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2:01

  本文关键词: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职业学校 德国 教育质量 质量保障 评价


【摘要】:面对经济社会转型需要,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逐步由规模化外延式发展转变为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对教育质量的诉求成为当今发展职业教育的主旋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成为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新方法,构建有效的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需要我们用心探索与实践。德国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学习的典范之一,德国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我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及其保障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文献和亲身实践调研,分析德国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期对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有所裨益。 本研究基于教育学、管理学及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德国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研究对象,以内部质量保障模式和外部质量保障路径为研究主线,剖析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保障体制与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评述国内外对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现状与问题;立足于德国工作世界的变化,阐述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历史递演的基本脉络;厘清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和体制机制,剖析保障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ISO9001模式、EFQM模式及Q2E模式;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德国职业学校的本土化特色,以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职业学校为例,基于外部评价实践活动,阐述该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通过以上对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分析和个案研究,凝练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精髓。质量保障的实质:持续性评价和发展,改善学校质量;质量保障的基础:法律的完备性,确保质量保障有序运行;质量保障的前提:质量标准的建设,推动职教质量稳步提升;质量保障的关键: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质量保障的动力:借鉴先进理念,创新职业学校管理。 最后,基于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参考并吸收德国的经验,从学校领导管理、个别反馈、内部评价、制度政策、外部评价五个层面构建和完善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注重加强基础条件建设、重点确立人本主义的学校内部日常管理过程监控、校外的信息评价与反馈系统的多元立体化管理系统,形成职业院校常态运行下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个人与学校的长期持续发展为终极目的。
【关键词】:职业学校 德国 教育质量 质量保障 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9.51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30
  • 1.1 研究缘起10-13
  • 1.1.1 重视教育质量发展10-11
  • 1.1.2 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11-12
  • 1.1.3 国内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的诉求12
  • 1.1.4 借鉴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经验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23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13-16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16-22
  • 1.2.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22-23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23-25
  • 1.3.1 研究目的23
  • 1.3.2 研究意义23-25
  • 1.4 研究设计25-28
  • 1.4.1 研究问题25
  • 1.4.2 研究预设25-26
  • 1.4.3 研究方法26-27
  • 1.4.4 研究内容27-28
  • 1.5 研究创新点28-30
  • 1.5.1 实证角度剖析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8
  • 1.5.2 从理论上解读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与特征28-29
  • 1.5.3 凝练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精髓29
  • 1.5.4 尝试构建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29-30
  • 第二章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历史回顾30-44
  • 2.1 德国职业学校体系的概况30-37
  • 2.1.1 德国职业学校体系的演变30-32
  • 2.1.2 德国职业学校体系的现状32-37
  • 2.2 工作世界的嬗变37-39
  • 2.2.1 技术的革新37
  • 2.2.2 劳动组织的转变37-38
  • 2.2.3 职业流变及人力资本构成的变化38
  • 2.2.4 职业观念的渗透38-39
  • 2.3 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历史递演39-43
  • 2.3.1 酝酿与构想:萌芽阶段39-40
  • 2.3.2 探索与实践:形成阶段40-41
  • 2.3.3 总结与反思:发展阶段41-43
  • 2.4 本章小结43-44
  • 第三章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分析44-69
  • 3.1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44-50
  • 3.1.1 保障主体44-46
  • 3.1.2 保障客体46-47
  • 3.1.3 工具与技术47-49
