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背景下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04:11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背景下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全球化”趋势已势不可挡的今天,人们逐渐意识到文化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中华武术也必须面对全球化的生存环境,勇敢的“走出去”并担当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任。目前关于武术国际传播的研究成果著述颇丰,但仍然缺少针对某一具体国家所作的深入、系统的研究。本研究旨在跨文化背景下,以跨文化传播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及口述历史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中华武术在美国的传播与发展作为现实落脚点,详细梳理了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历史进程,并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对武术在美国传播的现实路径以及各路径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以“五W”模式作为分析框架对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相关因素做了进一步分析和探索性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一)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研究,是将武术作为一种传播样本使其向其他文化圈层、地域传播,并希望它被另外一个与中华文化截然不同的文化人群所认同和接受,因此这种传播活动本身属于典型的跨文化传播,但同时由于其传播活动跨越了国界,形成了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传播形态,所以也同时属于国际传播的范畴。(二)中华武术在西方的传播肩负着让西方人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进一步解读和体察中国文化精髓的话语责任;展示中国特色的身体文化是武术传播的外显层,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树立民族文化自尊才是武术传播的中心和重心;武术国际传播应按照规则与秩序将其传播于西方国家,武术传播者拥有制定和维护话语规则的权利。(三)中华武术在美国的传播历程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淘金热”时期、“冷战”时期、“中美关系解冻”时期和“全球化”时期,各个时期武术在美国的传播和发展都与当时的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且呈现出不同的时代文化特征,总体发展趋势正在由以技术传承为主向现今的文化传播转变。(四)中华武术在美国的传播主要依赖于官方武术组织、民间武术馆校和影视媒介、舞台武术表演等传播路径,各种路径在武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且相互交织,互为补充,已基本形成武术在美传播的立体网络。武术馆校的传播是使中华武术在美国真正落地生根的重要途径,华人移民是传播中华武术的主力军,但大多数华人移民依然在为生存而进行着被动的武术传播。(五)中华武术在美国的传播大致可以分为现代竞技武术、传统功夫和太极三个领域,传播的内容比较丰富,但传播概念相对混乱,造成这种混乱局面的原因是因为在美国缺少一个可以真正引领武术有序和健康发展的组织,缺少一套可以让武术规范化、市场化发展的标准体系;作为主体因素的官方和民间武术传播者对武术在美国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能力、素质、修养和责任心影响着武术传播的效果。(六)美国武术受众调查显示,武术在美的传播目前仍然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习练者以华裔和亚裔人口居多,且儿童青少年占大半比例;不同年龄、性别、种族以及习练不同拳种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均会对其习武动机产生影响;武术传播推广整体策略的制定要满足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和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受众接受武术信息的途径比较多元,武术的传播、推广应充分利用纸媒、影视、舞台、网络等多媒介的共同作用,扩大中华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七)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武术中蕴含的核心价值理念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环境的现实需要的契合;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良好环境和国家、政府以及国民意识不断提高的推进作用,开拓国外武术市场,解决部分就业问题的现实需求。而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则包括:“他者”形象造成武术传播的文化障碍;传播内容混乱造成受众对武术的理解障碍;松散管理、无序竞争成为武术在美传播的绊脚石;“顶层设计”缺失造成武术传播的管理障碍等。(八)中华武术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传播是武术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构建中华民族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通过中华武术弘扬中国精神的必由之路和可行之路;目前中华武术在美国的传播,虽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困难,但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长处,“欢喜武术”的概念与模式应该成为我们通过武术国际传播而实现文化对外输出的新思路。
【关键词】:中华武术 国际传播 跨文化 美国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5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导论12-37
- 第一节 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12-16
- 一、选题背景与依据12-14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4-16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16-20
- 一、武术国际传播的意义与价值研究16-17
- 二、武术国际传播历程的相关研究17-18
- 三、武术国际传播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18
- 四、武术国际传播路径与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18-20
- 第三节 相关概念解析与研究的理论基础20-32
- 一、相关概念的解析与界定20-23
- 二、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基础探讨23-32
- 第四节 研究设计32-37
- 一、研究思路32
-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32-36
- 三、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36-37
- 第二章 传播样本与文化责任: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话语分析37-50
- 第一节 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样本分析37-39
- 一、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和西方文化37-38
