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中国区域人口密度模型及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

发布时间:2017-06-16 22:08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人口密度模型及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社会的人口在空间上的分布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规律的。区域人口密度模型用于描述区域单元人口密度随着其到区域中心距离变化的变动规律。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作为劳动力时是经济活动的供给方,作为消费者时又是经济活动的需求方。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态势。考察—定时段内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可以从分析人口分布的变化入手。人口密度模型拟合系数的变化反映了人口分布的变化,为探讨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提供了新视角。 本文从功能区域的范畴,探讨了中国13个区域的人口密度模型,然后依据人口与经济的关联性,基于人口密度模型视角探讨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并提出空间调控对策。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章、第2章和第3章):文章的研究基础,包括研究背景、框架和目标,相关研究综述和理论基础,以及数据准备、研究方法和研究区域界定。 第二部分(第4章):区域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分析,主要包括区域人口重心分布及其演变,区域人口空间极化及其演变,区域人口密度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第三部分(第5章):区域人口密度模型估计,主要包括经验模型(对数模型和平方根负指数模型)拟合的验证和拟合优度对比,基于路网距离和欧氏距离的区域人口密度模型拟合结果对比,虚拟变量对对数模型的优化,以及其他模型的优化尝试。 第四部分(第6章和第7章):区域增长模式探讨,主要包括人口密度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模式的关联性分析,13个研究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判别与探讨,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调控对策。 文章的主要结论有: (1)区域人口重心都不同程度地偏离区域中心,从1990至2010年,除沈阳、郑州和武汉区域外的其他10个区域的人口重心都向区域中心移动。全部研究区域的人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极化现象,区域中心对所在区域人口空间极化的贡献度均很大。沈阳、南京、杭州、广州、成都和西安等6个区域的人口密度呈较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表明这些区域人口分布的空间依赖性较强,武汉区域人口密度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则较弱。其他区域人口密度在目前的区域单元尺度上空间自相关并不明显。 (2)区域单元人口密度随着其到区域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相比平方根负指数模型,中国区域人口密度更符合对数模型分布,并且随着区域的发展,区域人口密度分布越来越符合对数模型。对数模型对均质自然环境区域和非均质自然环境区域人口密度的拟合效果并没有显著差异。运用对数模型拟合区域人口密度分布时,基于路网距离拟合的判定系数从统计意义上要大于基于欧氏距离的判定系数,路网距离较欧氏距离能更好地刻画区域人口密度分布规律。引入区域单元“是否为地级市驻地”和“山地丘陵地貌比重”两个虚拟变量能提高多数区域人口密度的对数模型拟合优度,说明这两个虚拟变量对某些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解释是有益的。对数二次模型对某些区域人口密度的拟合结果要优于对数模型,但是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即适用性相对有限。 (3)13个研究区域的区域中心人口密度在时间序列上的增长普遍都比较大,而位于边缘的区域单元人口密度在时间序列上地变化都很小,甚至没有变化。人口密度变化所反映的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都较为—致。区域中心经济活动相对快速增长,临近区域中心的地区也有相对较快的增长,但边缘地区增长相对缓慢甚至停滞和负增长。这种空间上的增长差异可以概括为强向心集聚及近域扩散空间模式,但不同区域在不同时间段的向心集聚程度和扩散的空间范围存在着明显差异。
【关键词】:人口密度模型 区域 对数模型 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C924.24;F12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1
  • 1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内容粤框架13-15
  • 1.2.1 研究内容13
  • 1.2.2 论文框架13-15
  • 1.3 研究目标15-16
  •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16-36
  • 2.1 相关研究综述16-27
  • 2.1.1 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相关研究综述16-24
  • 2.1.2 区域人口密度模型研究综述24-27
  • 2.2 理论基础27-36
  • 2.2.1 人口迁移规律理论27-29
  • 2.2.2 区域经济差异理论29-34
  • 2.2.3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34-36
  • 3 数据准备、研究方法粤研究区域36-57
  • 3.1 数据准备36-40
