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利益关系形态探析
本文关键词:民族利益关系形态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族利益事关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民族关系中占据核心地位。不同领域的利益在主体占有和享用方面具有不同的特性,因而对民族关系的塑造也各不相同。本文试图探讨我国多元一体民族格局下民族关系所表现出的几种基本形态,并在此基础上考察我国党和政府协调民族利益关系的有关思想和政策,分析其内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探析协调多民族国家民族利益关系的路径。 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来源、意义,,进行文献综述,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并简要评析,说明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之处等等。 第一章在厘清利益、民族利益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界定本文的核心概念,指出在中国语境下民族利益有各个民族的利益与中华民族利益两个不同层面的指向,民族利益关系既包括民族之间的利益关系又包括各民族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利益关系,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各民族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二章探析民族之间的几种基本利益关系形态,指出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具有互补性、互利性的领域,民族间呈现出一种和谐稳定的关系;在涉及资源、权力等稀缺要素分配的问题上,民族之间因利益差异会存在矛盾,这些矛盾有些是可以协调的有些是无法通过协调的方式解决的。围绕着可以协调的利益,民族间关系表现出竞争合作的特点,而对排他性、独占性利益的追求是无法与其他民族的利益和谐共存的,民族之间的利益矛盾最终会导致族际冲突和纷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在协调民族利益关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论文第三章历史地考察分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有关民族利益的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协调我国民族利益关系的方针政策措施,分析其内在特点以及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第四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探析新时期协调民族利益关系的路径,提出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即在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社会稳定等利益具有一致性的方面,党和政府需要积极消除各种不当干预和障碍,为民族利益的实现创造良好环境;在各民族利益存在差异但可以协调的领域,要注意整体利益格局的平衡,更新协调利益的具体方式和手段;对于排他性的利益领域,要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反驳谬论,增强国民对国家整体的认同,强化各民族之间的一体性联系,通过国际合作、国内立法等手段遏制极端势力的发展。 本文结语部分主要概括论文的基本观点并说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文从多民族国家民族多元共存的格局出发,尝试从宏观角度探析不同形态的民族利益关系,试图突破那些在利益关系研究上笼统模糊的认识,探析新时期协调民族利益关系的思路及有操作性的对策,力图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民族 民族利益 多元一体 利益协调 利益关系形态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5
【目录】:
- 内容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论9-21
- 一、 选题来源及理论和实践意义9-11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9
- 三、 研究方法与论文创新19-21
- 第一章 利益与民族利益21-30
- 第一节 利益21-25
- 一、 人们对利益的认识过程21-23
- 二、 利益的特性23-25
- 第二节 民族利益25-30
- 一、 民族25-27
- 二、 民族利益27-30
- 第二章 民族利益关系形态30-56
- 第一节 利益关系形态30-34
- 一、 民族多元共存30-31
- 二、 多民族国家中的国族建构31-32
- 三、 利益关系形态——“和谐”、“合作”与“纷争”32-34
- 第二节 互补共赢34-42
- 一、 利益和谐34-38
- 二、 民族利益互补共赢38-42
- 第三节 竞争与合作42-51
- 一、 利益不一致与利益协调42-45
- 二、 民族利益竞争与合作45-51
- 第四节 冲突与纷争51-56
- 一、 利益差异与利益冲突51-52
- 二、 排他性民族利益与民族纷争52-56
- 第三章 我国协调民族利益关系的思想、政策措施及存在的问题56-91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利益的思想56-60
- 第二节 党和政府协调民族利益关系的政策措施60-80
- 一、 我国的民族利益表达渠道61-67
- 二、 我国协调民族利益关系的措施67-80
- 第三节 我国协调民族利益关系的思想、政策措施的特点80-84
- 一、 特别重视维护少数民族的利益80-82
- 二、 着眼于各民族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82-83
- 三、 在中华民族核心利益问题上立场坚定83-84
- 第四节 当前我国在民族利益关系问题上面临的挑战84-91
- 一、 各民族对利益的感知和诉求主动性增强,族际利益矛盾增多85-86
- 二、 党和政府协调民族利益关系的能力和手段有待提升和完善86-87
- 三、 中华民族核心利益问题上面临挑战87-91
- 第四章 新时期协调民族利益关系的路径探析91-110
- 第一节 消除不当干预,促进实现一致性利益91-95
- 第二节 妥善协调竞争性利益关系95-100
- 一、 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等基本原则95-96
- 二、 重视少数民族利益的特殊性96-97
- 三、 注意整体利益格局平衡97-99
- 四、 革新协调手段和方式99-100
- 第三节 遏制极端民族利益,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100-110
- 一、 抵制谬论、从理论上正本清源100-104
- 二、 强化国内的一体性联系104-105
- 三、 增强国家认同105-107
- 四、 加强国际合作、完善国内立法107-110
- 结语110-112
- 一、 论文基本观点110
- 二、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10-112
- 参考文献112-122
- 后记122-123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12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兴;论国家民族主义概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2 曾祥华;;利益、法律与权利[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3 郑吉伟;;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内容的探索——兼谈建设学习型政党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学习观的继承与发展[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4 范建中;俄罗斯联邦制度的现实矛盾和未来走向[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1期
5 张祥云;;关于列宁民族自决权理论的几个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1期
6 张仕荣;;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反分裂斗争的经验及思考[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5期
7 马岭;;利益不是权利——从我国《宪法》第51条说起[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8 杨友孙;;社会主义波兰的犹太民族政策初探[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8年03期
9 张锡恩;梁桂莲;;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政体思想探析[J];东岳论丛;2005年06期
10 赵克仁;巴勒斯坦民族悲剧的博弈论分析[J];国际论坛;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建娥;[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钟义凡;恩格斯曼彻斯特时期政党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昂;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余建华;民族主义、国家结构与国际化——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青觉;中国共产党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5 程广斌;新疆农产品加工业产业组织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6 卢晓云;和谐利益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常开霞;我国社会转型期民族利益协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裴圣愚;非洲萨赫勒地带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张春梅;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贾靖;利益协调视野下的中央治疆新方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俊华;民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民族利益关系形态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8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84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