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投资及其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23:13
本文关键词:经济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投资及其效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不稳定的国际宏观环境,国民经济保增长、稳增长的重大任务和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性问题,发展高等教育似乎成了一个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高等教育扩招和高等学校扩建在近些年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之一,高等教育投资也随之增加。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性意义。我们肯定高等教育蓬勃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高涨的需求,但也应该重视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效率问题。在做大国民经济这块蛋糕的同时,也分配好这块蛋糕。“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长久以来经济学家就对此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而现有对高等教育效率的研究多集中在宏观层面的单一方法上。因此,深入探讨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及其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证意义。 本文立足于中国经济转型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实际,以高等教育投资效率的提升为目标。在总结判断高等教育经济属性的基础上,提出高等教育投资效率的概念,即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实际产出相对于最优产出的比率。讨论高等教育资金、人力等相关要素投入的技术效率问题。并结合投资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分析高等教育发展的特点和一般规律,对比效率评价研究方法,选择AHP和DEA方法组合的思路构建高等教育投资效率评价体系。通过AHP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同时运用DEA得出我国不同地区高等教育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分析地区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并归纳八种高等教育投资模式及其对效率的影响,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效率提升的可行模式和发展重点。具体来说,全文共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导论,主要是论文的第一章,包括全文的总领概括和研究框架的介绍。其中,第一、二节着重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教育是同养老、医疗并立的重大民生问题。自建国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跌宕起伏,在上世纪90年代走上“教育产业化”之路,各种形式的办学和教育培训方式百花齐放。这在丰富教育多样性和创造更多教育机会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社会争议。单纯的强调教育产业化、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思路不断受到置疑。教学质量下降、教育乱收费、乱摊派等问题也接踵而至,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三节则是扼要介绍了国内外教育经济、教育产业及其属性。第四节是对高等教育等相关概念的说明阐释,包括高等教育的类型、投资主体和投资效率。最后一节是对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数据来源和处理的基本说明。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核心章节,主要包括第二、三、四章,主要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论述中国高等教育投资效率问题。其中,第二章为全文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第一节着重介绍教育的经济属性,分别从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公共品、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几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教育的准公共品属性的结论。随后在第二节专门探讨了高等教育的投资理论及其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为下文高等教育投资效率的分析作以铺垫,也为最后的政府建议的提出设立宏观背景;第三节侧重介绍了高等教育投资体系和效率评价方法,强调非参数DEA和参数SFA两种方法的对比研究,为后文高等教育投资效率评估提供模型基础;第四节集中在公共政策理论分析,为改进高等教育投资效率的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部分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章将研究的视角转向国际,重点讨论了发达国家教育投资结构的演变。首先由于准公共品的性质使得政府在教育发展中必然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第一节着重总结和回顾了政府在发达国家教育发展史上角色的演变;第二节则是具体介绍欧美日等国的教育投资比例、来源和发展趋势,突出高等教育在各国教育发展史上与其他不同层次教育的关系。第三节是各国教育投资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为中国在处理教育资金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之间的分配提供借鉴。 第四章是论文实证研究的主要章节。重点对我国教育的投资展开深入分析,并以高等教育为例进行了投资效率评估。第一节介绍高等教育投入结构的演变;而后第二节是将高等教育放在国民教育的大盘子下展开的投入和效率分析,并同其他不同层次教育的投资进行比较,总结出中国高等教育投资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第三节则是对教育投资效率的计量分析,在效率评价方法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建立AHP和DEA结合的效率评价模型,侧重指标的选择和体系的构建,对高等教育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并进一步在第四节中结合效率分析结果,探讨教育投资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第三部分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结论性建议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具体来说包括两章,其中,第五章是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教育改革模式的选择。第一节,针对主要六种教育投资模式进行了探讨,即“谁受益,谁付费”,社会集资、产业创收、银行和学校合作、中外合作办学、BOT和教育税收系统的独立。第二节则是结合我国教育投资的实际情况,根据效率评估及其分解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模式和发展重点。强调“内部市场化”的投资体系,鼓励产学研联合的投资和研究体系,突出高等教育投资绩效评估体系。 第六章是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途径选择提出的宏观设计、政策建议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一节主要根据投资主体和政策客体之间的关系,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即从投资主体角度看,加强教育资金的合理规划,并扩充投资渠道,突出教育拨款和分配机制中的公平与效率,从立法的高度确保教育资金的使用;从政策客体角度看,应加快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高校扶困助学体系,并建立以政府为调控的高校债务风险化解机制,加强经费管理和监督机制。第二节则从普及化、多元化、市场化、国际化、终身化和信息化六大趋势论述了教育投资未来的走势。 第七章是论文的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高等教育 投资效率 AHP DEA 发展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9.2;G40-054
