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01:08

  本文关键词: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前,二元结构、产业结构等结构性矛盾仍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现阶段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就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及二者动态适配问题已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目前经济发展中不协调和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中国就业结构失衡问题不仅表现在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比例不合理,还表现在区域结构不平衡。由于劳动力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数量和频次的增加,地区间就业的产业结构分布产生不均衡的态势,区域就业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是客观规律要求。区域劳动力的质和量的需求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以促使区域就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与调整中的区域产业结构动态匹配适应。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必然要求区域就业结构持续性优化与之协同匹配。区域就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适配已成为各区域政府最急需解决的实践难题。从理论研究方面来看,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尚未有现代经济理论没有系统地研究就业结构区域差异形成的内在规律,以及宏观的区域就业结构优化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动态协调匹配的机制。目前国内研究就业结构的文献较多,但是对于区域就业结构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某一地区就业结构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简单趋势预测上,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因此,全面系统地从区域差异的视角研究就业的产业结构,对于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和就业水平的协调发展,找出真正阻碍我国区域就业结构优化的因素并提出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及计量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借鉴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利用相关统计年鉴的宏观数据及实地调查的微观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结构突变理论、收敛性分析等实证分析方法,从区域差异的视角对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突协整的方法与工具,利用单位根模型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整性进行计量分析,判断就业的产业结构的结构突变类型,探索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发展的途径。(2)把握我国区域就业结构演进的特殊性,对我国各地区的就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就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的区域差异问题,通过就业结构的区位商、区域差异变动系数、就业弹性、就业结构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区域比较分析探析就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因素。通过区域差异比较研究来揭示就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并得到相关的经济政策启示。(3)对我国不同类型区域的就业结构收敛性问题进行泰尔指数检验、σ收敛性检验和β收敛性检验,以探讨我国区域之间是否存在就业的产业结构的收敛性以及收敛类型。(4)综合分析系统内外各种因素对产业间劳动力配置的影响,判别区域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5)讨论我国就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就业结构调整的可能性问题,构建既有利于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扩大就业的就业结构优化调控模型,探讨我国就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和目标,提出对地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和区域调整的框架和具体对策措施。 本文对于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问题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框架,具体的创新点体现在:(1)采用结构突变模型描述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对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偏离程度与人均GDP的协整性和稳定趋势进行验证,探索就业的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为构建就业的产业结构优化的比例关系和提出相关政策启示搭建了理论基础。(2)提出衡量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的综合性指标——区域差异系数,克服相对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偏离度和就业弹性难以通过一个指标对不同地区间就业的产业结构的总体差异进行比较的局限性,并运用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系数、区位商等指标从不同角度分别对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进行动态分析。(3)利用泰尔指数的分解,对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总体差异分解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和三大区域内各省之间的差异,进一步从差异的区域构成和区域内差异的变化来揭示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变化过程。(4)将收敛性分析理论引入到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中,结合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σ收敛和β收敛检验,界定就业的产业结构收敛性的内涵,特征和收敛类型,并且测度收敛速度,以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就业结构面板数据的敛散性特征。
【关键词】:就业结构 区域差异 产业结构 收敛性 劳动力转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49.2;F121.3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8
  • ABSTRACT8-17
  • 1. 导论17-35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7-21
  • 1.1.1 选题背景17-19
  • 1.1.2 研究意义19-21
  • 1.1.3 研究目标21
  •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21-27
  • 1.2.1 就业的产业结构22-23
  • 1.2.2 区域和区域差异23-25
