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高校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01:08

  本文关键词:高校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2年《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可见产学合作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路径,以产学合作为对象的学术研究也早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作为“学”方产学合作任务的具体承担者,教师在产学合作中的表现对产学合作整体绩效有着显著影响。研究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机理对进一步丰富产学合作理论和指导产学合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切入研究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机理:(1)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动机、方式与收益;(2)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影响因素;(3)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方式与收益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1)教师参与产学合作有6个动机、4种方式、3类收益。通过因子分析,研究得出了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6个动机,分别是获取资金、履行社会责任、推进研究、兴趣、培养学生、提升荣誉;依据产学合作方式商业化程度差异,将21种产学合作方式依次归为4类,商业化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学术商业化方式、新技术研发方式、技术服务和人才流动方式、学术交流方式;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了教师从产学合作中可以获得3类收益,分别是资金收益、研究收益和荣誉收益。 (2)教师参与产学合作受到广泛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科研政策设计、技术入股税收、国有无形资产管理、产学合作经费扶持政策等政府层面因素,学校对产学合作重视程度、教师考评和晋升政策、产学合作服务与管理、学校教师间产学合作收益分配、成果转化机制等学校层面因素,教师参与意愿、产学合作与学术研究间关系处理、个人能力、自我认识等个体层面因素以及企业研发实力、企业诚信、转型主动性等企业层面因素对教师参与产学合作有影响。 继而,通过回归分析,验证了个人、院系和学校层面因素对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性别、年龄、职称、资金动机、荣誉动机、社会责任动机、社会资本、学术能力等个体层面因素,学科、领导支持、同事参与、招生数量、院系研究能力等院系层面因素,产学合作氛围、收益分成政策、业绩评价政策等学校层面因素对教师参与产学合作产生显著的影响。 (3)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方式与收益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中教师参与学术商业化方式和学术交流方式对教师获取相关收益均不产生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而教师参与新技术研发方式可以带来资金收益,参与技术服务和人员交流方式可以同时带来研究收益和荣誉收益。因而,本研究成果为教师根据自己的收益目标选择适切的产学合作方式提供了实证依据。 最后,论文提出了促进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对策建议。从国家层面应加强科研和产学合作政策的顶层设计,包括淡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划分,调整NSFC作用、加强专业对口部委的研究项目扶持力度,技术入股免税或延迟交税,无形国有资产管理权限下放等;从学校层面应鼓励教师参与产学合作,包括教师考核考虑学科差异、实行教师岗位分类、提升产学合作收益、成立专业化产学合作办公室、建立工业技术研究院、扩大教师招生自主权等;最后,教师应该明确个人在产学合作中的定位,在教学、研究和产学合作间取得平衡,发挥自己在产学合作中的长处和优势,并根据收益目标选择合适的方式参与。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点:提出了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动机、方式和收益,丰富了产学合作理论,为学者开展教师视角的产学合作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元素;识别了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影响因素,丰富了产学合作实证研究,为提升产学合作绩效提供了可能的路径;识别了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方式与收益间的关系,为教师选择合适的产学合作方式提供了思路;提出了促进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对策,为政府、学校改进理念、改善政策,为个人改变认识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教师 产学合作 机理 动机 产学合作方式 产学合作收益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5.1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3
  • 目录13-17
  • 图目录17-18
  • 表目录18-20
  • 1 绪论20-35
  • 1.1 研究背景20-27
  • 1.1.1 当代大学面临创业转型20-22
  • 1.1.2 现实背景下教师角色转型的诉求22-25
  • 1.1.3 我国产学合作实践亟需科学的理论指导25-27
  • 1.2 研究意义27-28
  • 1.2.1 理论意义27-28
  • 1.2.2 现实意义28
  • 1.3 研究问题28-31
  • 1.3.1 研究的关键问题28-29
  • 1.3.2 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29-31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1-33
  • 1.4.1 研究方法31-32
  • 1.4.2 技术路线32-33
  • 1.5 研究的创新点33-35
  • 2 理论基础35-46
  • 2.1 产学合作相关理论35-40
  • 2.1.1 从线性模式到巴斯德象限理论35-38
  • 2.1.2 Mode 2:知识生产的新模式38-39
  • 2.1.3 三螺旋理论39-40
  • 2.2 动机理论40-43
  • 2.2.1 自我决定理论41-43
  • 2.2.2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动机的理论研究43
  • 2.3 本章小结43-46
