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与恐惧制造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3 17:19
本文关键词:现代教育与恐惧制造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恐惧是人在感知或想象到危险即将来临时,产生的一种伴随着强烈的紧张与不确定感的情绪。虽然它会产生诸多消极影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它却具有积极作用,比如,保护个体与人类免遭危险伤害;驱使人类增强把握世界的能力;孵化社会性情感;孕育勇敢的品质以及让人类接近完美。形而上地看,人类会产生恐惧是因为人是一个对自身脆弱性和有限性具有自我意识的存在。与动物相比,人是一个文化的存在,这意味着人类恐惧的对象和程度都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人的非特定性,在其的一生中,恐惧的对象和程度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教育是人类超越恐惧的重要方式。通过教育,人类可以消除那些不利于完满生活的恐惧;可以直面那些无法消除的恐惧;也可以学会某些有利于完满生活的恐惧。现代教育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现代人消除了某些古老的恐惧,尤其是理解缺乏所引发的恐惧。 然而,现代教育在消除了某些古老恐惧的同时,却又制造了另一些不合理的恐惧,使得整个教育俨然变成了“恐惧的教育学”。虽然,从形式上看,这些新的恐惧与那些古老的恐惧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是,从对象上看,二者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现代教育的“场域”中,对未来、竞争、学习以及规范的恐惧是四种最主要的恐惧。如果考虑这些恐惧对象的内在联系,那么也可以把它们统称为对学校的恐惧。现代教育是通过夸大未来“身份”争夺的残酷;营造紧张恐惧的竞争氛围;强加难以承受的学业负担;以及学校生活的“监狱化”四个机制让学生长期生活于恐惧之下。现代教育制造了种种人为的、不合理的恐惧,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形成“恐惧的心态”;促成顺从权威的心理倾向;以及制造冷漠自私一代。 现代教育制造了种种人为的、不合理的恐惧是现代社会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投射。从“稳固的现代性”进入“流动的现代性”,不确定性成为现代人无法逃避的命运。由于现代人试图以错误的方式重获确定性,结果不仅没有成功,反而制造出种种人为的恐惧。现代教育制造恐惧就产生于这样的逻辑:“个体化”进程使现代人“身份焦虑”凸显,而“劳动”的胜利和“消费社会”的兴起又使现代人试图通过占有实利来获得“身份”,在二者的“共谋”下,具有“身份”功能的现代教育沦为了争夺未来“身份”的“角斗场”;“风险社会”带来的“新礼节”使现代人过度地关注人身安全,结果为了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却沦为了“监狱”;不仅如此,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里,学校自身的合理性也从根基上受到了质疑,而制造恐惧却可以让学校重获“魅力”。 教育恢复平静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这个过程是艰辛的,因为它与这个不确定时代交织在一起,但是,它却有来自现代教育和现代人自身的内在动力。要恢复教育的平静,现代教育必须转向:其一,从单纯地改变外部世界以获得确定性,转向同时改变内心与外部世界,因为仅仅依靠某一种方式,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其二,从单纯地消除恐惧转向超越恐惧,因为在这个人为的不确定时代里,不仅要消除不合理的恐惧,同时还要学会合理的恐惧,直面无法消除的恐惧。具体地说,现代教育需要重建人与人的健全关系;引导现代人从实利的占有转向智慧与美德的追寻;并培养现代人正确的“风险意识”。
【关键词】:教育 现代教育 恐惧 恐惧制造 不确定时代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导论9-16
-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9-11
-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11-15
- 三、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5-16
- 第一章 教育与超越恐惧 ——教育与恐惧一般关系的研究16-56
- 第一节 恐惧概述16-28
- 一、何谓“恐惧”16-21
- 二、恐惧的相关概念21-22
- 三、恐惧的积极作用22-28
- 第二节 人性与恐惧28-45
- 一、恐惧的人性根源:人之脆弱性与有限性29-34
- 二、人之文化性与恐惧的文化依赖34-40
- 三、人之非特定性与恐惧的可变性40-45
- 第三节 教育:人类超越恐惧的重要方式45-56
- 一、超越恐惧及其必要性45-46
- 二、超越恐惧,教育何以必要46-48
- 三、超越恐惧,教育何以可能48-51
- 四、现代教育与古老恐惧的消除51-56
- 第二章 学校教育与恐惧制造 ——现代教育制造恐惧的“教育学”研究56-87
- 第一节 现代教育制造的新恐惧56-63
- 一、对未来的恐惧:源于生存的逼迫56-57
- 二、对竞争的恐惧:源于失败的威胁57-60
- 三、对学习的恐惧:源于重负的压迫60-61
- 四、对规范的恐惧:源于规训的束缚61-63
- 五、四种恐惧的关系与特点63
- 第二节 现代教育制造恐惧的机制63-81
- 一、夸大“身份”争夺的残酷64-66
- 二、营造紧张恐惧的竞争氛围66-73
- 三、强加难以承受的学业负担73-77
- 四、学校生活的“监狱化”77-81
- 第三节 现代教育制造恐惧的后果81-87
- 一、形成“恐惧的心态”82-83
- 二、促成顺从权威的心理倾向83-85
- 三、制造冷漠自私的一代85-87
- 第三章 不确定时代与恐惧制造 ——现代教育制造恐惧的“社会学”研究87-127
- 第一节 不确定时代概述87-91
- 一、何谓“不确定时代”87-88
- 二、不确定性的人为性88-89
- 三、不确定时代的维度89-91
- 第二节 “个体化”进程与教育“身份”功能的异化91-99
- 一、“个体化”进程及其表现91-93
- 二、“个体化”的后果:“身份焦虑”凸显93-97
- 三、现代教育的“身份”功能及其异化97-99
- 第三节 “劳动”的胜利与沦为“劳动”的现代教育99-109
- 一、“劳动”及其胜利100-102
- 二、“劳动”胜利的后果:“消费社会”兴起102-106
- 三、教育沦为“劳动”及其后果106-109
- 第四节 “风险社会”的形成及其向教育蔓延的后果109-118
- 一、“风险社会”及其特征109-111
- 二、“风险社会”形成的社会根源111-115
- 三、“新礼节”的诞生及其教育后果115-118
- 第五节 “恐惧的政治”与现代教育对于恐惧的利用118-127
- 一、恐惧:利益集团常用的工具118-121
- 二、“恐惧的政治”兴起及其表现121-124
- 三、现代教育需要“恐惧的政治”124-127
- 第四章 超越“恐惧的教育学” ——现代教育制造恐惧的“出路”研究127-151
- 第一节 超越“恐惧的教育学”的动力128-131
- 一、教育独立性的要求128-129
- 二、教育本性的反弹129-130
- 三、教育危机的呼唤130
- 四、现代人的心灵渴求130-131
- 第二节 现代教育的两个转向131-138
- 一、从改变外部世界转向内心世界131-134
- 二、从单纯消除恐惧转向超越恐惧134-138
- 第三节 超越“恐惧教育学”的路径138-151
- 一、重建健全的关系138-141
- 二、追寻美德与智慧141-145
- 三、培养“风险意识”145-151
- 参考文献151-159
- 后记159-161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1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安臣;;来自教育的恐惧[J];广东教育;2005年23期
2 阎光才;;关于教育评价及其风险[J];教育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3 康拾才;;论制度化教育的合理性及局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年02期
4 孔新峰;;霍布斯论恐惧:由自然之人走向公民[J];政治思想史;2011年01期
本文关键词:现代教育与恐惧制造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8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1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