  • 3.1.1 数据来源36-37
  • 3.1.2 数据处理37-40
  • 3.2 研究方法40-43
  • 3.2.1 因子分析法40
  • 3.2.2 道路网络分析法40-42
  • 3.2.3 空间自相关分析法42-43
  • 3.2.4 回归分析法43
  • 3.3 研究区域界定43-57
  • 3.3.1 对“区域”的理解43-45
  • 3.3.2 研究区域界定45-57
  • 4 区域人口分布的空间特征57-76
  • 4.1 人口分布、人口移动与人口容量57-61
  • 4.1.1 人口分布的度量与影响因素57-59
  • 4.1.2 人口移动59-60
  • 4.1.3 人口容量60-61
  • 4.2 区域人口重心演变61-66
  • 4.2.1 区域人口重心测算及结果61-65
  • 4.2.2 区域人口重心分布与演变特征65-66
  • 4.3 区域人口空间极化66-71
  • 4.3.1 空间极化测度指数67-68
  • 4.3.2 区域人口极化特征68-71
  • 4.4 区域人口密度的空间自相关71-75
  • 4.5 本章小结75-76
  • 5 区域人口密度模型估计76-101
  • 5.1 区域人口密度随距离变化关系76-78
  • 5.2 区域人口密度经验模型的验证与比较78-85
  • 5.2.1 经验模型的线性变换78-79
  • 5.2.2 模型估计结果79-84
  • 5.2.3 估计结果对比84-85
  • 5.3 路网和欧氏距离对区域人口密度模型拟合的影响85-89
  • 5.3.1 基于路网和欧氏距离拟合结果的直观比较85-87
  • 5.3.2 基于两种距离拟合结果的统计检验87-89
  • 5.4 区域人口密度模型优化89-100
  • 5.4.1 区域人口密度的影响因素89
  • 5.4.2 虚拟变量对对数模型的优化89-96
  • 5.4.3 对数二次模型的尝试96-100
  • 5.5 本章小结100-101
  • 6 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探讨101-117
  • 6.1 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类型101-102
  • 6.1.1 产业模式101
  • 6.1.2 空间模式101-102
  • 6.2 人口密度变动粤经济增长空间模式的关联性102-109
  • 6.2.1 人口变动的类型102-103
  • 6.2.2 区域人口变动的经济因素103-104
  • 6.2.3 区域人口密度粤经济增长变化的关系104-106
  • 6.2.4 基于人口密度变动的区域增长空间模式判别经验106-109
  • 6.3 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109-116
  • 6.3.1 区域人口密度的空间特征109-113
  • 6.3.2 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判别113-116
  • 6.4 本章小结116-117
  • 7 区域增长的空间调控117-129
  • 7.1 区域集聚成本分析117-120
  • 7.1.1 集聚的空间成本117-118
  • 7.1.2 区域集聚的环境成本118-120
  • 7.2 区域增长的空间调控对策120-129
  • 7.2.1 优化区域要素空间配置120-122
  • 7.2.2 优化区域空间结构122-124
  • 7.2.3 空间均衡视角的区域生产力布局124
  • 7.2.4 新区域主义视角的区域合作治理124-126
  • 7.2.5 区域生态安全系统的管理粤保护126-129
  • 结语129-130
  • 参考文献130-134
  • 附录134-139
  • 后记139-140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1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岸;齐清文;;基于GIS的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2 孙铁山;李国平;卢明华;;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区域空间结构与增长模式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3 冯健,周一星;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4 陈雯,段学军,陈江龙,许刚;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5 高向东,吴文钰;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人口分布变动及模拟[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6 陆玉麒;人口移动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动[J];地理研究;1990年01期

7 冯健;杭州市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的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5期

8 王法辉,金凤君,曾光;区域人口密度函数与增长模式:兼论城市吸引范围划分的GIS方法[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9 黄永斌;白永平;李建豹;;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兰—西城市区域人口聚散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5期

10 殷江滨;李郇;;中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问题;2012年12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人口密度模型及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65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565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9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