  • 3 文献综述46-76
  • 3.1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影响因素47-65
  • 3.1.1 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47-55
  • 3.1.2 院系层面的影响因素55-61
  • 3.1.3 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61-65
  • 3.2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方式65-71
  • 3.2.1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不同方式65-69
  • 3.2.2 学科与教师参与产学合作方式间的关系69-71
  • 3.3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收益(绩效)71-74
  • 3.3.1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不同收益72-73
  • 3.3.2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收益与产学合作方式间的关系73-74
  • 3.4 文献述评74-76
  • 4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教师访谈76-112
  • 4.1 访谈概况与资料分析方法76-80
  • 4.1.1 访谈概况76
  • 4.1.2 扎根理论简介76-80
  • 4.2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影响因素80-111
  • 4.2.1 政府层面因素83-95
  • 4.2.2 学校层面因素95-104
  • 4.2.3 个人层面因素104-108
  • 4.2.4 企业层面因素108-111
  • 4.3 本章小结111-112
  • 5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机理的实证研究112-171
  • 5.1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112-114
  • 5.1.1 问卷设计过程112
  • 5.1.2 问卷的基本内容112
  • 5.1.3 数据收集112-114
  • 5.2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114-115
  • 5.3 变量的测度与相关统计分析115-139
  • 5.3.1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方式115-124
  • 5.3.2 个体层面因素的测度124-132
  • 5.3.3 院系层面因素的测度132-134
  • 5.3.4 学校层面因素的测度134-136
  • 5.3.5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收益136-137
  • 5.3.6 变量汇总137-139
  • 5.4 多元回归分析139-171
  • 5.4.1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广度的影响因素分析139-146
  • 5.4.2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频度的影响因素分析146-156
  • 5.4.3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总结156-158
  • 5.4.4 教师参与产学合作方式与收益间关系分析158-159
  • 5.4.5 线性回归结果讨论159-168
  • 5.4.6 结论168-171
  • 6 促进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对策建议171-181
  • 6.1 国家和政府层面171-174
  • 6.1.1 加强科研政策顶层思考171-172
  • 6.1.2 改革科研经费资助政策172-173
  • 6.1.3 改进产学合作政策设计173-174
  • 6.2 学校层面174-179
  • 6.2.1 明确学校发展定位174-175
  • 6.2.2 改革教师评价办法175-176
  • 6.2.3 改进经费管理办法176
  • 6.2.4 加强产学合作服务,完善成果转化机制176-179
  • 6.3 个人层面179-181
  • 6.3.1 明确个人定位179
  • 6.3.2 加深自我认识179-180
  • 6.3.3 选择合适方式180-181
  • 7 结论与展望181-185
  • 7.1 主要结论181-183
  • 7.2 研究局限183
  • 7.3 未来展望183-185
  • 参考文献185-197
  • 附录A:图和表格197-220
  • 附录B:访谈提纲220-221
  • 附录C:访谈对象221-223
  • 附录D:调查问卷223-230
  • 附录E:个人简历(2014年11月)230-2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伟忠;刘兰;;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政策研究[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刘力;走向“三重螺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选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3 叶飞;周蓉;张红;;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识转移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6期

4 孟娟;;心理学扎根理论研究方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江海,马强;重构适合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04年05期

6 刘松年;;影响产学研合作的理论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2期

7 马宁;王立;;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年S1期

8 苏敬勤;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及内外部化条件[J];科研管理;1999年05期

9 王毅,吴贵生;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与转移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6期

10 刘和东;;产学研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本文关键词:高校教师参与产学合作的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80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9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