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8:18

  本文关键词: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越来越细致。教师,作为一个职业,在这个分工的大潮中,也开始逐渐地凸显其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国对教师及教师教育的研究也日趋活跃,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怎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呢?这个问题成为了教师教育改革的关键性问题。在众多的理论中,美国著名教育家舒尔曼提出的领域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日渐得到认可,自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研究流派。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学前教师也不例外。本研究由四个研究问题组成:(1)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的现状是什么样的?(2)基本信息对学前教师的领域教学知识有什么影响?(3)比较学前教师在语言、数学和美术三个领域的领域教学知识。(4)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前教师是如何获得领域教学知识三要素的?前三个研究问题,研究者采用了量化分析的方法。从上海各个区抽取165名学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然后运用视频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借用了美国埃里克森学院早期数学项目组开发的编码手册对教师问卷进行测评。通过SPSS17.0软件对研究进行检验,利用General Factorial ANOVA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对这三个板块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探讨。第四个研究问题,笔者从165名学前教师抽取了9名非常优秀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文本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质化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在对PCK现状的研究中发现:学前教师PCK的三要素两两之间差异都极其显著,其中教学方法的知识(how)最好,教育对象的知识(who)居中,教学内容的知识(what)最差。学前教师“判断教学有效性的能力”最好,“把握众多概念间关系的能力”最差。学前教师的PCK绝大多数都处于第二等级:笼统且有限地理解PCK的构成要素的水平。 本研究还对教师的基本信息和她们的PCK之间的相关性做了检验,发现:“教龄”、“学历”和“职称”对于PCK的总分和what, who, how上都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的相关,但“园所等级”有显著性的相关。而且园所等级与教师在PCK的总体水平和what, who, how上均呈正相关,即园所等级越高,教师的PCK各项指标水平越高。另外一个基本信息——“教龄”进行检验的时候,发现:教龄为11-20年的教师,其PCK总体水平和what, who, how上显著得好于其他教龄段的教师。 比较学前教师在语言、数学和美术三个领域PCK的研究发现:学前教师的总体PCK情况和各自领域的表现基本一致,即“在众多的核心概念中能否知道它们之间关系的能力”是很差的;学前教师大多处于“笼统且有限地理解PCK的构成要素”的等级;在三个领域里,得分最好的是how,其次是who,最后是what。比较三要素的融合度,发现:who和how的融合度最高,what和who的融合度居中,what和how的融合度较低;比较三领域的融合度,发现:最好是数学领域,其次是美术领域,最次是语言领域。三领域各要素的比较结果是:美术领域在PCK的总分和how上,都是表现最好的;语言领域则是在what上表现最好;而数学领域则在各方面都表现的不尽人意;三领域在who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质化分析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探讨了9名优秀教师是如何获得PCK的途径。得出如下结论:教学实践是三要素获取的最好途径:教学反思是三要素获取的有力途径;三要素之间,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的知识是互为获取途径的;教学内容知识的获取途径缺乏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且与教育对象的知识、教学方法的知识的互通性很少。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研究,最后可以得出如下几个总结论:学前教师的领域教学知识由三种知识构成:教学内容的知识、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教学方法的知识。三个构成要素的融合度不高;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三要素的发展不均衡;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在三领域的发展有差异;教学实践是职后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成长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领域教学知识 教学内容的知识 教育对象的知识 教学方法的知识 语言领域 美术领域 数学领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1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5
  • 第1章 引论15-21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研究问题16-18
  • 1.3 研究框架18-21
  • 第2章 文献综述21-39
  • 2.1 领域教学知识的内涵21-24
  • 2.1.1 领域教学知识内涵的发展21-23
  • 2.1.2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23-24
  • 2.2 领域教学知识的构成要素24-28
  • 2.2.1 已有的领域教学知识构成要素的研究24-27
  • 2.2.2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27-28
  • 2.3 领域教学知识的研究方法28-31
  • 2.3.1 已有的领域教学知识研究方法28-30
  • 2.3.2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30-31
  • 2.4 对领域教学知识性质的研究31
  • 2.4.1 已有的领域教学知识性质的研究31
  • 2.4.2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31
  • 2.5 对领域教学知识影响因素的研究31-33
  • 2.5.1 已有的领域教学知识影响因素的研究31-33
  • 2.5.2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33
  • 2.6 对各学科领域教学知识的研究33-37
  • 2.6.1 已有的对各学科领域教学知识的研究33-36
  • 2.6.2 已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36-37
  • 2.7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7-39
  • 2.7.1 学前教师的领域教学知识亟待进一步研究37-38
  • 2.7.2 领域教学知识的研究期盼新的方法38-39
  • 第3章 研究概念和理论框架39-59
  • 3.1 领域教学知识的内涵39-40
  • 3.2 领域教学知识的构成要素40-50
  • 3.2.1 构成要素的来源40-41
  • 3.2.2 构成要素的聚焦41-44
  • 3.2.3 构成要素的关系44-47
  • 3.2.4 构成要素的分层47-49
  • 3.2.5 构成要素转化的步骤49-50
  • 3.3 领域教学知识的特点50-57
  • 3.3.1 从客体本身来看,具有专业独特性的特点50-53
  • 3.3.2 从主体发展来看,具有个体发展的特点53-55
  • 3.3.3 从构成要素来看,具有多元整合的特点55
  • 3.3.4 从获得历程来看,具有实践性、生成性和情境性的特点55-57
  • 3.4 本章小结57-59
  • 第4章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59-74
  • 4.1 研究对象的选取59-60
