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失独人群的创伤记忆及其建构

发布时间:2021-12-09 10:27
  当前在中国失独人群愈发庞大的社会背景下,考察失独人群创伤记忆的建构成为一个值得探究的议题。失去独生子女的人群历经了痛苦的哀伤情绪与疼痛感受,他们在某些关乎“重大事件”或“重要时刻”的叙述中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尤其是对所谓的“公共议题”的认知与表达。这些成员似乎建构了某种并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他们自然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统一的叙事逻辑与立场。换言之,原本从属于失独者个体的、事件性的记忆经过文化层面的身份认可和集体层面的认同感,从而弥漫为一种群体性、普遍性的创伤记忆。因此,关注创伤记忆在其演变、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变化,以及创伤记忆如何作用于认同,正是本文展开的基础问题和核心线索。从理论上讲,本研究运用“创伤记忆”的理论视角来分析失独人群,并试图从中窥见失独人群创伤记忆的产生环节与演化过程。同时,研究失独人群创伤记忆何以带有显著的集体性、社会性与苦难性,进而分析创伤记忆对于个体行动和能力的影响。而基于此,笔者借由本研究尝试性地提出失独人群创伤记忆的模式与特征,其中,“失独”本身的文化意蕴尤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失独人群作为一个拥有特殊记忆的群体,他们既要面对失独事实的发生,同时也要面对其...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失独人群的创伤记忆及其建构


图3-1?1950-2050年中国总人口与老年人口增长情况(单位: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失独人群文化创伤:形成过程、演化逻辑和再造[J]. 徐晓军,彭扬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记忆、身份认同与文学演示[J]. 刘海婷.  外国语文. 2017(02)
[3]失独人群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心理援助[J]. 徐晓军,刘炳琴.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7(02)
[4]中国失独妇女总量、结构及变动趋势计算机仿真研究[J]. 王广州.  人口与经济. 2016(05)
[5]老龄化背景下失独家庭养老模式向何处去[J]. 谢勇才.  东岳论丛. 2016(08)
[6]论失独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及其集体行动风险[J]. 徐晓军,胡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4)
[7]作为方法论的创伤记忆[J]. 赵静蓉.  江西社会科学. 2016(02)
[8]失独父母的社会保障诉求及其实现路径——基于失独父母四份诉求书的分析[J]. 谢勇才,丁建定.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06)
[9]社会记忆研究:西方脉络、中国图景与方法实践[J]. 钱力成,张翮翾.  社会学研究. 2015(06)
[10]社会弱势群体的边缘化及其应对[J]. 徐晓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博士论文
[1]地震亲历者创伤后压力反应的神经生理机制[D]. 张妍.西南大学 2012
[2]记忆的政治—大生产运动再发现[D]. 周海燕.南京大学 2012
[3]“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 景银辉.上海大学 2010
[4]知青集体记忆研究[D]. 艾娟.南开大学 2010
[5]心灵的记忆:苦难与抗争[D]. 陈旭清.浙江大学 2005
[6]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究[D]. 杨发祥.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30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30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3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