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6 10:22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国土面积狭小、饱受殖民统治、1965年才独立建国的新加坡,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新加坡快速发展的原因很多,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成功实施了双语教育,培养了众多双语人才,很好地适应了东西文化精华兼收并蓄和转口贸易立国的发展模式。 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自世界大航海时代以来持续了几个世纪的转口贸易经济模式,奠定了新加坡双语或多语教育的底色;长达一个半世纪的英国殖民统治为新加坡的语文教育打下了难以抹去的烙印;多元民族的复合社会需要搭建民族间沟通的桥梁和联系民族文化的纽带;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亟需大量的双语或多语精英人才。 新加坡的双语教育政策具有独特的演变过程及特点,其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65年以前是独立建国前双语教育的启蒙与探索阶段,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的多元民族、多元语文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使新加坡较早进行了双语教育的尝试,在客观上为建国以后实行双语教育政策打下了基础;1965-1986年是生存与发展主题下双语教育政策的确立与实践阶段,在这21年里,围绕双语教育的一系列改革探索了双语教育模式,实现了教育源流的统一,新加坡在双语教育政策推动下不仅成功立足于世界,而且很快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87-2007年是经济腾飞主题下双语教育政策的修正与完善阶段,三次华文教学改革和新的双语教育分流制度使双语教育政策自身的调整与改革进一步深化;2008年至今是重造新加坡主题下双语教育政策的深入推进阶段,从中央课程到校本课程,双语教育政策的创新性进一步强化,,双语教育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 虽然在不同的阶段里双语教育政策的功能和定位有所不同,但在建国以后,双语教育政策总体上都是围绕建国之初确立的“教育配合经济发展”的务实的总方针不断与时俱进地调整和演进着,为教育探索道路,为国家培养精英。短短半个多世纪,双语教育政策与新加坡彼此相长、共同发展、共创奇迹,不仅把双语教育打造成为世界教育领域中独树一帜的成功典范,而且使新加坡从一个资源匮乏、矛盾重重的小岛国华丽转身为世界发达国家。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借鉴。
【关键词】:新加坡 双语教育 教育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533.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绪论11-39
  • 一、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12-16
  • 二、 相关概念界定16-21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3
  •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33-37
  • 五、 创新点与不足37-39
  • 第一章 独立建国前双语教育的启蒙与探索(1965 年以前)39-84
  • 第一节 外向型经济模式与语文竞争39-48
  • 一、 独立建国前的经济发展状况40-42
  • 二、 移民社会的形成与语文竞争42-47
  • 三、 外向型经济模式与语文能力的凸显47-48
  • 第二节 多元民族矛盾与共同语政策的初探48-56
  • 一、 多元民族基本状况48-50
  • 二、 多元民族矛盾与共同语的调整50-54
  • 三、 混合学校实验与多元语文平等教育模式的探索54-56
  • 第三节 多元语文源流教育并存与双语教育的初步尝试56-80
  • 一、 多元语文源流教育的并存56-63
  • 二、 双语教育的初步尝试63-73
  • 三、 教育制度的统一与华文中学改制73-76
  • 四、 马来亚教育自治与华校双语教育的调整76-80
  • 本章小结80-84
  • 第二章 生存与发展主题下双语教育政策的确立与实践(1965-1986 年)84-137
  • 第一节 双语立国和双语建国战略决定国家生存与发展85-94
  • 一、 双语教育政策成为新加坡的国策之一86-92
  • 二、 务实的双语教育政策积极配合经济发展需要92-93
  • 三、 共同语的平衡策略93-94
  • 第二节 生存导向下双语教育政策的确立与循序渐进(1965-1975 年)94-107
  • 一、 双语教育的强制施行95-99
  • 二、 双语教育政策的循序渐进99-103
  • 三、 华语的规范教育与推广103-107
  • 第三节 发展导向下双语教育政策的调整与延续(1976-1986 年)107-135
  • 一、 双语教育成效与双语教育分流制度108-118
  • 二、 特选学校与华文教育体系的延续118-122
  • 三、 南洋大学改组与英文教育的独尊122-128
  • 四、 讲华语运动与方言的逐步式微128-132
  • 五、 教育源流的统一与步骤132-135
  • 本章小结135-137
  • 第三章 经济腾飞主题下双语教育政策的修正与完善(1987-2007 年)137-183
  • 第一节 双语兴国战略促进经济腾飞137-141
  • 一、 双语兴国战略的提出137-140
  • 二、 “好政府”的执政理念140-141
  • 第二节 经济调整导向下双语教育政策的改革与转型(1987-1989 年)141-146
  • 一、 统一的教育源流与华文教育转型142-144
  • 二、 信心危机与国民精神的重塑144-146
  • 第三节 效率导向下双语教育政策的分流与兼顾(1990—1997 年)146-161
  • 一、 第三次基础教育改革与新的双语教育分流制度146-151
  • 二、 第一次华文教学改革151-156
  • 三、 讲华语运动的深化与“共同价值观”的培养156-161
  • 第四节 能力导向下双语教育政策的互补与平衡(1998—2003 年)161-171
  • 一、 《理想的教育成果》与双语教育政策的深化162-164
  • 二、 第二次华文教学检讨与改革164-168
  • 三、 讲标准英语运动的兴起与成效168-171
  • 第五节 价值导向下双语教育政策的修正与完善(2004-2007 年)171-180
  • 一、 第三次华文教学检讨与改革172-176
  • 二、 新世纪的讲双语运动与双语运用能力的提升176-179
  • 三、 “直通车计划”与双文化课程179-180
  • 本章小结180-183
  • 第四章 重造新加坡主题下双语教育政策的深入推进(2008-)183-199
  • 第一节 双语强国战略保证重造新加坡目标的实现184-187
  • 一、 “重造新加坡”的执政理念184-185
  • 二、 双语强国战略的具体措施185-186
  • 三、 “少教多学”的双语教育政策与教学改革186-187
  • 第二节 全球化导向下双语教育政策的深入推进187-196
  • 一、 建立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188
  • 二、 小六会考母语比重风波与第四次华文教学改革188-192
  • 三、 从中央课程到校本课程192-194
  • 四、 第三语文的选择194-196
  • 本章小结196-199
  • 第五章 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的作用及历史经验199-216
  • 第一节 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的作用199-207
  • 一、 培育新加坡特有的国家文化特质200-201
  • 二、 务实的双语教育政策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201-203
  • 三、 开放的教育理念与独特的民族性国家教育体系的统一203-205
  • 四、 对双语的准确定位205-207
  • 第二节 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的历史经验207-216
  • 一、 政府高度重视207-209
  • 二、 中央集权的教育投资紧密配合经济发展209-211
  • 三、 以开放的思维与创新的精神规划双语教育211-213
  • 四、 让双语生动地“活”在生活里213-216
  • 参考文献216-226
  • 致谢226-22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2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干奇;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私立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2 牛欣欣,洪成文;“入世”后新加坡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3 王学风;;新加坡的和谐教育政策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10期

4 曹惠容;;新加坡教育投资政策的特点——兼论其成功的原因[J];比较教育研究;2009年01期

5 袁锐锷,李阳秀;新加坡教育行政管理模式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3期

6 李静;;新加坡基础教育分流制度的演变及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2期

7 李宏伟;陈友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成人教育;2010年05期

8 吴伟彬;陈惠萍;陈丁力;;新加坡学校教育市场化的政策与实践[J];城市观察;2011年01期

9 陈文;新加坡教育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J];东南亚纵横;1995年01期

10 夏裕富;;关于新加坡教育文化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6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96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f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