15
  • 导论: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研究检视15-41
  • 一、问题缘起15-18
  • (一) 范式转换:对课程研究走向教师实践的回应15-16
  • (二) 正本清源:对教师知识分子属性质疑的反证16-17
  • (三) 角色统整:教师专业化与公共性矛盾的消解17-18
  • 二、研究综述18-29
  • (一) 国外教师与知识分子关系的研究述评19-24
  • (二) 国内教师与知识分子关系的研究述评24-29
  • 三、概念界定29-35
  • (一) 公共性30-31
  • (二) 知识分子31-32
  • (三) 教师角色32-35
  • 四、研究意义35-36
  • (一) 理论意义35-36
  • (二) 实践意义36
  • 五、思路与方法36-38
  • (一) 研究思路36-38
  • (二) 研究方法38
  • 六、重点与难点38-41
  • (一) 研究重点38-39
  • (二) 研究难点39-41
  • 第一章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立论逻辑41-61
  • 一、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现实呼唤41-48
  • (一) 社会对教师作为知识化身与价值范导的认知偏差42-44
  • (二) 教师群体对知识理性以及知识工具化的认知失调44-46
  • (三) 教师角色在专业性与公共性方面存在着二维背离46-48
  • 二、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理论确证48-54
  • (一)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前提性48-50
  • (二)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必要性50-52
  • (三)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可行性52-54
  • 三、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品性54-61
  • (一)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54-56
  • (二)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独特性56-61
  • 第二章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理想类型61-85
  • 一、教师应担当知识创新的引领者61-68
  • (一) 引领知识理解方式的创新62-65
  • (二) 引领知识批判方式的嬗变65-66
  • (三) 引领知识增长方式的转型66-68
  • 二、教师应担当课堂生态的领导者68-73
  • (一) 解放学生的“眼睛”69-70
  • (二) 解放学生的“耳朵”70-71
  • (三) 解放学生的“声音”71-73
  • 三、教师应担当学校组织的形构者73-79
  • (一) 祛除学校科层组织的弊端73-75
  • (二) 创建“学校教育共同体”75-79
  • 四、教师应担当社会价值的转化者79-85
  • (一) 洞悉政治的教育化本质79-81
  • (二) 探寻教育的政治性空间81-85
  • 第三章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实践阻抗85-105
  • 一、教师时间的异化85-89
  • (一) 人为区隔:自然时间的断裂86-87
  • (二) 职域无界:教学时间的冲减87-88
  • (三) 目标弥散:教师时间的绵延88-89
  • 二、教师职责的纷乱89-94
  • (一) 事务芜杂:旋转无休的“陀螺”89-90
  • (二) 责任繁重:稻草压垮的“骆驼”90-92
  • (三) 评价偏失:主体旁落的“他者”92-94
  • 三、教师意向的潜隐94-98
  • (一) 惯习阻抗:文化积弊的历史淀陈96
  • (二) 条件规约:教学制度的供给失调96-97
  • (三) 自我蒙蔽:教师主体的理性放逐97-98
  • 四、教师角色的焦虑98-105
  • (一) 心理枯竭:作为生命体征的教师角色焦虑99-100
  • (二) 职业倦怠:作为生活体验的教师角色焦虑100-101
  • (三) 存在困惑:作为哲学范畴的教师角色焦虑101-105
  • 第四章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弱化归因105-127
  • 一、体制依附性的牵制106-112
  • (一) 官僚体制的层级节律:教师蜕变为“专业人”106-108
  • (二) 单位制度的身份锁定:教师沦落为“受雇者”108-110
  • (三) 绩效管理的责任框限:教师矮化为“技术工”110-112
  • 二、市场功利性的腐蚀112-119
  • (一) 市场诱致了文化的商业化113-115
  • (二) 市场催生了教育的消费化115-117
  • (三) 市场蛊惑了教师的功利化117-119
  • 三、教师专业化的蒙蔽119-127
  • (一) “专业化”屏蔽了教师的公共责任119-121
  • (二) “专业化”钳制了教师的批判精神121-122
  • (三) “专业化”消解了教师的人文情怀122-127
  • 第五章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生成条件127-155
  • 一、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128-140
  • (一) 教师时空概念的整合129-131
  • (二) 教师批判意识的唤醒131-136
  • (三) 教师权能结构的修缮136-140
  • 二、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环境140-155
  • (一) 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型140-146
  • (二) 教育行政体制的变革146-150
  • (三) 学校制度理性的回归150-155
  • 第六章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重构路径155-169
  • 一、教师要守护科学精神156-160
  • (一) 面向生活世界,笃信客观事实156-158
  • (二) 敢于求真批判,勇于质疑创新158-159
  • (三) 传承创新文化,氤氲化生文明159-160
  • 二、教师要践行专业伦理160-163
  • (一) 关切公共利益,恪守公平正义160-161
  • (二) 加强实践反思,彰显人文关怀161-162
  • (三) 践行伦理承诺,形塑感恩人格162-163
  • 三、教师要关爱学生生命163-169
  • (一) 关注个体生命,滋润学生心灵164-165
  • (二) 开放课堂情境,形成鸣沙景观165-166
  • (三) 破除文本权威,激发教学想象166-169
  • 结语: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表达限度169-173
  • 参考文献173-191
  • 附录191-197
  • 后记197-19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199-2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亚斌;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与萨义德东方主义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林建华,李伟;论20世纪4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特征认知及其意义[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3 杨雪梅;;北京市小学教师时间管理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辛治洋;批判教育学的困境与出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5 何茜;;西方课程研究的美学转向[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6 郑金洲;美国批判教育学之批判——吉鲁的批判教育观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5期

7 马维娜;文化再制中的教育公平——在现实与虚拟中跃迁的教育解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马维娜;;教育社会学拓展的可能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张华;方媛;;教师角色的迷惘与式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之一[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06期

10 O@传振;王飞麟;;现代国家建构中权力运作析论——以权力的IEMP模式为视角[J];长江论坛;200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余凯;台湾威权体制下的知识分子[D];复旦大学;2008年

2 张爽;现代化背景下的中国知识分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3 宁文晓;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志超;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角色重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7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c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