  • 3.1.4 质量标准与质量判断依据49-50
  • 3.2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体制与机制50-54
  • 3.2.1 价值取向引导50-51
  • 3.2.2 目标选择51
  • 3.2.3 体制建设51-52
  • 3.2.4 保障机制52-54
  • 3.3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成本54-55
  • 3.3.1 经济成本54-55
  • 3.3.2 社会成本55
  • 3.4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典型模式分析55-67
  • 3.4.1 ISO 9001 模式55-58
  • 3.4.2 EFQM 模式58-61
  • 3.4.3 Q2E 模式61-67
  • 3.5 本章小结67-69
  • 第四章 个案研究—德国巴符州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实践过程69-83
  • 4.1 研究目的与问题69
  • 4.2 研究方法69-70
  • 4.3 研究总体与样本70-71
  • 4.3.1 研究总体70
  • 4.3.2 研究样本70-71
  • 4.4 研究方案71-76
  • 4.4.1 评价理念71-72
  • 4.4.2 评价主体72
  • 4.4.3 评价指标体系72-74
  • 4.4.4 评价程序与方法74-76
  • 4.4.5 评价结果76
  • 4.5 研究结果分析76-81
  • 4.5.1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77-79
  • 4.5.2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79-81
  • 4.6 本章小结81-83
  • 第五章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精髓83-96
  • 5.1 质量保障的实质:持续性评价和发展,,改善学校质量83-84
  • 5.2 质量保障的基础:法律的完备性,确保质量保障有序运行84-86
  • 5.3 质量保障的前提:质量标准的建设,推动职教质量稳步提升86-88
  • 5.3.1 德国讲究精益生产和持续改进,实现利益最大化86-87
  • 5.3.2 设置质量标准框架,追求效率与效益87-88
  • 5.4 质量保障的关键: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88-91
  • 5.4.1 自我评价的开展,增强管理内驱力88-89
  • 5.4.2 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监控,实现内外部机制的互通89-91
  • 5.5 质量保障的动力:借鉴先进理念,创新职业学校管理91-94
  • 5.5.1 全面质量管理,实现学校自主管理91-92
  • 5.5.2 人本主义思想,彰显反馈文化92-93
  • 5.5.3 建构主义思想,实施第四代评价93-94
  • 5.6 本章小结94-96
  • 第六章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的启迪96-108
  • 6.1 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现状96-100
  • 6.1.1 制度与政策不完善96-97
  • 6.1.2 “质量标准”的认同度低97
  • 6.1.3 忽视自我评价机制97-98
  • 6.1.4 缺乏学校领导的自主性98-99
  • 6.1.5 忽视个人反馈机制99
  • 6.1.6 质量保障机构缺位99-100
  • 6.2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优化100-104
  • 6.2.1 构建“科学化”教育质量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思想100-101
  • 6.2.2 彰显校长“人性化”领导艺术,为学校增值101-102
  • 6.2.3 强化学校“全面化”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102-103
  • 6.2.4 实施内部“客观化”自我评价,及时发掘质量缺陷103-104
  • 6.3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优化104-107
  • 6.3.1 加强教育“制度化”建设,完善职教法律体系105-106
  • 6.3.2 创设“专门化”质量保障机构,推进外部评价制度化106-107
  • 6.4 本章小结107-108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108-111
  • 7.1 主要结论108-110
  • 7.2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110-111
  • 参考文献111-124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124-125
  • 附录125-150
  • 附录 1 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25-129
  • 附录 2 共同的评价体系表129-132
  • 附录 3 职业学校质量评价等级表132-144
  • 附录 4 网上调查问卷144-146
  • 附录 5 访谈提纲146-148
  • 附录 6 课堂问卷调查表148-149
  • 附录 7 学生—教师反馈表149-150
  • 致谢150-1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劲松;德国学校法的基本内容及其立法特点——以勃兰登堡、黑森和巴伐利亚三州学校法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2 周丽华,李守福;企业自主与国家调控——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社会文化及制度基础解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0期

3 李霄鹏;吴忠魁;;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化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4 朱晓斌;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文化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6期

5 李明惠;邢伟;;建设多元化主体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姚琪;;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王梅;王英利;王世斌;;德国职业学校外部质量评价的内容与特点分析——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3年12期

8 李文静;周志刚;;德国职业学校外部评价模式调查报告——以巴登—符腾堡州职业学校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9 章淑君;;国外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与监控的做法及启示[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庞学光;教育的终极目的论纲[J];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本文编号:604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604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e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