- 二、中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比较38
- 三、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样本分析与选择38-39
- 第二节 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话语责任39-42
- 一、西方文化语境下武术传播的话语责任40-41
- 二、中国文化语境下武术传播的话语责任41-42
- 三、不同文化语境下武术传播的话语权利42
- 第三节 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话语目标42-46
- 一、言者与听者43-44
- 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言者呈现44-45
- 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听者认同45-46
- 第四节 全球化语境下武术传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46-49
- 一、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冲突46-48
- 二、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调适48
- 三、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融合48-49
- 本章小结49-50
- 第三章 传播历程与文化路线: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历史阶段50-85
- 第一节“淘金热”时期的中华武术50-56
- 一、“淘金热”引发武术传播现象的历史回顾50-53
- 二、社团组织成为武术扎根美国的基础53-55
- 三、安身立业,养家糊口的“草根”文化特征55-56
- 第二节“冷战”时期的中华武术56-67
- 一、“冷战”时期中美关系的历史回顾56-58
- 二、时势造英雄-李小龙横空出世的历史必然性58-62
- 三、李小龙对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影响62-66
- 四、“平民英雄”文化特征的呈现66-67
- 第三节“中美关系解冻”时期的中华武术67-79
- 一、“小球转动地球”的历史契机67-68
-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与1974年中国武术代表团访美亲历者面对面68-75
- 三、“改革开放”与“移民潮”75-79
- 第四节“全球化”时期的中华武术79-84
- 一、“全球化”的历史解读79-80
- 二、文化成为“全球化”时期综合国力竞争中的软实力80-81
- 三、“全球化”时期中华武术由技术传播向文化传播的全面转变81-84
- 本章小结84-85
- 第四章 传播路径与文化特色: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现实渠道85-114
- 第一节 官方武术组织的传播路径85-90
- 一、中国官方武术机构对美文化交流活动研究85-87
- 二、美国武联对中华武术在美传播的作用研究87-90
- 第二节 民间武术馆校的传播路径90-95
- 一、美国武术馆校概况90-92
- 二、在美武术馆校的经营与管理92-95
- 第三节 影视媒介的传播路径--“功夫片”对武术传播的影响95-103
- 一、“功夫片”的概念及特点96
- 二、“功夫片”闯荡好莱坞对中华武术的影响96-99
- 三、“功夫片”的表达方式对武术传播的影响99-101
- 四、“功夫片”传播中华武术的得与失101-102
- 五、总结与思考102-103
- 第四节 舞台武术表演的传播路径--近距离传播中华武术的艺术形式103-113
- 一、“舞台武术表演”概念的界定103-104
- 二、舞台武术表演形式分类104-105
- 三、舞台武术表演在美国105-110
- 四、舞台武术表演对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影响110-112
- 五、总结与思考112-113
- 本章小结113-114
- 第五章 传播案例与现实对话: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个案分析与调查114-139
- 第一节 华人移民武术馆校个案-美国武术学院114-122
- 一、美国武术学院创建的历史背景114-116
- 二、美国武术学院的经营与管理116-122
- 第二节 美国本土武术馆校个案-Dennis Brown少林武术训练中心122-130
- 一、Dennis Brown少林武术训练中心创建的历史背景122-124
- 二、Dennis Brown少林武术训练中心的经营与管理124-130
- 第三节 纸媒传播——《功夫 太极》杂志的武术传播130-138
- 一、《功夫太极》杂志创刊的历史背景131
- 二、《功夫太极》杂志武术传播内容分析131-134
- 三、《功夫太极》杂志的武术传播活动134-136
- 四、《功夫太极》杂志的经营管理模式136-137
- 五、总结与思考137-138
- 本章小结138-139
- 第六章 传播境况与因素解析: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动力与阻碍139-171
- 第一节 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主体因素139-145
- 一、武术传播者的类型与特征139-141
- 二、传播者的能力与人格141-143
- 三、传播者的权利与责任143-145
- 第二节 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内容与方法因素145-148
- 一、官方武术传播的内容与方法概说145-146
- 二、民间武术传播的内容与方法概说146-148
- 第三节 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受众因素148-160
- 一、受访者基本信息调查149-151
- 二、受访者习武动机调查151-155
- 三、受访者武术认知状况调查155-156
- 四、受访者的习武效果调查156-158
- 五、受访者的习武途径调查158-159
- 六、受访者对武馆和武术教师的评价159
- 七、受访者的其他信息159-160
- 八、调查总结160
- 第四节 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动力与障碍因素160-170
- 一、推动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动力因素160-164
- 二、阻碍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障碍因素164-170
- 本章小结170-171
- 第七章 传播方略与模式创新: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未来展望171-182
- 第一节 反思与借鉴:中华武术的本土发展171-174
- 一、反思:“欢喜武术”与“功利武术”171-173
- 二、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173-174
- 第二节 品牌与培育: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重要方略174-178
- 一、树立“大武术”的品牌意识,呵护已形成的“子品牌”市场175-177
- 二、发掘创新精神,,培育更多新的品牌拳种,拓宽品牌营销之路177-178
- 第三节 创新与发展:跨文化背景下中华武术传播的意蕴178-182
- 一、国际传播:武术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必由之路179-180
- 二、国际传播:构建大国良好形象的重要渠道180-182
- 研究结论与建议182-185
- 一、结论182-184
- 二、建议184-185
- 参考文献185-193
- 附录193-211
- 致谢211-21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红文;浅谈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必然性[J];黔西南民族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2 蔡仲林;汤立许;;“四个支柱”视角下武术当代发展的教育使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跨文化背景下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8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