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6 01:10
本文关键词: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结合了欧洲、日本、美国等多个经济发达体的经历多视角对人口问题进行了诠释,结合人口增长与有限资源的矛盾、二元论、人力资本等国内外成熟的观点转换视角针对当前我国发展的实情从其他国家的政策应对上探讨了我国人口政策可以借鉴的思路。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维持了稳定和谐的局面,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性别比失衡、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口红利效应即将淡去等问题。 文中结合我国的历史发展经验、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尤其是东亚地区发达国家的经验,分区域做了政策和人口变化情况的对比,提出了我国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政策的调整方向。提出了分阶段、分区域激进、保守和中庸的人口政策调整方案。 文中结合马尔萨斯、马寅初、宋健、罗马俱乐部等关于人口问题的理论研究,对我国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现阶段应该关注的人口结构问题的重要层面,并创新性地引入人力资本概念来全面解释总和生育率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下降的原因,同时也引入了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欧洲国家的实证分析,从而让我们建立了全球人口发展的总体脉络和我国人口发展的轨迹以及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从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来看,我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经济快速发展期,而每一次的经济繁荣都和战争结束后的人口增长紧密相连,从先秦到汉朝,从唐朝到宋朝,从元朝到清朝,我国人口出现了几次大的爆炸式增长,随后我国经济都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繁荣,但由于战乱、瘟疫、饥荒等多种因素又导致人口出现剧烈的减少,有的时期减员甚至达到当时总人口的70%以上,这给经济造成了重创,人口与经济展现出高度的相关性。近代中国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经济衰落、人口艰难发展的历程,1840年以后100多年的时间内,我国人民饱受摧残,人口数量没能出现大的增长,到新中国成立时,经济远远落后于资本主义列强。解放后大量的人口出生,,虽然给我国当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也奠定了后期快速发展的基础。研究我国的人口发展历史、人口政策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及经济的影响都对我们未来的政策应对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口性别比(Sex Ratio)是在近20年出现的新问题,性别比失衡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成为人口问题研究的重点,也没有成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研究人口问题的课题,从200多年前人口数量冲突的问题的提出后,性别比一直没有凸显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类世界就如自然界的众多生物一样,都在按照自然的规律生存和发展,都有适应种族延续的适当性别比例。但随着人口数量爆炸带来对人口数量控制的要求后,我国以及我国的近邻韩国都受到了该问题的困扰,这是一个人口数量控制与人的生育愿望冲突的一个畸形产物,其原因是多层面的。我们在文中就该问题的成因以及对社会带来的危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力图找到问题的主因。我们看到,这个问题是人口数量发展中一种暂时性的结构失衡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思维意识和传统观念的转变必将逐步消失,但如果我们没有合适的政策跟上,这种结构失衡现象的消失可能比较漫长,就容易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造成冲击,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老龄化社会(Ageing Structure/Age of Aging),或者我们说“银色浪潮”,多年前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困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问题,在西方经济发达体中,不少国家已经提前几十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他们已经为解决老龄化实施了若干的政策努力。我国老龄化问题的首次提出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但问题真正来到我们身边还是本世纪初,而到今天,应对该问题已是迫在眉睫,我国的人口学家们一直在呼吁和研究该课题,但一直难有政策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性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发展到今天,形势变得愈发的严峻,已经威胁到未来的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愿景的实现。我们针对老龄化的问题,从人口年龄结构的自然演变规律,以及随着医疗条件和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带来的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对未来老龄化的压力做了分析,对未来的老年化社会必须面临的经济问题(养老金、药品开支等)、家庭问题、社会问题、医疗保健问题、养老服务设施等多方面的问题做了基本的分析。力求充分揭示和分析该问题可能带来的冲击,为谋求创新性发展提供良策。 我国近20年,尤其是近10年在世界的地位大幅度的提升,不单单是中国的GDP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所带来的自信,“中国制造”已经变成了世界的标签、“中国制造”已经从廉价的服装延伸到了世界流行的电子设备,从“衬衫换飞机”向“高铁换牛肉”转换,不仅如此,“中国消费”已经变成了世界各国制定各项政策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更重要的是“中国速度”已经超越了世界,我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羡慕、嫉妒、恨”却又不得不转而妥协配合的重要对象。有人说这一切源自我国的人口红利(Demographic Dividend/PopulationBonus),我们不能说这全是人口红利的功劳,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的大政方略得当释放了我们的发展潜力,但我们谁都不能否认人口红利为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面临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和不断来临的人口负债(Population Onus/Demographic Obligation),如何制订政策尽量延续红利、减少义务(Bonus Vs Onus),创造我国的第二次人口红利。 经过对人口结构相关问题的分析以及结合国际国内的实证研究,我们在本论文的最后一章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思路。