  • 4.1.1 研究人员的选取59
  • 4.1.2 研究领域的选取59-60
  • 4.2 研究方法的选用60-74
  • 4.2.1 量化研究60-68
  • 4.2.1.1 调查的设计60
  • 4.2.1.2 录像的选取和检验60-62
  • 4.2.1.3 调查的问卷62
  • 4.2.1.4 调查数据收集过程62-63
  • 4.2.1.5 调查的评分63-67
  • 4.2.1.6 信度和效度的检验67-68
  • 4.2.2 质化研究68-74
  • 4.2.2.1 研究对象的选择69
  • 4.2.2.2 研究案例的选取69-71
  • 4.2.2.3 研究方法和分析过程71-72
  • 4.2.2.4 质化研究的效度72-74
  • 第5章 对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的量化分析74-114
  • 5.1 研究一: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的基本状况研究74-85
  • 5.1.1 研究结果74-79
  • 5.1.1.1 教师教学内容知识的基本情况75-76
  • 5.1.1.2 教师教育对象知识的基本情况76-77
  • 5.1.1.3 教师教学方法知识的基本情况77-78
  • 5.1.1.4 教师领域教学知识三要素的比较78-79
  • 5.1.2 研究讨论79-84
  • 5.1.2.1 对教师教学内容知识基本情况的分析80
  • 5.1.2.2 对教师教育对象知识基本情况的分析80-81
  • 5.1.2.3 对教师教学方法知识基本情况的分析81
  • 5.1.2.4 领域教学知识理解等级的分布情况分析81-82
  • 5.1.2.5 领域教学知识三要素的比较分析82-84
  • 5.1.3 研究小结84-85
  • 5.2 研究二:基本信息对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的影响85-95
  • 5.2.1 研究结果85-89
  • 5.2.1.1 各基本信息对领域教学知识影响的检验85-86
  • 5.2.1.2 园所等级对领域教学知识的进一步检验86-88
  • 5.2.1.3 教龄对领域教学知识的进一步检验88-89
  • 5.2.2 研究分析89-94
  • 5.2.2.1 园所等级对领域教学知识进一步检验的分析89-91
  • 5.2.2.2 教龄对领域教学知识进一步检验的分析91-94
  • 5.2.3 研究小结94-95
  • 5.3 研究三:语言、美术、数学三领域领域教学知识的比较95-114
  • 5.3.1 研究结果95-107
  • 5.3.1.1 教师在三个领域领域教学知识的基本情况95-100
  • 5.3.1.2 教师在三个领域各要素融合度的比较100-101
  • 5.3.1.3 教师在三个领域各要素的差异比较101-107
  • 5.3.2 研究分析107-113
  • 5.3.2.1 教师在三个领域领域教学知识基本情况比较分析107-108
  • 5.3.2.2 教师在三个领域各要素融合度比较分析108-109
  • 5.3.2.3 教师在三个领域各要素差异比较分析109-113
  • 5.3.3 研究小结113-114
  • 第6章 对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的质化分析114-140
  • 6.1 教学内容知识的获得114-121
  • 6.1.1 从培训中获得114-115
  • 6.1.2 从反思中获得115-116
  • 6.1.3 从儿童的生活中生成116-119
  • 6.1.4 从书籍中获得119
  • 6.1.5 研究分析119-121
  • 6.2 教育对象知识的获得121-129
  • 6.2.1 在反复地试教中了解儿童121-124
  • 6.2.2 在教学互动中诊断儿童124-126
  • 6.2.3 通过教学反思总结儿童126-128
  • 6.2.4 研究分析128-129
  • 6.3 教学方法知识的获得129-139
  • 6.3.1 从教学中积累129
  • 6.3.2 从团队中汲取129-131
  • 6.3.3 从生活中获取131-132
  • 6.3.4 从儿童中提炼132-138
  • 6.3.5 研究分析138-139
  • 6.4 本章小结139-140
  • 第7章 总结论和教育建议140-157
  • 7.1 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的构成140-144
  • 7.1.1 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构成要素及融合情况140-141
  • 7.1.2 提高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构成要素融合度的建议141-144
  • 7.2 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三要素的发展144-149
  • 7.2.1 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三要素的发展状况144-145
  • 7.2.2 促进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三要素发展的教育建议145-149
  • 7.3 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在三领域的发展149-151
  • 7.3.1 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在三领域的发展状况149-150
  • 7.3.2 促进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薄弱领域发展的教育建议150-151
  • 7.4 职后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的成长151-154
  • 7.4.1 职后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成长的途径151
  • 7.4.2 对职后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成长的建议151-154
  • 7.5 研究意义、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154-157
  • 7.5.1 研究意义154-155
  • 7.5.2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155-157
  • 主要参考文献157-162
  • 附录162-165
  • 后记165-167
  • 附件1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自挥;;中学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调查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8年09期

2 熊宜勤;莫文;;教师教学策略知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导刊;2006年05期

3 杨彩霞;;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本质、特征与结构[J];教育科学;2006年01期

4 赵宏梅;;职前语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探究[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钱雨;;论生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31期

6 汤杰英;周兢;韩春红;;学科教学知识构成的厘清及对教师教育的启示[J];教育科学;2012年05期

7 袁维新;学科教学知识: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唐泽静;陈旭远;;“学科教学知识”研究的发展及其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10期

9 刘小强;教师专业知识基础与教师教育改革:来自PCK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11期

10 朱晓民;陶本一;;西方学科教学知识研究的两种路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景敏;基于学校的数学教师数学教学内容知识发展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董涛;课堂教学中的PCK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学前教师领域教学知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71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0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