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基础教育设施优化布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5 12:18
本文关键词:江西省鄱阳县基础教育设施优化布局研究
【摘要】:一个社会教育公平的实现程度是社会民主、进步的表现,能否实现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是衡量教育公平水平的重要尺度。21世纪以来,国家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通过均衡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2001年我国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行撤点并校以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数量锐减了一半。导致撤点并校过程中,由于农村学校的大量减少,农村入学学生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交通成本,并且引出了“校车事故”等社会问题。撤点并校工作甚至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在2012年温家宝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在中小学的布局调整中,学术界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但这些办法大多采用定性分析为主,较难定量地描述中小学在空间布局方面的客观情况,以及难以体现学校间基础设施及教学条件等指标的差异。本研究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基础教育设施的合理空间布局,探讨新时期我国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构建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技术路线和一般框架,可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的实现,同时可优化国家撤点并校等政策的优化路径,提升撤点并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价值所在。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面积4125平方公里,拥有人口152万,是江西省第一人口大县。鄱阳县地貌类型多样,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鄱阳湖东岸,境内东北依山,西南濒湖,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依次形成低山、丘陵、湖区、平原。研究其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具有典型意义。鄱阳县基础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良好,在学校数量、基础设施配备、入学人口比例、师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展,小学适龄入学比超过99%,初中超过97%,为鄱阳县基础教育的服务均等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鄱阳县在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因为乡镇之间区域发展条件差异以及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乡镇之间的教育发展体现了一定的差异性。鄱阳县小学生师生比乡镇差异较大。生师比配备中心乡镇普遍高于边远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乡镇普遍好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落后的乡镇,体现了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鄱阳县乡镇学校数量分布也不均衡,学校分布较多的乡镇主要分布在两片条带状区域,分别位于鄱阳县的中部偏南以及中部偏北两个片区,鄱阳县中部、南部以及东北部广大乡镇学校数相对偏少。鄱阳县乡镇每百人班级拥有数差异较为明显。班级数量的变化一方面体现了人口密度的变化,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基础教育设施配置的空间差异性。鄱阳县入学人口密度,小学相对比较均衡。中学则因为寄宿学校的存在,城关镇密度远高于其它乡镇,说明初中因为有了寄宿制学校,边远地区的学生为了得到更好的教育,利用更好的教育资源,往往愿意到县城来就读,从而提高了鄱阳县城关镇的中学入学人口密度。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获取更为精确的鄱阳县人口和经济数据,本文充分考虑了鄱阳县GDP、人口、土地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了15M的遥感DEM数据,并应用多要素、多指标的人口数据空间离散化分析思路。在综合考虑地形因素,即坡度、坡向和海拔高度,并且对水域进行了阻隔设置后,同时考虑了交通、与乡镇驻地可达性等社会经济要素,在综合专家知识和经验与多种影响人口分布要素的综合影响的基础上,以乡镇为单位模拟以鄱阳县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为鄱阳县中小学入学人口的空间分析提供较为准确而可行的数据支撑。结合现有可达性评价技术,构建了可达性评价及节点腹地范围划分技术流程,并对鄱阳县小学和初中入学时间成本进行了测算,分乡镇分别测算了各乡镇可达性入学时间成本比例及入学人口数量,并分别对步行、骑车、换乘三种模式在中小学入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分别测算了三种模式的可达性格局以及中小学生入学时间成本。基于空间近邻效应的可达性格局评测结果显示,由于路况的变化和道路类型的不同,换乘模式是效率最高的一种入学方式,其次是骑车模式,步行模式耗时最长。在空间分布上,小学入学时间在全县范围分布比较均衡,总体上县南的可达性优于县北;初中入学时间差异较大,城区周边和G56、$304沿线地区可达性较好。基于入学影响范围的区域公平评测结果显示,可达性较好的地区分布在鄱阳镇周围和银宝湖乡等国道、省道沿线地区,莲湖乡、双港镇、白沙洲乡等地由于包含大片水域,交通不便导致可达性较差。基于入学人口数量的区域公平评测结果显示,鄱阳县各乡镇选择学校校址的时候,基本都是以选择了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使大多乡镇中小学校10min人口占比大于10min面积占比。