首先,我们认为我国人口金字塔的底端逐步收窄的态势必须马上想办法抑制并扭转,避免变成一个头重脚轻失去活力的人口群体,因而国家应该马上研究并实施采取适当政策促进新生人口合理布局的增长,在文中我们提出了三种计划方案: “穿越方案”——5年内区域性放开单“独”家庭二胎,5年后全国实施单“独“家庭二胎,10年后全国放开二胎,指10年后每个家庭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 “飞越方案”——5年内区域性放开二胎并逐步推广全国、5年后取消现行独生子女政策; “跨越方案”——先在全国性直接放开单“独”二胎,5年后分区域逐步放开二胎政策,10年以后取消独生子女政策并考虑在适当地区采取促进合理生育的政策。 通过实施上述三个计划方案的任何一种,我们相信都能够改善我国的性别比结构失衡的问题和老龄化问题,但采取不同的方案其调控力度、未来政策应对压力是不同的,综合各方面因素看,我们推荐实施相对折中的“跨越方案”。同时,我们提出为配合计划的实施和提高人口计划政策的效果,必须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通过经济发展来影响和配合人口计划的实施;另外,我们也提出通过延迟3年退休并建立更加广泛的养老金体系、有倾向性地通过发展老年经济来应对老年人的养老及医疗保健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政策的实施,我们相信我国经济将延续持续增长的态势,在未来5-10年我国人口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将得到改善并在未来10-20年内彻底扭转,实现小康社会和强国富民的“中国梦”。
【关键词】:性别比失衡 老龄化 人口结构 人口红利 生育政策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24.2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ABSTRACT8-17
- 第1章 绪论17-25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17-19
- 1.1.1 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7-18
- 1.1.2 论文的意义18-19
- 1.2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内容安排19-22
- 1.2.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19-21
- 1.2.2 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21-22
- 1.3 论文创新点及未来研究展望22-25
- 1.3.1 创新点22
- 1.3.2 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22-25
- 第2章 有关人口问题的理论分析25-39
- 2.1 人口学理论25-32
- 2.1.1 马寅初《新人口论》25-27
- 2.1.2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27-28
- 2.1.3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28-30
- 2.1.4 宋健《人口控制论》30-31
- 2.1.5 其他理论31-32
- 2.2 人力资本理论32-35
- 2.2.1 人力资本理论32-33
- 2.2.2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33-35
- 2.3 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35-39
- 2.3.1 经济因素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35-38
- 2.3.2 女性的解放改变了生育的机会成本38
- 2.3.3 小结38-39
- 第3章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及其效果39-55
- 3.1 我国历史上的人口变动39-43
- 3.1.1 建国以前的人口变动及主要影响因素39-42
- 3.1.2 建国以来的人口变动42-43
- 3.2 建国后人口政策的变化43-45
- 3.2.1 计划生育事业的摸索期43-44
- 3.2.2 计划生育工作发展期44-45
- 3.3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及成果45-51
- 3.3.1 我国国情下的必然选择45-46
- 3.3.2 计划生育实施的主要成果46-51
- 3.4 人口政策面临的挑战51-55
- 3.4.1 性别比失衡51-52
- 3.4.2 年龄结构的转变和老龄化52-53
- 3.4.3 人口红利及经济结构转型53-55
- 第4章 出生性别比现状及压力分析55-73
- 4.1 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历史演变及现状55-60
- 4.1.1 世界各地和全国性别比概况55-58
- 4.1.2 地区差异58-60
- 4.2 性别比偏高的成因初探60-65
- 4.2.1 历史上关于出生性别比的争议60-61
- 4.2.2 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看性别比的变化61-63
- 4.2.3 生育文化对性别比的冲击63-65
- 4.3 性别比失衡的社会后果65-73
- 4.3.1 “光棍”危机乍现,彰显性别比失衡的压力66-68
- 4.3.2 性别比失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68-69
- 4.3.3 性别比失衡带来的社会后果69-73
- 第5章 老龄化的现状及压力分析73-87
- 5.1 世界老龄化形势73-77
- 5.1.1 老龄化问题的提出73
- 5.1.2 世界老龄化的典型特征73-76
- 5.1.3 东亚地区的老龄化状况76-77
- 5.2 我国老龄化现状及演变77-79
- 5.3 我国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79-87
- 5.3.1 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79-82
- 5.3.2 老龄化带来的家庭压力82-83
- 5.3.3 老龄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83-87
- 第6章 人口结构转变与人口红利的转型87-95
- 6.1 国际上人口红利的状况分析87-89
- 6.2 我国人口红利的演变现状分析89-92
- 6.2.1 抚养比的降低造就了人口红利89-91
- 6.2.2 城市化进程加速释放了人口红利91-92
- 6.3 人口红利与人口义务的转变92-95
- 第7章 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初探95-113
- 7.1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95-98
- 7.1.1 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关系95
- 7.1.2 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人口结构95-98
- 7.1.3 加速城镇化98
- 7.2 完善人口政策98-109
- 7.2.1 人口政策的滞后效应对当前政策调整的压力98-102
- 7.2.2 “穿越”、“飞越”和“跨越”政策方案102-109
- 7.2.3 未来的政策空间109
- 7.3 老龄化社会的政策配套109-113
- 7.3.1 缓解养老的经济压力109-111
- 7.3.2 加强养老院及其他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111-112
- 7.3.3 加强老年保障制度的建立112-113
- 结论113-115
- 参考文献115-121
-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21-122
- 致谢1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守身,黄永强;贝克尔人力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江淮论坛;2001年05期
2 王伟;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J];日本学刊;2003年04期
3 郭利华;贾利军;;婚姻与家庭经济学[J];书摘;2003年08期
本文关键词: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