【目录】:
- 摘要2-5
- Abstract5-12
- 图表目录12-13
- 1. 导论13-32
- 1.1 问题的提出13-16
- 1.1.1 经济转型下的复杂环境13-14
- 1.1.2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14-15
- 1.1.3 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率15-16
- 1.1.4 助推经济的持续增长16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6-17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17-21
- 1.3.1 教育经济17-18
- 1.3.2 教育的属性18-20
- 1.3.3 高等教育20-21
- 1.4 相关概念界定21-29
- 1.4.1 高等教育类型21-23
- 1.4.2 高等教育投资主体23-25
- 1.4.3 高等教育投资效率25-29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29-32
- 1.5.1 研究思路29-30
- 1.5.2 研究方法30
- 1.5.3 数据来源和处理30-32
- 2 教育研究的相关经济理论32-57
- 2.1 教育的经济属性和相关理论32-42
- 2.1.1 教育的经济属性争论32-35
- 2.1.2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35-39
- 2.1.3 社会学、教育学和教育公平39-42
- 2.2 高等教育投资理论及其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42-48
- 2.2.1 高等教育投资理论42-43
- 2.2.2 教育投资与经济发展阶段43-48
- 2.3 效率评价及其方法选择48-50
- 2.3.1 教育投资效率评价48-49
- 2.3.2 DEA和SFA的效率评价方法49-50
- 2.4 公共政策理论50-57
- 2.4.1 公共政策的涵义、功能和工具50-52
- 2.4.2 政策系统的基本要素52-54
- 2.4.3 政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54-55
- 2.4.4 教育发展中的政府治理责任55-57
- 3 发达国家教育投资结构演变历程57-65
- 3.1 发达国家教育发展史上政府责任的演变57-59
- 3.1.1 社会办教育阶段57
- 3.1.2 政府主导办学的阶段57-58
- 3.1.3 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多元化发展阶段58-59
- 3.2 欧美日本等国的教育投资59-64
- 3.2.1 国外教育投资比例59-60
- 3.2.2 国外教育投资来源60-64
- 3.3 启示64-65
- 4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及其效率评价65-104
- 4.1 高等教育投入结构演变65-68
- 4.1.1 政府独立投资阶段65
- 4.1.2 政府投资与私人家庭共同承担阶段65
- 4.1.3 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公益性”的投资体制65-66
- 4.1.4 以政府财政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投资方式66
- 4.1.5 市场力量回归、迅猛发展阶段66-68
- 4.1.6 教育公平回潮,提倡政府责任阶段68
- 4.2 中国教育投资历史和高等教育投资演变68-84
- 4.2.1 中国教育整体投入比例68-71
- 4.2.2 各类教育投入结构对比71-79
- 4.2.3 高等教育投入的阶段性特征79-84
- 4.3 教育投资效率评价84-101
- 4.3.1 方法的比较84-86
- 4.3.2 指标的选择86-87
- 4.3.3 评价体系的构建87-89
- 4.3.4 案例分析89-96
- 4.3.5 层次分析法的优缺点96
- 4.3.6 高等教育效率评价的DEA分析96-98
- 4.3.7 中国高等教育投入效率测算98-101
- 4.4 高等教育投资存在问题的进一步解析101-104
- 4.4.1 非正常转变问题101
- 4.4.2 拨款体制问题101-102
- 4.4.3 投资来源相对单一,且管理粗放102-103
- 4.4.4 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会投资及其监管影响高等教育效率103-104
- 5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模式选择104-112
- 5.1 几种高等教育投资方式104-109
- 5.1.1 “谁受益,谁付费”原则104-105
- 5.1.2 社会集资和资金使用监管105-106
- 5.1.3 以产业创收为基础的市场型运作106-107
- 5.1.4 助学贷款效率和银行风险107
- 5.1.5 中外合作办学效率和价格扭曲107
- 5.1.6 BOT和基础设施、后勤投入107-108
- 5.1.7 教育税收系统的独立和专款专用108-109
- 5.2 发展模式和重点109-112
- 5.2.1 “内部市场化”的高等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109-110
- 5.2.2 加强产学研联合创新模式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110-111
- 5.2.3 建立以绩效评估体系为依托的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模式111-112
- 6 中国发展教育经济的政策建议112-122
- 6.1 政策建议112-119
- 6.1.1 教育资金的合理布局和规划113-114
- 6.1.2 完善多渠道投入的经费筹措机制114-115
- 6.1.3 强调教育拨款和分配机制中的公平与效率115-116
- 6.1.4 加强经费管理和监督机制116-117
- 6.1.5 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高校扶困助学体系117-118
- 6.1.6 建立以政府为调控的高校债务风险化解机制118
- 6.1.7 强化教育投资立法,建立高等教育投资保障机制118-119
- 6.2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对教育效率的影响119-122
- 6.2.1 普及化趋势及其对高等教育投资诉求119
- 6.2.2 多元化趋势和教育效率评估细化119-120
- 6.2.3 市场化趋势和效率评价指标的调整120
- 6.2.4 国际化趋势与效率评价范围的扩大120-121
- 6.2.5 终身化趋势和效率评价的连续性121
- 6.2.6 信息化趋势和高等教育效率评估视角的转变121-122
- 7 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22-125
- 7.1 结论122-123
- 7.2 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展望123-125
- 附录125-134
- 参考文献134-142
- 后记142-1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闵维方;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理论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2 李佩,马利华,陈立群;对我国近年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李真,李全生;高等教育投资的现状分析及其改革[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善迈;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曲恒昌;市场经济与我国高教经费筹集的原则与途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6 陆钦仪;回顾50年 瞻望新世纪——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思考[J];北京高等教育;1999年06期
7 曲虹;高伟涛;;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在研究生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雷鸣,葛玉辉,刘德华;人才资本形成中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21期
9 王恒;;高校融资的国际借鉴与启示[J];财会通讯;2010年23期
10 陈潘;;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评析[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12期
本文关键词:经济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投资及其效率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1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8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