结合国务院及江西省中小学校布局相关文件精神,围绕均匀阶段、均衡阶段和均质阶段三个阶段目标,根据均衡性、公平性和统筹性三原则,提出鄱阳县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优化的三个任务,即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和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根据鄱阳县实际,以小学30min,初中60min步行时间作为基本原则,对鄱阳县小学和初中学校的空间布局进行了调整优化。在预测了鄱阳县未来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化趋势的基础上,以鄱阳镇为例,提出了学校容量规模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基础教育 学校 布局优化 空间均衡 鄱阳县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527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1.1 研究背景13-16
- 1.1.1 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13
- 1.1.2 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要求13-14
- 1.1.3 国家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14-15
- 1.1.4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施途径的要求15
- 1.1.5 空间分析技术为基础教育设施优化布局提供了技术支撑15-16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6-18
- 1.2.1 研究目的16-17
- 1.2.2 研究意义17-18
- 1.3 区域概况18-20
- 1.4 研究方法和应用方案20-21
- 1.4.1 研究方法20
- 1.4.2 具体运用20-21
-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21-23
- 1.5.1 主要研究内容21
- 1.5.2 拟解决关键问题21-22
- 1.5.3 研究路线22-23
- 第二章 研究进展和案例解读23-47
- 2.1 国内外研究进展23-34
- 2.1.1 教育均衡研究23-26
- 2.1.2 教育资源配置研究26-27
- 2.1.3 人口数据空间化研究27-30
- 2.1.4 可达性研究30-34
- 2.2 国内外案例解读34-47
- 2.2.1 学区划分34-36
- 2.2.2 学校布局调整36-38
- 2.2.3 入学影响因素38-40
- 2.2.4 学区合并40-44
- 2.2.5 规模与效率44-47
- 第三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47-58
- 3.1 概念界定47-49
- 3.1.1 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47
- 3.1.2 教育均衡与教育公平47-48
- 3.1.3 空间邻近效应和空间公平48-49
- 3.2 理论基础49-58
- 3.2.1 教育地理学理论49-51
- 3.2.2 教育经济学理论51-52
- 3.2.3 福利经济学理论52-53
- 3.2.4 公平正义理论53-55
- 3.2.5 空间布局理论55-58
- 第四章 鄱阳县基础教育发展时空格局58-74
- 4.1 基础教育发展历程58
- 4.2 基础教育发展差异58-65
- 4.2.1 总体分析58-63
- 4.2.2 区域分析63-65
- 4.3 基础教育设施布局条件分析65-72
- 4.3.1 密度差异分析65-66
- 4.3.2 人口潜力分析66-72
- 4.4 本章小结72-74
- 第五章 鄱阳县基础教育数据空间化74-93
- 5.1 空间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74-79
- 5.1.1 现有方法评述74-76
- 5.1.2 多要素人口空间离散化方法76-79
- 5.2 基础教育入学人口空间格局特征79-92
- 5.2.1 多要素发展数据79-86
- 5.2.2 空间离散化影响因素指标权重测度86-88
- 5.2.3 鄱阳县人口分布空间化格局88-89
- 5.2.4 鄱阳县人口分布空间化预测格局89-92
- 5.3 本章小结92-93
- 第六章 基于可达性的鄱阳县基础教育设施空间评测93-128
- 6.1 可达性理论与方法93-96
- 6.1.1 现有方法评述93-94
- 6.1.2 基于Arcgis的可达性评价方法94-96
- 6.2 基于相同规模基础设施可达性特征96-116
- 6.2.1 基于空间近邻效应的可达性格局96-102
- 6.2.2 基于空间公平视角的可达性格局102-116
- 6.3 基于不同规模基础设施可达性特征116-126
- 6.3.1 鄱阳县城关镇中小学布局现状117-121
- 6.3.2 基础教育设施腹地范围评测121-123
- 6.3.3 基础教育入学时间公平性评测123-126
- 6.4 本章小结126-128
- 第七章 鄱阳县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优化128-139
- 7.1 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要旨128-129
- 7.1.1 指导思想128
- 7.1.2 基本原则128-129
- 7.2 基础教育设施布局目标129-131
- 7.2.1 总体目标129
- 7.2.2 阶段性目标129
- 7.2.3 主要任务129-131
- 7.3 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优化方案131-137
- 7.3.1 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优化131-133
- 7.3.2 基础设施容量规模优化133-137
- 7.4 本章小结137-139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139-143
- 8.1 主要研究结论139-141
- 8.1.1 鄱阳县基础教育发展时空差异明显139
- 8.1.2 多要素数据离散化方法为研究提供了空间数据支撑139-140
- 8.1.3 基于可达性角度评测了鄱阳县基础教育设施空间布局特点140
- 8.1.4 基于就近入学原则对鄱阳县基础教育设施进行了布局优化140-141
- 8.2 可能创新点141
- 8.3 研究不足和研究展望141-143
- 参考文献143-152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152-153
- 致谢153
本文编号:543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54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