  • 1.2.3 收敛性25-27
  • 1.2.4 机理27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27-35
  • 1.3.1 研究内容27-28
  • 1.3.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28-30
  • 1.3.3 基本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30-35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35-51
  • 2.1 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基本分析工具35-39
  • 2.1.1 相对劳动生产率35-36
  • 2.1.2 结构偏离度36-37
  • 2.1.3 结构变动的相关性分析37-38
  • 2.1.4 就业弹性38-39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39-50
  • 2.2.1 就业的产业结构理论的思想渊源和形成39-42
  • 2.2.2 近现代西方就业的产业结构及区域差异问题的研究成果42-43
  • 2.2.3 国内就业的产业结构及区域差异问题的研究成果43-46
  • 2.2.4 国内外研究述评46-50
  • 2.3 本章小结50-51
  • 3.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总体发展历程与变动趋势51-79
  • 3.1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51-60
  • 3.1.1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演进的阶段51-54
  • 3.1.2 就业的产业结构演进进程的特征54-55
  • 3.1.3 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55-58
  • 3.1.4 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分析58-60
  • 3.2 三次产业就业量生成过程中的结构突变60-74
  • 3.2.1 结构突变及变结构协整60-64
  • 3.2.2 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数据生成过程与结构突变检验64-67
  • 3.2.3 协突变模型实证研究67-74
  • 3.3 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波动趋势74-77
  • 3.3.1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呈现的特点74-75
  • 3.3.2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75-77
  • 3.4 本章小结77-79
  • 4. 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79-97
  • 4.1 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测度79-82
  • 4.1.1 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静态性和动态性79-80
  • 4.1.2 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测度指标80-82
  • 4.2 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比较82-96
  • 4.2.1 我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区位商的区域差异82-86
  • 4.2.2 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区域比较86-89
  • 4.2.3 三次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区域比较89-91
  • 4.2.4 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的区域比较91-94
  • 4.2.5 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系数比较94-96
  • 4.3 本章小结96-97
  • 5. 区域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的收敛性检验97-115
  • 5.1 分析方法与数据资料97-100
  • 5.1.1 收敛性检验的基本方法97-99
  • 5.1.2 数据资料与分析指标选取99-100
  • 5.2 泰尔指数检验100-105
  • 5.2.1 泰尔指数及其分解100-101
  • 5.2.2 三次产业就业的区域差异分析101-104
  • 5.2.3 三次产业就业差异的分解104-105
  • 5.3 σ收敛性检验105-108
  • 5.3.1 收敛指标的确定105-106
  • 5.3.2 检验结果分析106-108
  • 5.4 β收敛性检验108-112
  • 5.4.1 模型的构建108-109
  • 5.4.2 检验结果分析109-112
  • 5.5 区域差异分析和收敛性检验的结论与启示112-114
  • 5.6 本章小结114-115
  • 6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115-129
  • 6.1 中国各地区就业的产业结构差异性的影响因素115-123
  • 6.1.1 自然因素115-118
  • 6.1.2 经济因素118-121
  • 6.1.3 社会制度因素121-123
  • 6.2 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区域差异性形成的效应分析123-128
  • 6.2.1 产业结构拉动效应123-124
  • 6.2.2 地域空间拓展效应124-125
  • 6.2.3 劳动力供求平衡效应125-127
  • 6.2.4 人力资本提升效应127-128
  • 6.3 本章小结128-129
  • 7. 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合理性判断和调整政策建议129-138
  • 7.1 区域就业的产业结构差异性的合理性判断129-131
  • 7.1.1 判断思路和原则129
  • 7.1.2 评价的指标129-130
  • 7.1.3 合理化程度的测度方法130-131
  • 7.2 促进区域就业的产业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131-136
  • 7.2.1 宏观政策框架131-132
  • 7.2.2 中观调整机制132-134
  • 7.2.3 劳动和就业政策134-136
  • 7.2.4 投资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136
  • 7.3 本章小结136-138
  • 8. 结论与展望138-143
  • 8.1 结论138-140
  • 8.1.1 对中国三次产业就业量生成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的研究138
  • 8.1.2 对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138-139
  • 8.1.3 对区域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收敛性的研究139-140
  • 8.1.4 对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的形成机理、合理性判断及政策建议的研究140
  • 8.2 论文创新之处140-141
  • 8.3 问题与研究展望141-143
  • 参考文献143-155
  • 附录155-159
  • 附录A 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变迁相关数据155-157
  • 附录B 中国分地区就业的产业结构相关数据157-159
  • 作者简历159-163
  • 学位论文数据集163

  本文关键词:中国就业的产业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8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88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3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